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年前在山东、河南专门就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考察。他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主席2008年9月30日在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的讲话使得土地流转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新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必将促进我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也对农村金融提出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政策要揽     
齐芳 《国际融资》2011,(9):68-69
用三个"最严格",胡锦涛强调加强土地管理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3日就完善中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研究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国官方在2006年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确定了18亿亩耕地不可逾越的约束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土地既是主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大多数农民维持生存和积累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社会结构和政治权力的基础。农民问题是中国一切问题的总根源,而土地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对土地改革的研究作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对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中的研究范围和深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料的挖掘在不断的拓展,出现了大量的新成果近年来出现了大量成果,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一个梳理及述评。  相似文献   

5.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众多重要领域的改革息息相关。对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最直接的受众是农民,在改革过程中,农民权益的保障问题是其关键问题。本文探讨了在当前土地管理制度下,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并从产权主体、土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维权组织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农民权益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晶晶 《时代金融》2014,(6Z):30-3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土地既是主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大多数农民维持生存和积累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社会结构和政治权力的基础。农民问题是中国一切问题的总根源,而土地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对土地改革的研究作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对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中的研究范围和深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料的挖掘在不断的拓展,出现了大量的新成果近年来出现了大量成果,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一个梳理及述评。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研究》2010,(10):77-77
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徐英江2010年9月3日来稿指出,推进“三农”改革,推进农业市场化、现代化,应当以保护和增进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其基本出发点,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农民自愿原则。在提高农业比较利益、改进“三农”核心资源管理体制、形成市场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组织土地流转、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三农"问题的概况"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农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距以及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我国的改革是从1978年在农村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农民从此获得了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9.
在2014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新出台的土地政策中,明确的突出如何加强和完善我们国家的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农村土地的承包权三十年不变。在坚持和完善保护农民的前提下要赋予农民更多的权益,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们国家土地流转的速度和面积有所加快,但是总体速度比较慢。土地流转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政府职能的错位、土地市场不健全、农村社保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问题,意义重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有三个提法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是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1月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一个转折性的标志。二是2004年的中央经济会议确定,2005年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1.
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需要迈出更大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的土地权利仍然很弱 最近几年,由于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由农民负担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得到缓解或者基本消除了。现在农村最尖锐的矛盾主要跟土地问题有关,土地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中不容回避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用不同方式剥夺农民的土地,已成为新形势下侵犯农民利益的最重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鉴于山区耕地分散且分属多户农民耕作,不利于规模经营,资源浪费严重。为了充分发挥:上地潜力,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民向土地投入,我们走访了山西省平原市7个村,分别与25家农户进行了座谈。对如何解决土地分散问题,多方认为,实施“家庭土地连片办法”为宜。  相似文献   

13.
程昊 《金融纵横》2005,(7):37-40
一、马克思传统地租理论与现实的差异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要靠加快城镇化、城市化发展,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这无疑指出了一条让更多农民离开土地的出路,然而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本钱,离开了土地,农民是否可以脱贫致富。或者根本就无法生存?要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就必须首先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入手。  相似文献   

14.
王静  毕新霞 《金卡工程》2010,14(1):259-259
农民市民化即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过程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又是继续推动城市扩张的动力,加速农民市民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的是城郊农民,即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扩张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其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措施,从而找到加速郊区农民市民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图片新闻     
《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12):F0002-F0002
10月16日至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山东省考察工作。图为胡锦涛在东营市广饶县刘集后村同大王镇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农家小院里,就做好农村党建工作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16.
郑冰 《山西财税》2007,(4):23-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解决最基本的制约因素是偏低的农民劳动力素质。构建新农村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增强农村劳动力素质。我们在重视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浪费和损失。  相似文献   

17.
《财政监督》2011,(12):63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耕地是国家的命脉",这一从两个层面审视土地问题的国家理念,意在强调耕地的极端重要性,却在发展中受到双重挑战,使耕地在人们的行为选择中处境尴尬。对于农民来说,土地的微薄收益甚至负收益使他们对"命根子"不太领情。以一亩上好的水田为例,收成好时,加上国家有关补贴,最后净收益在五六百块。在这样的情势下,不少农民在利益权衡时就很容易主动和被动放弃土地。就城市化而言,常常以蚕食耕地为  相似文献   

18.
新动态     
《时代金融》2013,(10):10-11
农村土地换股权模式有望推广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9月2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杭州、宁波等地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的“土地换股权”模式,未来有望得到推广。该模式有助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效率提高,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效维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9.
数字     
《中国传媒科技》2009,(11):13-13
胡锦涛:改善能源结构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 ——10月16日至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山东考察时指出,希望企业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有利时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着力降低运营成本,为做大做强风电产业、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祥国 《河北金融》2010,(12):30-3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量增大,失地农民数量攀升,由此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尽管近年来一系列土地涉征法规的相继出台在国家、集体、农民及私人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物权等方面明确了受平等保护的法治理念,同时也为有效保护被征占承包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调查显示:受诸多因素影响,失地农民难以利用涉征系列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滋生了乡村基层组织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潜规则行为。本文作者根据组织人员深入县辖区涉征村开展农民问卷调查实际,详细分析论证了滋生基层组织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侵权农民利益的潜规则行为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