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周红梅 《经济师》2008,(1):45-46
从交换这一维度分析马克思经济学能够更好地把握其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交换理论与劳动价值论及其他经济理论的深层次关系;全面领会马克思经济理论具有的包容性、发展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对商贸流通理论进行过研究,但两大理论体系对流通问题研究的视角、重点和研究范式都有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将流通作为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研究;西方经济学对流通问题主要从财富的源泉、交换的实现等视角进行研究。马克思经济学将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通过理论抽象来研究流通问题;西方经济学对流通理论的研究是从应用范式角度展开的。通过比较可知,我们应以马克思经济学的流通理论为主体,结合流通领域的现实变化,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流通理论,建立新型的商贸流通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流通理论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流通理论及其评价夏春玉一、马克思的流通概念马克思对流通问题的研究是从商品交换开始的。马克思指出,“商品交换是在共同体的尽头,在它们与别的共同体或其成员接触的地方开始的”而且是偶然的物物交换。但是,“交换的不断重复使交换成为有规则的社会过程,因...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包含两个规定条件的基础上,应再增加交换或流通过程的规定条件。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是将交换与生产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并列的范畴,交换不仅发生在生产之后,也发生在生产之前,交换伴随着生产全过程。另外,当代市场环境变化,使得生产制造模式发生变化,制造业与服务业逐步一体化,生产与流通组织高度融合,生产与流通的交互作用更加显现。交换是权利配置过程,交换引导资源配置。交换或流通被引入到生产方式的内容构成中,既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5.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对其交换者的价值,也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交换需要的效用,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商品对其使用者的效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广义看即指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与价值.在马克思的广义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价值论是马克思主要的归宿正义论,劳动创造价值的价值论主要是马克思的交换正义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财富主要由劳动创造,由于财富之源的生产资料并不会提出分配财富的要求,因此,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正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事实上也是其经济正义论的核心理论.从经济正义的角度看,必须坚持、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交换这一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攻坚阶段之时,正确理解并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交换理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按照历史与逻辑的顺序,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交换理论的主要内容,以期为本领域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是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中确立了唯物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当前社会管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在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确立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从三个方面指出市民社会理论对当前社会管理所提供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8.
杨文进 《当代财经》2005,(5):15-20,24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主要是一种宏观理论体系。该体系不仅可与现代任何宏观理论相媲美。而且在许多方面远胜过后者。它有后者所缺少的微观基础(总量性的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和资本理论等)和沟通微观与宏观的桥梁(生产价格理论和再生产理论)。因此做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浑然一体;它既有一般均衡理论的实质内容,同时又是动态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重新审视马克思经济学的内容。那么将修正我们传统上对马克思经济学内容的狭隘认识,得到一种全新的马克思经济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无流通论、产品流通论和流通决定论等各种流通理论的辩证分析,我们认识到,虽然在我们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这些理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却同时存在着较大的时代局限,不能作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指导。既然我们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应该运用马克思已经揭示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就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对马克思流通理论的认识,以便更好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流通理论。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宏观性的货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分析,都是建立在货币理论基础之上的。对货币而不是产品的追逐,使资本主义成为货币经济而不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交换经济,货币在资本主义或市场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其量的变化决定着市场经济运动的方向。从马克思内生性的货币理论出发,可得到资本主义经济在长期保持相对稳定而短期则不断波动的结论。所以,客观认识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不仅对正确理解马克思宏观动态性的理论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和货币调控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基本理论,生产形式包括劳动交换形式与劳动分配形式即资源配置方式。马克思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态两个方面。在对前苏联、中国等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列宁、邓小平、中共中央以及中外学者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相关理论。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生产形式新的表现形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理论创新与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马克思产权理论和西方制度经济学派产权理论两大产权理论派系的比较,提出产权闭合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定义,从产权闭合与要素交换解释、产权闭合与公共物品、产权闭合与自愿重复交易、产权闭合与效率和公平标准等四个方面阐述其内涵,结论是产权非闭合是制度变迁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13.
不平等交换是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现实表现.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看似透明开放的国际交换表象下,中心国家利用国际不平等交换剥削非中心国家的本质并未改变.基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视角,以1999 ~2015年全球180个中心国家与非中心国家为样本,证实了两类国家间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差距较大,国际不平等交换长期存在,非中心国家“隐形财富流失”严重.为从根本上减少国际不平等交换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非中心国家应高度重视本国商品品牌建设与国家软实力提升,鼓励本国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并适当缩小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 ,生产劳动理论是构成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理论基础。生产劳动理论既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枢纽 ,又是今天我们根据实际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为此 ,必须准确扩展生产劳动范畴 ,重新界定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一、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立足于当时的实际 (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际 ) ,对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作了符合当时时代特征的界定。就内涵而言 ,马克思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 ,从一般劳动过程的角度 ,马克思认为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 ,是人以自身的活…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纬度,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及其与当代现实的关系;需要从理论本身的原创含义和现实价值出发,准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6.
钱德山 《发展研究》1995,(9):9-11,8
流通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阐述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大领域中的关键领域,不论是社会简单再生产还是社会扩大再生产,都离不开流通。工业化社会更离不开流通,而且工业化社会所需要的是大市场大流通。由于过去长期对商品生产存在一些偏见,直至今日还遗留着轻商轻流通的影响,因此对流通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大流通的观念需作及时调整,并深化认识。  相似文献   

17.
漆光瑛 《财经研究》2001,27(11):10-13
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前提不是实物交换,其理论的局限性是因为研究方法的缺陷,实物交换是马克思在分析价值实体时所作的局部假设的例证,而不是他的理论前提条件。应该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分析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外学者从剩余价值率假定不变、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技术进步对提高利润率的影响以及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内容等方面,对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提出了种种非议,并以此来否定其科学性。但这些非议,不是对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理论缺乏了解,就是出于对这一理论的误解,他们所提出的否定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自中共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有学者从西方经济理论出发对其进行解释,如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和供给学派等,但都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和解释困境,并没有真正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和实践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本文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原理,基于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分别从生产与消费、 生产与交换、 生产与分配三个方面解读当前中国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与现实困境,从而能够真正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产业协调思想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我国经济理论界重视从生产关系方面去研究马克思的经济思想,而缺乏对产业协调思想方面的研究,即使已经涉及到产业协调的内容,也是被当作再生产理论进行描述,弱化了马克思经济思想在我国新阶段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从另一个新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产业协调思想,这不仅仅因为它是经济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马克思有关经典著作的系统研究,能更好地坚持以马克思产业协调思想为指导,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社会生产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这对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研究和制定新时期中国产业经济发展新战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