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黄彦婷 《金卡工程》2009,13(3):27-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我国庭前证据交换作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定,但是这只是在司法解释的层面,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尚没有立法来固定,这种制度现状导致了我国庭前证据交换实践既无合法性也无强制性,不利于民事诉讼公正和效率的实现。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法律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合理经验构建起我国"本土化"的庭前证据交换制度。  相似文献   

2.
门盈 《金卡工程》2009,13(12):30-31
电子证据在现代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电子证据的多媒体性、易修改性等特点,使其可以多种形式在法庭上出示,这就为审查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对电子证据的出示必须遵循法定诉讼程序。基于此,分析电子证据的独有特征,比较其与一般证据的差别成为我们更好的研究并完善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从而达到节约诉讼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保证网络时代诉讼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法务会计专家提供的法庭证据标准出发,分析了我国因虚假会计信息引发的证券民事诉讼中的争议问题,以及法务会计专家在此类案件中的作用。本文借鉴国外法务会计专家在诉讼中的具体工作方法,对我国处在转型经济条件下因虚假会计信息引发的证券民事诉讼如何进行损失计算提出了实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坚 《金卡工程》2010,14(1):55-56
民事诉讼离不开证据,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本文从通过设立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意义和必要性、我国庭前证据交换的立法现状和实践现状、我国庭前证据交换操作的具体内容等方面来论述民事诉讼中的庭前证据交换规则。  相似文献   

5.
郭清 《金卡工程》2008,12(11):43-43
证人证言是证据制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在实现诉讼目的、查明案件事实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素有"证据之王"之称.而如何保障证人的合法权利,尤其是如何保障那些具有特殊身份证人的合法权利乃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拟就民事诉讼中的的证言拒绝权做一论述,以期探讨我国确立民事诉讼中证言拒绝权的现实可行性和具体构建办法.  相似文献   

6.
"末位淘汰制"是用人单位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但在实践中其合法性备受争议。"末位淘汰制"作为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并不必然意味着用人单位有权对业绩居于末位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只有正确理解"末位"与"淘汰"的内涵,设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合理界定"淘汰的方式",遵循法定的程序,注意特殊情形,防范法律风险,才能得到劳动法的认可,有效发挥"末位淘汰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庭前证据调查准备工作依托庭前会议展开,运用证据展示与梳理、争点整理等方式以便预先对庭审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通过证据展示了解全案证据,通过梳理证据析出控辩争议焦点,从而确定法庭调查的重点,保证庭审集中、连贯进行,提高效率并保证质量,对庭审实质化改革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证据展示系证据调查准备工作的基础,控辩双方需全面、及时展示证据;证据梳理是证据调查准备的核心工作,法官重在听取意见并梳理证据,进而区分争议证据与无争议证据;争点整理则是庭前证据调查准备之落脚点,法官通过归纳案件的证据争点与事实争点,方能确定庭审中需重点审查判断的争议事项,确保庭审调查牢牢围绕案件争点、焦点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8.
张杨 《金卡工程》2010,14(7):23-24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呈猛增趋势,侦查措施也正逐步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网络监视控制便是其中之一。网络监视控制虽具有高效、便捷、科学、成本低等优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对公民人格权如隐私权等权利的侵犯;网络监视控制证据的合法性与可采性存在争议;对侦查部门实施网络监控活动的法律规制不完善等。在此,本文仅以网络监视控制为原点,针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规范侦查程序、提高证据意识、完善证据制度与权利救济的角度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会计管理活动论是新中国会计学术领域的一次重要理论创新。本文回顾了会计管理活动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内涵。"管理活动论"明确指出会计是一项价值管理活动,具有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这一理论突破了"信息系统论"的局限性,对于更好理解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会计属性以及会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等都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过去四十年来,会计实践发展和实证研究证据都有力支持了这一理论的有效性和生命力。在信息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的今天,"管理活动论"对于更好促进业财融合、更好发挥会计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更好发挥会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等都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管理活动论"对于我国会计理论创新的若干启发,旨在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本土会计理论体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朱彦 《金卡工程》2009,13(4):78-78
电子证据作为现代技术运用于诉讼领域的结果,对诉讼过程中的举证规则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多数民事诉讼案件中,电子证据因其特殊性在一般举证规则下会造成责任的不平衡。在电子证据的视角下,如何衡平对立当事人之间的举证责任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讨论民事诉讼中如何平衡电子证据所造成举证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证据,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法律对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比较原则,又没有系统、具体的相关司法解释,既容易造成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部分案件裁判不公,也容易使一些当事人利用证据规则不完善的漏洞搞突然袭击、拖延诉讼,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影响了法院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和审判效率的提高,是妨碍民事审判公正与效率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建军  王艳 《金卡工程》2009,13(9):78-78
以"客观真实"作为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这一标准与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时所适用的证据标准是一致的,这已引起了法学界广泛的争议.要把握与完善提起公诉的证据标准,就要针对起诉的证据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关注与反思,根据我国存在的现状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3.
张红霞 《金卡工程》2010,14(4):91-91
民事诉讼证据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通过占有证据,使自己在针锋相对的抗衡中获取胜利的机会。而证据交换对当事人而言,既是其诉讼权利也是其诉讼义务。说它是诉讼权利,指的是一方当事人有权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向本方公开或出示己方所有的证据;说它是诉讼义务,指的是一方当事人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向自己出示证据之前必须首先向对方出示自己的证据,否则对方当事人没有出示自己证据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月度新闻     
《大众理财顾问》2011,(12):12-13
银行Bank央行:民间借贷具有制度层面的合法性央行有关负责人11月10日称,民间借贷具有制度层面的合法性。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民间借贷关系都受法律保护。如果违约,可以协商或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解决。央行首提预调微调货币政策稳定物价任务  相似文献   

15.
王丽 《金卡工程》2010,14(1):21-22
随着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不断完善,对证据收集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如何平衡当事人收集证据与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关系是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拟对二者在不同诉讼模式下的表现、诉讼地位的演变以及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6.
在诉讼结构理论的视角下重新解读民事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内涵,对于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实质平等,实现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比较法的视野上看,尽管民事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在普通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中有着各自不同的称谓,且在内涵与外延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但是由于它们反映的都是对抗制这一诉讼体制的基本特征,因而在各国民事诉讼原则体系中的地位几乎都是首要的且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17.
对审计证据所具有的客观性、相关性、合法性、充分性和及时性进行了阐述,并论证了对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和综合评价的认识,并从总体上提出较正确的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8.
张亚峰  李静 《金卡工程》2009,13(1):52-53
无审判决是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诉讼程序的一种重要规则,其具有在审理前过滤无争议民事案件、简化诉讼程序、加快诉讼进程、节约当事人时间、费用以及国家司法资源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司法经济的原则与目的。美国的无审判决规则已相当完善,是民事诉讼中常用的审理案件的方式,故于我们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公安部制订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的有关规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民事诉讼案中不属司法审查范围.因其特殊的地位,保险人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在理赔中把它当作具有无可辩驳的证明力的证据来对待,采取了"拿来主义",给保险企业留下巨大的证据风险和经营风险.鉴此,笔者认为,不宜"拿来",应对其进行证据审查后方可作为证据予以采信,以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20.
卜娟娟 《金卡工程》2010,14(5):123-123
基于行政合法性原则、证据合法性要求和程序正义的要求,行政程序中证据的获取以及是否能够作为定案的依据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法律是如何规定的,证据的认定又有哪些理论依据,这篇文章着重讲了这两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