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商标印制环节是侵权假冒的源头 随着商品生产与流通日趋繁荣发展,商标侵权假冒案件也随之大量出现。商标侵权假冒案件主要通过流通领域表现出来,人们大多只关注流通领域商品市场所查处的案件。而追根溯源,侵权假冒案件的源头则是商标印制这一环节。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经过产品生产制造、商品流通、商品消  相似文献   

2.
如何区分商标印制与一般意义上的印刷、制作 ,是正确判断非法印制商标案件的关键问题。首先看一看实施商标印制监管的目的。八十年代开始 ,我国商品生产与流通日趋繁荣 ,但商标侵权假冒案件也随之大量出现。与侵权假冒商品密不可分的侵害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包装及包装装潢印刷、制作 ,成为制作侵权假冒商品的首要环节。从源头打击和制止为生产加工侵权假冒商标的商品印刷、制作侵权假冒商标的商标标识及带有商标的标签、说明书、包装物等行为 ,成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效、有力的行政管理措施。为切实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 ,规范商标印制…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上半年,全国各级工商机关以商品批发零售市场为重点,大力加强对驰名商标、涉外商标、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切断商标侵权假冒商品的市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并构造相关模型来分析假冒产品与真品共存于市场的原因,得出一些结论:生产假冒产品与真实产品的利润差别越大的产品越易被假冒,消费者在购买时也越慎重;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会使企业制假行为减少,并能使企业和消费者的期望收益增加.  相似文献   

5.
要闻     
全国打击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视频会议在商务部举行 4月17日,全国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农业部、文化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在商务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打击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全国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副组长、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和9个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6.
第二十五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商标侵权行为作出罚款处罚的 ,应当以《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为依据。对假冒注册商标行为 ,罚款额不得低于非法经营额的30 %或者侵权所获利润的3倍 ;对情节严重的其他商标侵权行为 ,罚款额不得低于非法经营额的20 %或者侵权所获利润的2倍。本条是针对当前国民经济领域商标侵权假冒现象屡禁不止的现实状况 ,为进一步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 ,坚决有效地遏制住商标侵权假冒行为泛滥的势头而制定的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而相互角逐是不可避免的。商标成为企业各项垄断…  相似文献   

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Seiko Epson Corporation)最早于1989年就在中国进行了商标注册,2001年开始在海关总署进行了知识产权备案。2004年以来,深圳、广州、南宁、拱北、昆明和天津等海关陆续查发了数十起假冒爱普生品牌出口墨盒、硒鼓和色带等侵权案件。使用假冒爱普生耗材产品,  相似文献   

8.
进入九十年代,《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实施,《商标法》修订后加强了力度,全国性"打假"提上日程,政府重视,职能部门积极,媒介关注,取得厂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每年查处假冒侵权行为案件数万起,去年截至11月底,查处假冒注册商作和加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演案付逾6万起。但与此同时,叩关过江畅销全国门个省近百座城币,被同行业称为"东北虎"的辽宁营口市副食品厂生产的营口大酱,被吸冒侵权的"群狼"分肥,销量降低了32%,利税锐减49%,生产能力闲置60%;在同行业名列前茅的株洲硬质合金厂受假冒侵权…  相似文献   

9.
要闻     
<正>全国打击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视频会议在商务部举行(图片来源:公共商务信息新闻采编中心)4月17日,全国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农业部、文化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在商务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打击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全国打击侵权  相似文献   

10.
一、商标违法、侵权、假冒行为与假冒商标罪的区别与联系 依法查处商标侵权案件,首先要做到定性准确。涉及商标违法行为、商标侵权行为、假冒注册商标行为与假冒商标犯罪是不同的法律概念,其性质和处理都是不同的。但我国现行的《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对四者的法律界定较含混,而商标管理实践又需要作出明确的界定,以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1.
反向假冒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行为人擅自撤换他人商品原有的注册商标,并将该商品又重新投入市场的行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已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进行了规制,但由于反向假冒行为是我国一种新兴的侵权行为,规制其相关制度仍有空白和缺陷。应采取隐性反向假冒行为的立法完善、实行商标反向假冒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和完善我国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刑事责任来完善我国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2.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惩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制假售假行为,是中国入世后的一大任务。本研究以公共经济学、知识产权等理论为指导,对假冒产品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假冒产品的危害性,系统研究了我国打假发展历程,揭示了制假售假现象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并据此提出有效打假的建议,以期为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实践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文彬 《光彩》2016,(4):14
2015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但是,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也呈多发高发态势,严重影响了网络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有效遏制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要求落实企业责任,健全长效机制,用3年左右时间,有效遏制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营造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网络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 前不久,编辑部收到一家生产玩具产品的私营企业经理姚先生写来的信,他在信中说,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出口,为了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同时防止国外的不法经营者假冒公司的产品,所以公司准备将商标到外国申请注册。可公司对国外商标注册的程序完全不了解,特来信咨询。商标专用权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在哪个国家或者地区注册,只能得到该国或该地区执法机关的保护,其他国家是不承认其权利的。我国加入 WTO 后,国内企业进一步拓宽了国际市场,同时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企业由于忽视注册涉外商标而引发商标侵权纠纷,导致商标被他人抢注或假冒,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例子屡见不鲜。根据我国有关商标法律和所参加的国际  相似文献   

15.
云南普洱茶以其优良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云南茶产业的核心品牌。然而近年来,普洱茶市场也潜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危机。少数不法企业和个人以次充好、掺杂使假,损害普洱茶名声的情况时有发生;假冒商标、商标侵权、无照经营、假冒生产企业名称以及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不时扰乱茶业市场。  相似文献   

16.
《工商行政管理》2012,(21):53-53
10月11日至12日,全国打击侵权假冒业务培训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办。该培训班由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的有关同志分别围绕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中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知识产权保护、版权保护、商标权的行政保护等主题,作了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7.
反冒牌货贸易中商标国际保护的发展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商业的伪造,非法销售标有商标的产品有所泛滥,已达到相当流行的程度。冒牌货欺骗消费者使他们相信自己是购买合法注册商标的产品。因此商业上的伪造不仅涉及对注册商标的侵权,而且还可能涉及专利和版权侵权等其他知识产权的假冒。因此,国际冒牌货贸易问题,将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今后在知识产权领域中矛盾和冲突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技的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为造假者所利用,假冒伪造日趋高科技化,一些违法犯罪分子结成现代化的造假团伙,甚至是国际性的犯罪集团。当今世界各国的商品市场,没有不受假冒伪劣产品冲击的,伪造和假冒与艾滋病、贩毒和吸毒、环境污染已并列为世界四大公害。据资料显示,全球假冒侵权活动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每年假冒商品货物价值5000亿欧元,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额的7%左右,对全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19.
润滑油是一种特殊的高科技产品,品牌效应显著,因而假冒侵权现象在润滑油行业非常严重,防伪是目前知名品牌润滑油包装产品必备的功能之一。润滑油的销售渠道既有普  相似文献   

20.
自从今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部署整顿和规范市经济秩序工作以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及各地商行政管理机关迅速行动,及时查处了一大批商侵权案件,狠狠地打击了市场上的违法犯罪行为,本上遏制住了一些地方的嚣张气焰。查处生产侵权、假冒商标商品行为今年4月10日至13日,商标局由一名副局长队前往浙江温州,会同浙江省工商局、温州市工商对温州乐清市涉嫌制售侵权低压电器产品的企业行了清查。4月12日,根据商标注册人提供的信,工商执法人员兵分两路,经过4个小时的突击行,共查出涉嫌侵权企业7家,查获各类低压电器、标标牌数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