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秘密花园》虽被普遍视为儿童文学经典,却深刻反映了主人公玛丽的成长历程。拟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围绕成长中的顿悟、成长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仪式等方面来分析《秘密花园》中的成长主题,从而揭示了主人公的成长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2.
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名篇《伙计》不仅揭示了犹太民族的文化母题,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的成长主题。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理论来分析,主人公弗兰克.阿尔派恩的成长历程就是经历了从本我压抑自我到超我战胜本我,从堕落到醒悟并升华到自我牺牲的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创作的《红发安妮》是安妮系列小说的首部,主要描述少女安妮经历了逃离现实家园—实现精神的救赎—成长蜕变的三个阶段,反映出女性在"天真—诱惑—出走—迷茫—考验—失去天真—顿悟—认识人生和自我"这一过程中的成长体验和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魔戒》中的成长主题不仅涉及了西方文化中的成长仪式,而且与中国儒、道思想也有所暗合。本文跟随弗罗多和山姆的脚步踏上了前往末日火山,销毁至尊之城的救赎之旅,结合弗罗多的成长与儒家思想中"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及道家思想中"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契合,解读着他们的成长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小说《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优秀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克里斯默斯从成长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悲剧过程。文章试以成长小说的视角解读主人公克里斯默斯的形象,进而揭示福克纳对美国旧南方的爱与恨。  相似文献   

6.
成长是一种人的生命存在状态,少年儿童必须经过不断成长才能实现正常的社会化过程,逐步走向自我实现的未来人生。少年小说伴随着新时期人们对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成长的关注出现,随着新时期重建文学价值,儿童文学逐步回归艺术正道,"成长"也逐渐成为少年小说创作的一大热点。"成长"不仅是儿童的永恒追求,也是少年小说的永恒话语与艺术母题。新时期的少年小说以少男少女为主体接受对象,以表现少年的现实生活世界和精神生命成长为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女性成长小说理论来解读当代英国女作家莱辛后期现实主义小说《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分析小说女主人公简·萨默斯是如何实现精神的成长、自我的完善。并呼吁现代人要学会付出、给予、感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相似文献   

8.
鲁迅《狂人日记》引申出现代文学史"吃人"的母题,这里"吃人"隐喻的是"封建礼教吃人",而新感觉派小说反复书写的"异化"主题则揭示了都市文明对健全人性的压抑。后者可视为对鲁迅"吃人"母题的再叙述。二者都是对消解人性力量的揭露,体现了现实批判意味和创作中作家的担当意识与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9.
青春与成长叙事是韩寒的创作核心。韩寒的小说善于使用意象,常见的事物寄托着深厚的意蕴。他的小说总是喜欢以"车"为道具,主人公被置于封闭的城池中,这座"城池"有时是实际存在的,也有的是虚拟的象征,主人公在城池中一次次"流浪"实现着反抗和蜕变。  相似文献   

10.
《红字》是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经典之作,本文试通过探讨四位主人公的追寻之路——白兰的追寻女性独立,丁梅斯代尔的追寻宗教与人性的统一,齐灵沃斯的由追寻家庭归属感转而追寻复仇,珠儿的追寻父爱,来体会霍桑在小说中流露的对于女权主义的支持和对清教主义的排斥以及对于人性本善的赞美,进而理解小说的主体思想,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要想得到救赎只能通过行善。  相似文献   

11.
两型社会的提出,为全社会的社会经济活动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文章从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出发,对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企业的成长理念作了初步的探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如何具体落实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需要树立全新的理念,这些理念主要是企业是"经济人"同时也是具有生态理性的"社会人"的理念,"两型企业"的理念,企业成长与环境、社会和谐的理念,企业成长战略需要的理念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两型社会的提出,为全社会的社会经济活动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文章从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出发,对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企业的成长理念作了初步的探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如何具体落实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需要树立全新的理念,这些理念主要是企业是"经济人"同时也是具有生态理性的"社会人"的理念,"两型企业"的理念,企业成长与环境、社会和谐的理念,企业成长战略需要的理念等等。  相似文献   

13.
根源于基督教堕落神话的原罪与救赎观念在西方文学中形成了一种完备的母题形式,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前30年里“原罪—救赎”母题是以与本土文化环境、社会思潮相拒斥的状态呈现的,对《雷雨》、《骆驼祥子》这样较具代表性的文本加以分析,可以窥见这种呈现所孕育的艰辛与不易。经历50—70年代的延宕期以后,该母题重新复苏并有了很好的发展,90年代以《施洗的河》为代表,标志着它的逐步完善与渐趋成型。本文对这一母题嬗变过程的阐释与论证,也是对中国文学蓬勃的发展前景所寄予的某种昭示。  相似文献   

14.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深陷守护儿童纯真、事物永恒和世界纯洁的虚妄之梦中,幻想自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试图阻止儿童坠入成人世界,忽视了儿童的成长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趋势。在荒诞扭曲的外部环境、逆来顺受的性格缺陷、虚无模糊的抗争目标以及挥之不去的死亡情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霍尔顿逐步从反叛走向覆灭。  相似文献   

15.
运用成长小说理论,从环境的疏理、成长引路人和成长中的顿悟等角度解读《简·爱》,揭示出主人公经历顿悟,最终获得身心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6.
当代女性作家杨沫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曾深深地吸引了一代人,也曾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文学界现有的且有限的声音总是偏爱于将之归入革命历史小说,很少有人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解读,即便有人提及也总是作为不成功的范例。笔者认为《青春之歌》真实地反映了特定时代下女主人公林道静成长的心路历程与人生体验,本文将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7.
当代女性作家杨沫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曾深深地吸引了一代人,也曾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文学界现有的且有限的声音总是偏爱于将之归入革命历史小说,很少有人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解读,即便有人提及也总是作为不成功的范例。笔者认为《青春之歌》真实地反映了特定时代下女主人公林道静成长的心路历程与人生体验,本文将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8.
《青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女主人公玛丽从童年到成年再到最后走向疯狂和死亡的心路历程是小说的一条主线。本文试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角度,从玛丽的离家、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反叛、走向疯狂和死亡三个阶段来分析玛丽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考察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小饭桌"与小学生成长的关系。结果发现:"小饭桌"经营方式,家长与"小饭桌"沟通以及"小饭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上的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针对这些问题,从监护人、父母、"小饭桌"老师、"小饭桌"经营者和政府等角度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耶路撒冷》以史诗般的宏大叙事手法,展示了"70后"的心路历程。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所体现的"信仰与救赎""出走与回望""回忆与展望"等写作思想的分析,探究小说人物的生存困境及主人公寻求内心安妥的心路历程,观照小说中散发出来的底层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