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经济师》2020,(1)
近年来,证监会加强监督了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信息披露,但是还有不少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文章选择金种子酒作为案例公司研究,介绍金种子酒防止戴帽盈余管理,分析其利用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揭示金种子酒利用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以及实现的经济后果,最后根据案例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扭亏盈余管理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上市公司、监管者、投资者、分析师、审计机构等多个角度,对某上市公司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扭亏盈余管理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案例公司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扭亏盈余管理,监管者对其的行政处罚存在时滞,投资者经历了先过度反应、后又理性回调的过程,分析师能够区分非经常性损益在每股收益中的作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  相似文献   

3.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愈发凸显,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各种盈余管理手段来调节利润.本文选取了8个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对上市公司主要运用的盈余管理具体手段进行了揭示和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经营不善及连续发生亏损等情况下,会通过投资收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子公司、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等非经常性项目来进行盈余管理,力图使公司扭亏为盈,而这些盈余管理手段并不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杨凡 《时代经贸》2012,(18):160-160
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状况}l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众多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纷纷对利润调节、盈余管理和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展开了研究。本文从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出发,分析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对此提出非经常性损益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案例研究法,以绿大地的存货减值准备计提为出发点,试图找出绿大地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进而挖掘出其盈余管理的手段与动机。研究结果表明:绿大地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经常性损益"项目与"非经常性损益"之间"分类转移"的方式实施盈余管理,主要动机在于为第二年扭亏为盈做准备,避免被ST,以满足资本市场的监管要求。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状况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众多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纷纷对利润调节、盈余管理和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展开了研究.本文从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出发,分析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对此提出非经常性损益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亏损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新桥 《经济师》2004,(9):131-132
针对亏损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操纵的现实表现 ,在剖析其经常性损益操纵的主要手段的基础上 ,探讨提出了亏损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操纵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与以往立足企业利用非经常性项目展开盈余管理,将样本选择定位于"T"族企业,且时间跨度较短不同,本文研究企业正常持续经营过程中的非经常性损益角色定位,首次描述了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2001年正式披露起至2011年11年间市场定价的短期效应与长期趋势。研究发现,与企业正常损益11年均显著且呈阶段性稳定的市场定价相比,非经常性损益的短期定价呈现出显著性上忽起忽落,系数取值忽高忽低的随机性。但长期来看,企业非经常性损益与正常损益市场定价的显著性和系数取值趋同。特别是在企业长期绩效评价中,信息使用者会对非经常性损益定价进行修正,表现在前两期发生的非经常性损益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当期股价下调-4.716。  相似文献   

9.
葛涛 《现代经济信息》2014,(16):262-264
本文选取了2009—2011年亏损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资产减值准备为切入点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检验表明,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亏损上市公司减值准备的计提与其经营状况的恶化程度有关。并且得出结论,扭亏成功的亏损上市公司,在扭亏当年计提的减值准备明显低于亏损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扭亏成功的公司在扭亏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明显低于未扭亏成功的公司。这将使我们认识到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重要性,能够更好地防范基于资产减值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0.
周晓苏  周琦 《当代财经》2011,(2):109-117
基于盈余管理动机对财务重述公司进行研究后发现,相对于非重述公司,重述公司的短期经营性应计显著偏高;重述与非重述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重述公司往往股权分散、盈利水平低、流动性差、资产周转速度慢、负债率高,并且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被ST的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近30年的历史。近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盈余管理成为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干扰盈余信息使用者,也会损害投资人等企业外部相关人的利益.甚至扰乱市场秩序,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管理,而且可以通过问题的发现找到原因并提出科学可行的内外部综合防范措施,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12.
韩晓晨 《技术经济》2007,26(8):120-124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盈余管理利润操纵比较普遍,由于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提取资产减值准备会有很深的行业烙印,本文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分析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基本情况和行业特点,提出加强会计信息的披露,扩大坏账准备计提范围,强化注册会计师外部监督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审计质量就越高,企业在审计定价的过程中越能占据有利的地位,使得审计费用越小。200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出台,为内部控制实证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数据。本文基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中关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第1231号中关于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这两条准则背景,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定价的正相关关系,为考察审计定价的决定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拓展了内部控制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DEA模型,以2005年发生兼并重组等事件的11家煤炭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本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同时分析煤炭企业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盈余管理频率和幅度是投资者保护程度在现实经济中的具体体现。然而,已有文献在盈余管理频率或者幅度方面所提供的证据还远远不足以揭示客观事实。本文运用所有研究样本的报告盈余信息,通过假设报告盈余服从混合正态分布,运用参数估计的方法对阈值处的盈余管理频率和幅度进行推断。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从1995年至2003年间都存在为避免报告亏损而进行的盈余管理。1996年、1997年以及2001年至2003年的盈余管理频率和幅度较高,并且2001年至2003年逐年呈上升趋势。2001年至2003年平均有64·4%的亏损公司在阈值0点上进行盈余管理并达到避免报告亏损的目的,平均盈余管理幅度为提高ROA数据0·065。研究还发现2001年至2003年期间的盈余管理更加具有隐蔽性。  相似文献   

16.
Earnings management is popular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Earnings can be manipulated by discretionary loan loss provisions (DLLP). Analysing the trajectories of banks’ DLLP (i.e. their change in DLLP over tim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in earnings management for the banking industry, but seems not to have been addressed in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In this study, we analyse the trajectories of DLLP with the yearly data from 2007 through 2012 for four types of banks in China. The results have indicated that state-owned banks, policy banks and city commercial banks seem to manage earnings well. Cautionary notes about bank risk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7.
刘孟晖  沈中华  余怒涛 《经济问题》2008,341(1):103-106
利用深圳股票市场的数据,分析了影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因素,得出更高盈利能力、更高资产增长率和更大规模的公司更愿意分配股利,而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不愿意分配股利.无论是分配股利公司或不分配股利公司,公司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是指当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时,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正因为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也不同于超出制度许可范围的盈余操纵,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西方国家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试图对盈余管理存在的客观务件及动机作出解释,接着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并提出了有效规制盈余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银行盈余管理与市场约束的内涵、意义及相互关系。分析了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我国银行市场约束存在的途径。实证部分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基于贷款损失准备与投资收益为工具的盈余管理;用GMM动态面板分析了基于股票交易的对银行风险的市场约束。实证结果显示,股票市场交易的非系统性波动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构成了市场约束。银行没有进行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目的的盈余管理,也没有通过投资收益进行平滑利润的盈余管理,但是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了平滑利润的盈余管理。本文的结论表明,我国银行的市场化程度正得到逐步加强,并为银行监管的市场监督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