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从交换这一维度分析马克思经济学能够更好地把握其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交换理论与劳动价值论及其他经济理论的深层次关系;全面领会马克思经济理论具有的包容性、发展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交换这一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攻坚阶段之时,正确理解并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交换理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按照历史与逻辑的顺序,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交换理论的主要内容,以期为本领域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不平等交换是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现实表现.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看似透明开放的国际交换表象下,中心国家利用国际不平等交换剥削非中心国家的本质并未改变.基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视角,以1999 ~2015年全球180个中心国家与非中心国家为样本,证实了两类国家间单位劳动价值创造率差距较大,国际不平等交换长期存在,非中心国家“隐形财富流失”严重.为从根本上减少国际不平等交换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非中心国家应高度重视本国商品品牌建设与国家软实力提升,鼓励本国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并适当缩小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4.
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这场危机在促使人们反思自由市场经济弊端的同时,也促使人们重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剖析和科学阐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和探讨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全面把握经济危机的本质、根源及其影响,从世界历史和现实的视角解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深入探索化解经济危机的理论和政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先声——马克思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资本论》在深刻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和人关系的同时,也分析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从而提出了同当今世界热点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密切相关的物质变换理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物质变换过程中存在着不可持续发展的严重性的同时,从制度和观念两方面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特别是马克思提出的具有生态伦理学意义的善待自然的发展观,是马克思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最精采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内容最丰富、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学习《资本论》是全面、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是打好经济学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理论思维能力的需要,更是关系改革开放基本方向的重大问题。提高《资本论》教学水平,是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之计。近年来,《资本论》在高校教学地位被动摇,迫切需要恢复和巩固《资本论》在高校的教学地位。教育主管部门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负责态度,切实抓实、抓好《资本论》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末柏林墙倒塌起,很多资产阶级学者就不断宣称马克思已经过时了。可是资本主义国家近年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却再次把马克思带回历史舞台。人们仍然崇仰马克思是"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1]。在马克思的商品与货币的理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剖析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思想。到现在,这些思想依然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对于从本质上来认识金融风险和危机的生成机理,提出科学的防范对策,仍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货币贮藏进行了多方面阐述.货币贮藏的产生是货币作为交换手段的自然演变,最初产生于人们追求货币权力的欲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生活消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要求的技术条件、资本流通过程中遇到外部障碍、固定资本循环都会造成货币贮藏.贮藏货币作为总量货币的一部分,为资本主义生产创造了条件,是资本主义生产内在因素与组成部分.贮藏货币在与流通货币的转化中保证了货币满足商品流通需求,同时作为货币资本存在并为资本积累创造条件,维持着资本循环稳定进行.货币贮藏内在推动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并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而转变职能. 相似文献
12.
《经济纵横》2017,(3)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危机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性质、危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危机的历史必然性、危机的根源和原因、危机的实质、危机的周期性、危机的革命作用和历史意义等问题的理论,以及对资本主义能否摆脱危机的判断、危机理论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研究方法等问题的论述,是其危机理论主要的和基本的内容。时隔《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年后的今天,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结合当代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回顾和学习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对于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内在的和不可克服的矛盾,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性质及其必然趋势,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实现人类崇高而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较大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总量货币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以货币供给总量与商品流通需求总量相符合为主线,揭示了不同历史条件下货币流通的数量界限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特点。信息化时代网络购物,电子货币快速发展,商品和货币流通日趋国际化。流通环境变化对货币流通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没有变。总量货币理论对我国发展货币信用经济具有指导意义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包含两个规定条件的基础上,应再增加交换或流通过程的规定条件。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是将交换与生产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并列的范畴,交换不仅发生在生产之后,也发生在生产之前,交换伴随着生产全过程。另外,当代市场环境变化,使得生产制造模式发生变化,制造业与服务业逐步一体化,生产与流通组织高度融合,生产与流通的交互作用更加显现。交换是权利配置过程,交换引导资源配置。交换或流通被引入到生产方式的内容构成中,既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球货币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虚拟资本数量不断增加,虚拟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并对实体经济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深入研究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有利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和研究当代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提高驾驭虚拟资本的能力,防范金融危机,进一步促进虚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纵横》2013,(10)
近些年国内学者在劳动价值论研究方面形成了八种价值论,可归结为四大学派:一是拓展派,包括"广义活劳动价值论"、"物化劳动价值论"、"广义劳动价值论";二是综合派,包括"统一劳动价值论"、"多元价值论";三是质疑派,包括"历史局限性的劳动价值论"、"整体劳动价值论";四是否定派,主要是指"非劳动价值论"。其中一些观点偏离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关理论,尤其是背离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基本逻辑框架来发展或重新解读劳动价值论,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少理论与实践问题。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快速发展,必须以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逻辑框架为根基,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认为不能把价值本质看作劳动对效用的关系或价值形式 ;要正确理解马克思把价值的本质看作物化的抽象劳动 ,把价值本质、价值实体和价值形式区别开。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