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PO(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中的新股抑价现象是IPO发行定价中的异常现象之一,一般指新股在发行市场的发行价格远低于新股在流通市场的价格,具体表现是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价巨幅上扬,上市首日即可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IPO抑价在许多国家都存在,但在我国,这个现象更严重。从信息理论的角度对我国高IPO抑价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功 《商》2012,(3):83-84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抑价是指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后(一般指第一天)的市场交易价格远高于发行价格,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出现了巨额的价差,导致首次公开发行存在较高的超额收益率。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IPO抑价现象在各国普遍存在,只是抑价的程度不同而已。成熟股票市场的抑价度要低于新兴股票市场,然而还有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的股票市场的抑价度也存在这明显差异。本文对风险资本对IPO抑价影响进入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IPO抑价问题是指公司的股票在首次公开发行后,第一天收盘价格远远高于发行价格。在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上都普遍存在IPO抑价现象,仅在抑价程度上有所区别而已。该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对研究IPO抑价问题的一些重要理论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发现,我国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IPO抑价现象,即股票IPO发行价格显著低于其上市价格。本文指出了IPO抑价现象对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负面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我国IPO抑价现象存在的原因。综合考虑我国A股市场的现状,本文对提高A股市场股票定价效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贞玉  耿艳 《中国市场》2015,(13):10-11
新股发行抑价是指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显著为正的现象。不论是在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是在新兴的资本市场,IPO抑价现象普遍存在。文章通过运用弹簧振子理论,研究上海股市IPO抑价问题和新股上市后续定价效率问题,得到结论如下:我国IPO抑价程度与新股上市时间和流通盘大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比成熟的资本市场我国新股发行抑价率极其高,随着新股发行定价机制不断向市场化完善,IPO抑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张婷 《商》2012,(14):92-93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文中统称IPO)是指公司第一次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普通股,IPO抑价表现为新股发行价明显低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上市首日即能获得超额回报。我国学者朱红军、钱友文(2010)对45个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的IPO抑价率进行统计发现,中国市场的IP0抑价率居世界首位。国内  相似文献   

7.
将中国ADR的IPO首日超额收益分解为一级市场抑价和二级市场溢价,一级市场抑价是指发行价格低于内在价值而带来的收益回报;二级市场溢价是指上市首日收盘价格内在价值而带来的收益回报。基于回归结果的IPO首日超额收益,三个解释变量都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海外上市发行的ADR企业严重同质化,缺乏差异性特征,样本数据之间的关联度高。同时,大多数国企和民企都采取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做法,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中国创业板市场经过10多年的艰辛筹备终于拉开帷幕。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和发展由此开启。截至2011年10月12日,已有270只股票在创业板上市,其中236只股票存在IPO抑价现象,平均抑价率为44.476%,创业板IPO抑价现象也逐渐受到关注。通过理论综述、相关性检验、异方差检验,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首日换手率、中签率、发行市盈率、新股发行价格、公众持股数以及募集资金净额是影响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率的重要因素。进而得出结论,认为投资者从众心理和信息不对称对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任小滨 《商》2014,(21):166-166
IPO抑价存在于世界上每一个股票市场,而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尤其严重,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市场,即使相比于新兴市场,我国IPO抑价程度依然很高。IPO抑价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的IPO抑价既有世界普遍性原因存在,也有着自身特殊的国情。在简单地分析A股抑价的原因之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以此促进中国股票市场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科创板背景下,研究战略投资者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配售比例与IPO抑价率显著正相关,表明战略投资者在参与科创板IPO过程中存在认证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认证效应在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和研发强度更高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此外,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配售比例还与公司IPO抑价率的后续效应,即上市后的未来市场表现显著正相关,说明战略投资者的认证效应不仅引发上市初期的较高抑价,还会推高新股上市后的价格。本文研究结论为探讨我国注册制市场IPO抑价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国监管机构优化战略配售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目前学术界比较主流的IPO抑价理论以及对2010—2012年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严重,且其原因是创业板市场运行机制不成熟,二级股票市场投机情况严重。另外,首日换手率、中签率、募集资金量、发行市盈率对IPO抑价水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首次公开发行(IPO)抑价在我国A股市场上一直存在,并且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比较严重。对于影响抑价的因素,至今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特殊的证券市场上,由于市场的有效性不高,又经历过多次改革,更难判断。西方学者对于IPO抑价问题的研究,大多采用静态分析,本文将引入制度变迁所引起的市场运行和主体行为变化,对IPO抑价进行动态考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创业板IPO抑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O抑价现象在世界各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研究表明,成熟股票市场上的抑价率相对较低,新兴市场的抑价率相对较高.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创业板市场65家公司的首次公开招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抑价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主要原因是该市场短期投资、跟风投资的投机氛围浓厚,投资者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价值投资的理念.因此,要加强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培养,让机构投资者成为创业板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6):226-228
IPO抑价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资本市场,而新兴资本市场的IPO抑价显著高于成熟资本市场的IPO抑价。本文分别选取在牛、熊市行情中上市的72家和82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影响我国IPO抑价的各项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牛、熊市的IPO抑价影响因素有区别,本文解释并说明这些区别。  相似文献   

15.
吕非易  张夏夫 《现代商业》2014,(15):192-193
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问题严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IPO抑价率绝对值远远高于国外市场平均水平。寻求IPO定价与分配的有效机制以提高市场效率,是财务和金融学者探究“IPO折价之谜”的重大意义所在。本文对于中国证券市场IPO抑价问题的研究,将根据相关理论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选取特定的区间样本,统计IPO抑价结果,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检验相关指标与抑价率的线性关系,并以此得出我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的成因,并针对其中造成IPO严重抑价的因素提出可能的缓解措施,为IPO发行定价制度的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曾文  徐皎 《商业会计》2012,(4):35-37
在各国的资本市场中,新股发行均存在明显的低定价现象。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期,并不完备,IPO抑价(即一级市场价格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程度较之国外更为严重,因此,一级市场往往被认为是"无风险"市场,通过"打新"获取无风险收益是许多投资者乐此不疲的投资方式。而大量申购新股的资金被冻结,巨额资金在银行与一级市场之间无序流动,导致证券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失效。然而,随着IPO定价的市场机制逐步建立,"破发"现象也不断出现,IPO"抑价"变"溢价"。本文以华锐风电为例,对新股"破发"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证券市场造成的影响和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了我国2007年~2012年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的445家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企业、投资者和市场三个主体出发,探究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从公司基本面角度来看,上市首日市盈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与IPO抑价负相关;投资者行为方面,上市首日换手率与IPO抑价正相关,上网发行中签率与IPO抑价负相关,而衡量市场制度的招股开始日期与上市时间间隔与IPO抑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孙冉 《中国物价》2013,(2):29-32
IPO高抑价现象在我国表现显著。本文考虑了非价格因素对IPO抑价程度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承销商是否具有全明星分析师和承销服务的差异性对IPO抑价的影响,同时间接证明了IPO承销市场并非完全竞争市场。  相似文献   

19.
创业板市场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IPO高抑价。IPO抑价程度主要由首日发行价与首日收盘价决定,控制人持股数量的多少会给市场传递一种信号,影响投资者的情绪与预期,进而影响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和首日收盘价,从而影响着IPO抑价。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求控制人持股比例对IPO抑价的影响,并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求能达到完善创业板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影响IPO抑价的因素分为一级市场因素以及二级市场因素两类,并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2月A股上市的全部股票,将在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股票作为一个样本,在创业板上市股票作为另一样本,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投机—泡沫假说能够有效地解释主创两板的IPO抑价现象中。其中,创业板股票发行市盈率与IPO抑价显著正相关,证明了二级市场的过度投机在抑价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而主板及中小板股票发行市盈率与IPO抑价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不能证明二级市场的低效是主板IPO抑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