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业现代化走什么道路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中国是一个以小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农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别突出,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耕地和水资源短缺,农民组织化程度很低。目前,中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全国70%的人口住在农村,城市化程度仅为30%左右;农村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约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47.4%,而农村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9.9%和社会劳动力总数的24.4%。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农村全部从业人员的14.01%,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2.15%。20年前的农业体制改革伴随了农民非组…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以及随之发生的农村人口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全球性潮流和普遍规律。世界经济发展史已表明了劳动力重新分配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业部门和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越来越小,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还表现为绝对下降。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达国家比较,有其固  相似文献   

3.
永州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4%.目前全市总人口为570万,其中劳动力人口362万,农村劳动力266万.据推算,永州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20万人以上,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随着各种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将变得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4.
据国家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全国6万多农户、18万多农村劳动力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2年全国当年农村转移劳动力235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比重为4.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当年返回到农业的劳动力1009万人,当年净转移劳动力1349万人。(立摘自《调研世界》)2002年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净增1349万人@立  相似文献   

5.
入世与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使命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中国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外反响强烈。关于入世利弊的争论,似乎也渐趋平息。人们日益认识到:加入WTO,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与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与体系接轨的重要一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最伟大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是占世界30%的农业劳动力。我国农业劳动力现为3.8亿,占全国劳动力的70%,而我国的农业总收入仅占GDP总量的16%,农业出口额仅为…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镇迁居人口的养老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从农村向城市的巨大流动人口潮。据国家统计局近期1%人口抽样调查测算,当前农村流动人口有70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在个人或家庭利益驱动下,大批农民作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到城镇寻找新的就业机金。这种农村-城镇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是农业大市,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1.7%,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使农村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然而,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的现实,日益成为提升哈尔滨新型城镇化质量与速度的羁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度,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已经成为目前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剩余农业劳动力的产生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任其滞留于农业生产领域必然要危及到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我国农业了不起的成就,然而,这一成就是用土地资源的过渡垦殖利用和生态破坏为代价换取  相似文献   

9.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劳动力目前的总体情况是剩余数量大,整体素质低。据新华网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人口总量达127627万人,农村人口达到79563万人,农村劳动力达43801,60万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比例为67.20%。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总量约有1.5亿,若无重大举措,到2015年将增至2.5亿,而我国农村中占90%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天丽 《农村经济》2001,(11):10-12
四川省是内陆大省 ,又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 ,农村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 70 %以上 ,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量的 1 1 5% ,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1 3 0 0多万。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量大 ,给四川省实现经济起飞、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优势条件 ;另一方面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长久滞留在农业和农村 ,就会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因而 ,如何建设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我省现今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一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障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有 3种选择 :一是离土不离乡 ,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11.
关华 《农业经济》2008,(3):16-17
发展中国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经济的二元性更为突出并且具有较强的刚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越来越突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步伐;推进乡镇企业改革调整,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一)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目前农村劳动力有4.5亿多人,从2000年起,农村劳动力每年增加600万左右。我国目前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2亿左右,而人均耕地不足1.2亩,占世界人均耕地5.5亩的22%。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这就使得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中转移出来。(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国以来推行的农业机械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科技兴农的广泛开展,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原来需要很多人干的事…  相似文献   

13.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 ,加上农业人口过多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生产效率低下等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及人均收入水平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张 ,差距日益拉大 ,“三农”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如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推进农村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重要途径 ,而发展农区畜牧业则是实现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应当加快发展。一、关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内涵的理解1、…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以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农产品供求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变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供求关系的变化;农业结构不合理、重  相似文献   

15.
正经济收敛指标与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密切相关。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达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78%,农村人口因素所引发的农业生产要素的改变,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作用不容小觑。有学者研究指出,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即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差距仍然在扩大,农村经济的基尼系数不断增大也证实了这一点。还有学者提出,高素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是人口红利由量转  相似文献   

16.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关键在人。当前农业和农村人才短缺已到非常严重的地步,以广西为例,贫困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0%以上,在册的农村人才达不到农业人口的1%,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45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5%以上。如何激活农村劳动力,调动农民积极性、能动性,是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核心所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及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的自然过程。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发展,促进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变,中心问题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我国,由于人口过度膨胀、劳动力超量供给这一  相似文献   

18.
讲求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工作的核心。合理使用劳动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广西农业人口的比重比全国大,全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87%,广西约占全区总人口的89%。全国农村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耕地面积约1.8亩,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负  相似文献   

19.
开发人力资源 发展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 ,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3 ,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是用占世界 10 %的耕地养活占世界 2 2 %的人口。 2 1世纪的中国将面临着人口不断增长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局面。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的农业将受到巨大的冲击。同时 ,也给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农业既面临着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压力又面临着国际经济激烈竞争的局面。实施“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 ,以开发人力资源 ,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方式 ,走知识化农业的发展道路是我们切实可行的选择。(一 )发展农村教育 ,开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霞 《南方农村》2003,(3):17-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占很大的比重。改革前,受城乡分割体制的束缚,农业中沉淀着大量的“隐性”过剩劳动力。改革后,家庭承包制的实施提高了农业的效率,使土地上隐性过剩的劳动力迅速显现。农民有了择业的自由,他们或是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就地转移”,或是“离土离乡”流动到城市谋取就业。但是,由于农业人口的庞大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不足以及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有限等等因素,农业和农村中仍然滞留着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获得就业,不仅事关中国农业效率、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