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电力弹性系数法预测电量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杰 《经济师》2002,(9):281-281
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比例关系 ,通常用电力弹性系数表示 ,文章介绍了电力弹性系数及其表达公式 ,进而提出了电力弹性系数法预测电量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研究人民生活水平及其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中各种指标的数量关系,对协调人民生活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比例关系,保持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反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及其增长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居民人均消费收入及其增长率。本文的目的在于尝试定量分析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增长等因素的数量关系,建立居民人均消费收入及其增长率的数量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各种因素以及我国的情况进行粗略的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电力发展与改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电力工业,对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川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电产业巳被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电力与经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四川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发展电力工业,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满足广大电力用户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需要出发,从深化改革入手,正确处理电力改革和电力发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实行多渠道集资办电一系列政策,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20年前,电力紧张是电力发展的一种机遇;20年后,电力缓和也给电力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机遇。抓住这种新的机遇进行电力改革,其最终目标是促进电力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灰色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通过运用灰色控制系统建模与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电力消费量、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居民消费水平指数5个变量对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影响。通过模型的优化确定了中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动范围,为宏观调控与指导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能源是国民经济中必不可缺少的要素产品,能源需求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常用能源弹性系数和能源消费强度表示,前者表示二者之间增量的关系,后者则表示二者绝对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陈雅文 《时代经贸》2011,(16):168-169
一、引言 电力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能源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用事业。而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加入WTO后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这些发展更需要强大的电力行业作为支撑。因此,如何加强电力需求预测和电力发展规划工作,使电力工业能够更好的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电力消费的影响因素及消费量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消费量也大大增加。做好地区电力消费的分析和预测,是电力工业生产和建设规划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电力工业发展水平、速度、技术方向和能源结构的依据。本文旨在通过对影响上海电力消费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从而较为正确地预测未来电力需求的趋势,为制订可行的电力发展规划方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机械装备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体现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起着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作用。发电设备产业,包括火电、水电、核电。是我国机械装备工业的重中之重,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要求不断发展的电力工业至关重要。本文就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持续发展进行了系统论证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也成大势所趋。但对电力这种特殊商品,无论在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还是在体制完善以后都必须有规划作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不断发展壮大。电价是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电力市场的杠杆和核心内容,是体现电力工业管理思想的重要工具。我国的电力体制正面临重大改革,而体制的变革必然要求电价形成机制、电力价格体系和电力市场的交易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电力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到1994年底,发电量由1980年的49.47亿千瓦时发展到228.93亿千瓦时,增长了3.6倍,年均增长11.5%;装机总容量由1980年的173.38万千瓦发展到1994年的531千瓦,增长了2.07倍,年均增长9.7%;电网也有了很大发展,到1994年底电网的供电范围已覆盖全省 69个县市;尽管我省电力发展很快,但与国民经济持续、快续增长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相比仍然差距很大,当前电力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1993年缺电20亿千瓦时左右,1994年虽有好转,但缺电仍很严重,电力弹性系数降至0.49以下。电力能否摆脱“瓶颈”是事关我省在今后15年能否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战略目标的全局。 电力工业具有依靠外延为主扩大再生产的基本特点;要解决我省电力“瓶颈”制约矛盾,除了现有  相似文献   

13.
确定积累和消费比例的若干方法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民收入用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最综合的比例之一。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积累和消费的比例问题,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积累和消费的矛盾和统一的关系,集中地体现着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之间、人民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之间的矛盾和统一的关系。正确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有着很大的意义。不仅如此,我们知道,作为国民经济中最综合的比例之一,积累和消费的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历史性的重大成就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1979—1985年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1%,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1%,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8%,农业和国民收入比前29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约高六个和三个百分点。1986年农业总产值增长3.5%,扣除村办工业的工业总产值增长9.2%。经济增长在年度之间的波动幅度比前减小,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得到改变,社会经济资源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利用比过去好。人均国民收入在1978年是315元,到1985年达到656元,七年里翻了一番。粮、棉、油、钢、煤、电的产量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大大增强了国力。因此,这八年是经济最活、人民群众积极性最高、国力增强最快、发展生机最旺盛的时期。 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从1979年起的头三年中,我们基本理顺了  相似文献   

15.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了一个国家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文章选取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这一指标对环渤海地区各省市能源消费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从工业能耗和生活能耗两方面比较了环渤海地区内各省市的能源利用水平,结果表明环渤海各省市能源利用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和山东,并分析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电力市场交易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彤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11):103-105
通过比较和分析电力市场交易中的现货交易、远期合约以及期货交易之间的相互区别和特点,提出必须在电力市场中建立和完善电力期货交易机制,并与现行的现货交易手段和远期合约手段进行结合,充分利用期货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防范功能以促进电力商品价格的规范,防范价格的频繁波动,进一步健全电力市场交易方式,促进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电力工业走过了一条辉煌的改革发展之路,电力结构不断优化,电力工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已跻身世界大国行列。特高压在中国的实现,将成为中国电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正>牛东晓教授长期致力于我国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与评价及电力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电力工业是国家在能源领域的重大基础行业,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经济要发展,电力是先行,电力工业总资产已占到国有资产的  相似文献   

19.
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平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生产中两大部类的关系(这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常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来表示),是国民经济中的根本比例关系,是毛泽东同志历来指示我们要特别给予重视和妥善解决的大问题。这一对比例关系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给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带来严重的后果,不仅人民生活改善不了,国家建设也搞不好。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调整好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切实加强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认真地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以便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本文试就社会生产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  相似文献   

20.
<正> 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的状况,对社会再生产发生着最广泛最深远的影响:比例恰当,符合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客观要求,就可以促进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生产高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四个现代化加速实现;如果比例不当,违背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客观要求,就妨碍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国家建设、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四个现代化都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正确安排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必须在立足于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