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雷 《开放时代》2023,(1):189-204+9-10
本文基于农民家庭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规模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及内在困境。中国农业的规模化转型并未呈现高度资本化的农业形态,而主要是农民家庭经营扩大化的结果。在市场机制下,农民家庭的农业规模经营旨在实现家庭劳动收入的最大化,所获得的农业规模报酬水平与外出务工的工资水平相匹配,从而得以突破传统小农家庭农业的发展困境。但是,日益增长的务工工资水平也不断刺激了农民家庭的规模扩张行为。随着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家庭劳动更多地被机械投入和雇佣劳动所替代,农业规模收益更多为机械投入和雇佣劳动所消耗,家庭劳动的收益空间逐渐收缩,农业规模经营呈现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减趋势。农业规模经营收入越来越难以匹配持续上涨的外出务工收入,意味着农民家庭通过规模经营实现家庭发展的努力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中国的农业规模化转型面临难以克服的市场化困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重庆地区137个自然村有外出务工家庭和无外出务工家庭的问卷调查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重庆市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个体特征,劳动力流动对农民家庭收支、福利及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及促进土地流转具有积极效应;对农村劳动力和土地等基本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农业产出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确立了农民的独立利益和经营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走向市场的农民和农业,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和矛盾。“农业产业化”为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试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意义及对策研究几个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外出党员中实施“七个一工程” 促进县城经济发展梁玉海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发展,我们张北县农民外出到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的逐年增多。截至目前,全县外出劳务经商农民达5万多人,其中党员2800多人,分别占全...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已逐步成为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内蒙古武川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作用和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民外出务工行为是中国"三农"问题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关系农村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依据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儒家文化和农民外出务工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儒家文化对农民外出务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儒家文化影响越大的农民,外出务工的意愿越低,但这种抑制作用在自身和父母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显著的差异.因此,要从文化和思维方式转变的角度根本性解决农民外出务工的问题,促进农民工的良性流动,用现代管理手段和合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构建农村社会经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民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是农民创办合作组织的动因。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活动由政府支配,农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农民没有建立合作组织的必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为了适应市场,抵御风险,获取收益最大化,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农民合作组织的产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取代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旧体制,把农村526万多个基本核算单位化解为2.3亿多个自主经营的农户,家庭成了农村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家庭经营方式虽然适应农业生产的特  相似文献   

8.
周斌 《时代经贸》2010,(20):31-32
本文以对浙雨清江村的调查为例,分析了村民外出务工所引发的“后院效应。。村民外出务工的“后院效应”涉及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对此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有利于我国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市化等问题的探索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对浙南清江村的调查为例,分析了村民外出务工所引发的"后院效应".村民外出务工的"后院效应"涉及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观念、生活方武等多方面.对此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有利于我国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市化等问题的探索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外流在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老年人的家庭养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利用深圳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从子女角度分析了中国农村子女外出务工三代家庭中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结果显示:首先,农村老年人与其外出务工子女三代家庭的代际支持符合合作群体模型:经济支持主要由子女流向老年父母,最有需要的老年父母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众多老年父母给留守未成年孙子女提供了同住和生活照料帮助,老年父母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支持.其次,外出务工子女的城市化程度并没有影响其提供的经济支持.最后,文章指出了研究结果对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促进剩余劳动力外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