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土地买卖与社会再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土地买卖历来为经济史研究者所瞩目并倾注于大量精力。论者或从土地所有制变动着眼,或从土地兼并、阶级压迫剥削入手,其考察的角度大多从土地购买方出发,如商人资本流向土地、缙绅地主利用特权占地等等,研究的对象也多为土地买卖中需求一方的经济人(商人、地主、官僚等等)以及购买资本;甚少涉及土地买卖中供给的一方,即土地出售者以及出售者在转让地权后所取得的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及其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唐以后,随着唐代农业生产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与均田制相联系的土地买卖禁令屡被突破,土地兼并日益剧烈,最终使“不抑兼并”成为影响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制度。本文运用博弈论对“不抑兼并”的土地制度作了分析,认为:唐中叶开始的由抑制土地兼并到不抑兼并的制度演进,实乃国家、地主和农户之间博弈的结果,并使得国家、地主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呈现出一种有效率的状态;“不抑兼并”土地制度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变迁的有效的制度安排,对唐宋农业生产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我所说地主制经济指整个地主经济体制,即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包括农民所有制及各类官公田地在内的土地关系整体,并由以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地主制经济的内核主要是自耕农和租佃农两种独立的个体经济。地主阶级的封建权势和剥削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农民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也随之亦步亦趋,只是有程度的不同,两类农民都不例外。总的发展趋势是,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两大阶级之间,由尊卑贵贱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今天可以看到的辽代石刻文献中保留了有关辽代土地买卖的相关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到辽代的土地买卖活动主要集中在封建经济比较发达的幽云地区,尤其幽州地区是一个最为活跃的中心。辽代幽云地区土地买卖的盛行和随之而来土地兼并,促成了辽代庶族地主势力的发展,乃至对辽金社会经济、政治势力的构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全面考察和论述了1927-1937年的地价变动和土地买卖。1927年蒋介石国民党上台后,大大强化了对农民的政治统治和赋税搜刮,使农民经济状况明显恶化,因世界经济危机和洋米倾销于1931年爆发的全国性农业恐慌,更直接导致国内农产品“过剩”,价格惨跌,农民经营亏折,土地收益陡降。土地价格也随即由原来的长期上涨转为大幅下跌,土地买卖淡静,耕地由严重短缺变为“过剩”,甚至无人问津。近代中国本是一个耕地和农产品都严重供应不足的落后农业大国,耕地和农产品的虚假过剩与价格惨跌,从根本上说是农民购买力极端低下和贫困化的产物,而这又为地主富户的高利贷盘剥和贱价兼并土地创造良机,从而使农民的贫困化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6.
康熙的土地思想,既想保护农民的小生产所有制,“制民之恒产”,又要满足地主的土地兼并要求,“名民田”,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他的经济思想既代表了改革落后生产关系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同时又有其自身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唐代屯田是学术界研究成果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 ,李宝通新著《唐代屯田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 ,对堪称浩繁的唐代屯田史料作了较为严谨的整理与甄别 ,提出了一系列颇具新意之见解 ,可谓近年来屯田研究中特色较为明显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将唐代屯田置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加以系统考察 ,立意新 ,起点高 ,因而也就对唐代屯田发展演变中的一些基本规律较易理解和把握。作者认为 ,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而作为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形态之一的屯田制 ,自始至终受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影响与…  相似文献   

8.
正永佣制度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佃农有权永久性地耕种地主土地的租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反过来促进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封建宗法制度的松解和农民的人身解放,有利于佃农个体经济的壮大和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永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永佃制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经营独立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广大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耕种小块土地,解决自己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一家一户就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构成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这种农民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他们中的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农具、耕牛、种子等其他生产资料;他们中的佃农,根据约定,租种地主的土地,并或多或少地拥有农具、耕牛、种子等其他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0.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二三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这点 ,学术界认识是一致的 ,但为什么称他为后期 ,说法是不一致的。我们认为 ,明清时期之所以称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是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社会经济发展积累的产物 ,与前期相比 ,自身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特征。比如从地主经济看 ,在封建社会前期身分性地主比重大 ,到明清时期 ,尤其是摊丁入地以后则非身分性的庶民地主比重大 ,无论是从地主户所占的比例看 ,还是从地主户所有占有的土地数量看 ,庶民地主都要超过身分性地主。从地主阶层结构看 ,身分性地主是由发展走向衰落 ,而庶民地主却由弱小…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以均田制瓦解、两税法实施为分界,前后的土地制度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土地所有权上的重要表现,是土地买卖。宋代“官中条令,惟交易(指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备”,这是土地买卖所造成的地权转移受到更严密的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反映。两税法前,户口是赋役征发的主要基准,土地次之;两税法后,土地取代了户口的地位,表明土地所有权较之前代具有重要得多的意义。“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这种关于土地自由私有权的法律观念在封建社会虽然不曾有过,但土地所有权“自由”的程度在不同阶段仍有较大的变化。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国家政权对土地私有权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这种土地私有与买卖,又不能不与各个时期封建国家的土地制度、赋役政策等发生密切的关系。一方面,随着历史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土地私有不断扩大,土地买卖更加频繁;另一方面,封建国家也力图加强对土地私有和买卖的控制,制定了各种法规与制度。宋元以后出现的土地买卖推收过割制度,即是其中之一。从这种土地买卖推收过割制度的演变之中,亦可看出当时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等社会经济发展的某种趋势。一、明代以前土地买卖的推收过割制度从现存的历史文献来看,宋代以前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封建社会,官绅地主阶层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拥有与一般地主不同的经济势力。一般地主都通过占有大面积土地攫取地租收入,但他们与其他小土地所有者一样要按规定向国家纳税服役,而官绅地主则以本人在官的原因,免除本人及其全家服役。由于全家免役,于是一些企图逃避徭役的戚族人等将他们的家口连同家产一起寄托在官绅名下成为受官绅荫庇并被任意支配的客户,这种依附关系受到国家政权的允许和默认,每当一个朝代赋役日益繁重的时候,这种避役的依附趋势便暗中增长。这样,官绅地主家族的势力日大,国家统  相似文献   

14.
近代定县土地分配关系,为中国近代乡村土地分配的解释提供了重要例证。首先,自有田产者占绝大多数,自耕农比例居优势,中农、贫农阶层占地比例较大。不仅如此,土地分配的演变趋势也处于分散或稳定状态。可见,传统观点所谓地权日益集中、地主富农占有土地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在此缺乏充分的依据。地权分配之所以没有如此恶化,主要是因为存在着地权分散的推动力,如分家析产、惜卖土地、土地购买力不大和家庭手工业经营等。分家析产,使土地规模的保持艰难,近代以后人口和家庭数量的增长更助长了这一趋势;惜卖土地和购买土地财力积聚的困难,使民众之间的土地交易规模极小,土地流转很难出现大规模的兼并现象;从事家庭手工业,则有利于农民维持小农土地所有制的延续。当然,这种地权分散仅具有相对意义,从绝对意义而言,仍是较为集中的,如地主富农占地较多,无田或低于土地平均数的农户占有不小比例,基尼系数偏高等。可见,表面上自耕农的占优势,实际上带有一定程度的假象,甚至是经济艰困的反映。也正是由于土地分配不均,才成为中共土地改革的社会经济基础。土地平分虽不能提高农业经营效率,但可以提高贫穷农民的土地数量,改善农民的福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从事商品生产的地主,通常被称为经营地主。他们是传统经济中的一个资源配置主体,也是发展商品生产的一支力量。清代经营地主发展。他们人数众多,经济规模和经济收益却大小不一,经济功能也各有特点。本文讨论了清代前期经营地主的分野,及其对发展商品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史学研究发生了巨大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经济结构是基础;中国自战国以来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封建地主制经济,它构成这一时代历史发展的中心线索。抓住这一中心线索,才有利于揭示历史客观发展规律和历史进程的本质。本文拟以中国地主经济制的发展变化为中心线索,对史学界讨论中的几个问题,诸如对封建所有制的看法,土地国有或私有,封建社会历史如何分期,农民战争的性质,宗法宗族制的体现形式和作用,以及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等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下的租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史学界对近代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首先是在封建地主制经济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关系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很多学者认为封建地主制经济不等于自然经济,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结合,它们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补充。从封建土地所有者与农民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考察,封建经济与自然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从封建经济单位的生产和消费的整个运行过程来考察,封建经济与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尤其是1932-1934年农业恐慌期间,农村土地买卖和地权流向出现了新的特点:由以往地价持续上涨、买卖兴旺一变而为地价惨跌、买卖淡静,土地由供不应求一变而为虚假过剩。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最广大自耕农加速贫困化。土地买卖中原有的地权多向流动消失,变成由中小土地所有者向大地主、城市地主的单向流动。自耕农、半自耕农占地零细化和无地化的程度愈加严重,中小地主也普遍衰败,大地主、城市地主则急剧膨胀,全国地权恶性集中。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回鹘文买卖契约所展示的重要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存的回鹘文买卖契约分土地买卖与人口买卖两种,主要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其内容涉及土地私有制、私人占有奴隶、农村经济以及当地各民族的文化关系等问题,是一批珍贵的宋元时代的史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市场,有着一般传统市场的特点,也有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点。这后者至少应该包括如下两点: 第一点,土地买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就交易金额而言:传统市场上的最大宗商品是粮食,据吴老(承明)估计,鸦片战争前粮食的交易额每年约1.4亿银两。而土地买卖的交易额,据张忠民估计,每年约1.5亿银两。也可能粮食交易额估计偏低而土地交易额估计偏高。但是,考虑到明清时代佃权的买卖抵押日益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