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作家巴金,五四运动产生的一代文学巨匠,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紧跟时代,追求真理,勤奋创作。他以自己的文品、人品,确立了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他的文学成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对生活的激情和对光明的坚信,形成了巴金的文学精神。他是现代文学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周海波 《东北之窗》2013,(10):62-63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让世界文学爱好者进一步了解并热爱这位来自中国的当代作家,而且由此掀起的"文学热",也让沉寂多年的中国文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莫言给了人们太多的有关文学的话题。神奇的"高密东北乡"就像鲁迅笔下的鲁镇、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老舍笔下的老北京一样,莫言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具有历史纵深感的高密东北乡。高密东北乡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是与作家生活过的故乡高密河崖镇大栏乡联系在一起有一定真实性的地方,又是作家虚构的艺术世界,是一个经过作家的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而成的文学之地,是寄托了作家精神世界的文学原乡,是蕴涵着鲜活的生命和原始状态的文学地理,用莫言自己的话说,那是一个"地球上最美丽,最丑  相似文献   

3.
10月17日,文学大师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巴金研究会会长陈思和说,巴金可以说是“五·四”新文学时代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据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巴金一生著作等身,蜚声中外。他的魅力是双重的,既有卷帙浩繁的著作为世人所称道,更有丰富的文化人格内涵为世人所景仰。有人说巴金是继鲁迅之后又一个自觉地肩负起改造国民灵魂,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北宋最有成就的文学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大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通才。他积极进取的济世之志与坎坷的人生际遇,培养了他乐善好施的仁者之心、真率高旷的性格与独立而坚韧的人格;他杰出的文学天赋与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他在诗、词、文、书画、文学理论等方面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反映出他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朴实高远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5.
巴金在听     
《中国经贸》2006,(4):4-4
巴金走了。巴金走了几个月了。巴金留下了一个沉重的话题:讲真话。有谁会想到历史会把巴金一生定格在这三个字上。讲真话其实不是巴金首倡。讲真话,守诚信,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古到今,多少劝善的话,多少告诫的道理,就是教化人们“讲真话”、守信用。就是我们的文学巨匠巴金也讲  相似文献   

6.
商业和文化,似乎素来是一对冤家,水火不容,互相看不起。按理在香港这样一个商业社会,商业和文化更应有不共戴天之仇了,其实未必。不久前,香港有个《商业与文化——对立或共存》的展览。在这个展览会上,香港商业设计名人斯埭强设计的商标、会所徽章、年报封面、海报等,十分引人注目。“设计和纯艺术是可以互相影响的。商业设计中,完全可以表现一种文化的精神。”做裁缝出身的斯埭强说。他自言从来对艺术很有兴趣,总是找机会要设法进修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因为熟谙服装之道,故斯埭强衣着颇有时装设计师的品味。不过,三年多来,他已不缝制衣服了。他回忆在他年  相似文献   

7.
梁凤仪在企业上的成就,虽不如李嘉诚、霍英东、李兆基等香港富豪巨子:在文学上的地位,也不及冰心、老舍、巴金等文坛巨匠。然而,若以创业态度,奋斗精神以及善用机缘成就事业而论,梁凤仪同样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相似文献   

8.
杨耀健 《今日重庆》2005,(5):106-109
中国文学巨匠巴金去了。巨星陨落,一个时代因他的离开而离开,带走最后一丝与上世纪的血脉联系,顺着《激流三部曲》的余音飘向虚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唯有真诚的文学、真诚的灵魂和一颗中国文学的良心。大师已逝,但“他还在,灯亮着”。[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圣经》不仅是一本教义,还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开启英美文学宝库的金钥匙。许多名著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以《圣经》为素材;二是《圣经》的,见念和精神对英美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17日,一代文学巨匠巴金走了。从1977年起到去世,巴金在中国作协主席的位置上呆了28年。虽然后期他老人家久卧病榻,无力言行,但文学界还是固执地投票拥戴他。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写了《家》、《春》.《秋》.《寒夜》、《随想录》等作品,更为重要的是,他为人的品质已成为一种良知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鲁、郭、茅,巴、老、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6位“文学之父”。10月17日,随着巴老的去世,中国文坛最后一位“父”的形象远去……追忆巴金以往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发现,他不仅是一代文学巨匠,而且也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大丈夫。一生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的巴金,曾是多少代青年的航  相似文献   

12.
仅凭早期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巴金就已经确立了“巴、老、曹”并称的巨匠地位。但因为有了5卷本、40多万字的《随想录》,不但使他的文学创作攀上新的高峰,也更使他因“讲真话”的巨大勇气,而成为一个特殊时代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榜样。正如鲁迅已经不仅是中国文学的旗手,更是民族性格和意志的标志一样,巴金是作为民族良心和品质的旗帜而被人们所崇敬。  相似文献   

13.
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要求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既要有共融的精神又要保存多样性。作为民族文化的一支——草原文化在全球化视野下实现未来文化形式需要走对话与整合之路。草原文化的特征是与"他者"文化对话的基础,同时草原文化存在的问题推动其对话成为必需。当然,对话与整合是同一个过程。由此,草原文化之荣将存在于未来"世界文学"形成之时。  相似文献   

14.
乔振棋 《中国报道》2009,(9):100-101
作为中国著名作家的巴金蜚声海内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鲜为人知的是,巴金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学习世界语,并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世界语者,他对世界语的激庸和钟爱,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文学长廊中塑造了无数的人物形象,但是其中最为典型,也最为有影响力的要数"多余人"系列人物形象。普希金的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它不仅仅是俄罗斯文学,而且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划时代巨著。这部小说讲述了贵族青年奥涅金的悲剧人生,他是典型的"多余人",患有"时代忧郁症"。在这部作品中普希金不仅成功塑造了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而且创造了"奥涅金式诗节",有机地将诗体小说、诗歌和小说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诗歌形式。《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作品所反映的深刻时代意义与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决定了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间有着深厚的渊源,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渗透、互相依存、互相连接、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关系.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探讨民间美术,目的是将民间美术的精神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重新组合,使之用于今天和未来的社会,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文学理论概念。它由结构主义中的诸多概念发展引申而来,指称的是所谓的"文中之文",即文本中的文本。这一概念得到热推和广泛研究的根基,在于文学发展的必然性和文学史的交错性。文学的发展过程,是伴随着文学与人类和世界的相互关系而发展的,更是伴随着文学同自身的不断交错和往复而发展的。文学中的彼此依赖,正是文学对世界的理解的一脉相承与不断革新。  相似文献   

18.
王正午 《魅力中国》2009,(16):109-109
一种有形或无形凝聚起来的文化,会渗透于一个人的生命,伴随他的一生。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有优秀和不良之分。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人奋斗过程中的力量源泉,不断激励他前行;这种文化也是一所学校创办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断推动学校前进。  相似文献   

19.
有岛武郎是一个大正文坛上独具特色的白桦派作家,他的作品最先引起鲁迅的注意,早自“五·四”前后始就逐步介绍过来。但是,由于客观上的种种原因,国内对有岛文学本质之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还停滞在朦胧的表层。有岛文学著名研究家小坂晋教授曾对笔者说:“要理解有岛文学,首先必须领会他的长篇随笔《爱是恣意夺取的》之真意。”诚然,一个著名作家,他首先应当是独有见地的思想家,思想与作品是支配和被支配、反映和被反映的主客体关系。可见,为更客观地辨析有岛文学的底蕴,我们大有必要发掘一下集有岛作家生涯中思想之大成的  相似文献   

20.
弗兰茨·格里尔帕策(1791—1872)是19世纪奥地利文学毕德麦耶尔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德语文学史上继歌德和席勒之后最有影响的古典主义剧作家。他的艺术创作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而且也令后世作家与读者仰慕惊叹。他精通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历史和戏剧艺术.在创作申他又深受德国古典主义文学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他的艺术创作丰富和超越了古典主义文学,并且开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本文在此着重对他的小说作品《可怜的乐师》做浅层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