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后,如何管理、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将直接决定我国保障性住房工作是否能利用有限的保障性住房资源,最大范围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保障性住房清退难,退出规定操作性不强已经成为住房保障工作的难点.本文通过针对推迟机制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建立住房保障对象信用管理机制、奖惩机制以及梯度灵活的退出机制等诸多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保障性住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了解决市场失灵而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作为投入有限资金的政府公共资源,现实中保障性住房"退出难"的情况时有发生,若不加以重视解决,则容易导致保障性住房供给结构失衡,加剧供需矛盾,造成有限的住房资源难以发挥最大的保障作用。本文以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中的廉租住房为分析样本,解读当前廉租住房的制度架构,并分析了廉租住房退出管理中的现实困难及背景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制度建设、工作机制、配套措施等方面多管齐下破解"退出难"问题,以期为保障性住房退出管理提供多维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刘亮  李世蓉 《价值工程》2009,28(8):9-12
200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低谷,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楼市新政策都将住房保障建设放在首位,但目前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分析了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市场和环境,提出目前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较弱,应当加快住房保障建设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在借鉴美国和日本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基础上,结论认为:成都市住房保障建设应向以政府为主体的方向发展,设置保障性住房的退出制;并提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根据区域进行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保障性住房的福利性,对保障对象的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住房保障状况和保障对象自身情况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中,住房保障的质量和覆盖面也处于不断提升中,因此,住房保障作为社会基本保障制度之一,有些原先获得住房保障的对象,在保障条件变化的情况下需要退出已经租售的保障性住房,以保证住房保障制度的公平和住房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促进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改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虽然我国很多地区都对保障性住房的退出做  相似文献   

5.
保障性住房居住成本低、买卖价差大,在保障性住房分配中容易出现腐败、分配不公等情况,因此保降性住房分配—直是住房保障工作的重点,如何防范在分配中的各种风险将会影响到住房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对现行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存在的风险以及产生的原因予以分析,并以江苏省保障住房工作成绩突出的淮安市为例,提出控制保障性住房分配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分析总结不同家庭生命周期下家庭人口结构和住房保障需求差异特征,为更好地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保障人群多层次住房需求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家庭生命周期对于家庭的住房租购选择至关重要,单身家庭更倾向小户型、高品质、区位优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新婚家庭倾向于户型适中、品质较好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婚有孩家庭更倾向稳定居住、完善配套的住房,倾向购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议政府部门在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供给过程中明确住房保障对象,综合考虑家庭生命周期下住房保障需求的差异性,提供多层次、可选择的保障性住房。  相似文献   

7.
加法与减法     
颜明 《上海房地》2011,(3):61-61
自去年以来,中央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越来越清晰,即以“限购、限贷”为主要手段,迫使投资投机者退出商品住房市场。在住房保障方面,加快建设和加大供应保障性住房,逐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参加工作人员的住房需求。这种抑制住房不当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应的调控手法,很像是算术中的加法与减法。  相似文献   

8.
公租房制度是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中的一项创新性制度.该制度具有的现实逻辑体现为平等、开放和保障性价值等价值理念.目前,京、沪、渝、深等地公租房制度的实施在资金来源、保障对象、经营管理、退出机制等方面各有特色.公租房制度存在着立法层次不高、规范性较差等问题,需要从制定统一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加强公租房建设的政府责任、扩大公租房的融资平台等方面完善此项制度,以确保民众住房福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通过理顺英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历史脉络,概括目前英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执行体系,总结英国住房市场的经验和教训.本文认为,政府既不能承担太重的建设负担,也不能一昧放开住房市场,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长期因素,制定保障性住房发展方针和政策,积极引导各类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渠道,推动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创新,从而使更多中低收入居民享受到保障性住房带来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保障房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建设是实现有限资源条件下住房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通过建立进化博弈模型对退出机制进行均衡分析,设计了有效退出选择模型。结果表明:实现保障性住房的有效退出,关键在于合理制定奖惩金额以增加拖延退出的成本。根据有效退出模型所推导的奖惩金额计算公式,为政府合理制定奖惩标准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强化政府住房保障职能,有效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2006年11月,我市出台了《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在全市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目前,已确定并立项17个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岛内9个项目,岛外8个项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相应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金融体系(也可称为“保障性住房金融体系”)建设。一方面,无论从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还是被保障家庭购房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没有相应的金融支持,近期的住房保障政策无法落实。另一方面,从长期看,住房保障政策将从政府大量建设供应保障性住房过渡到以金融支持为主,如果没有配套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金融体系,也难以形成持久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邓华 《中国房地产》2014,(10):25-32
房地产业是我国最重要的民生行业之一,我国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住房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决、保障性住房总体不足、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问题。在梳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政策基础上,将1998年至2013年的住房供应体系划分为经济适用住房为主阶段,普通商品住房为主、保障性住房为辅阶段,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并重阶段,多层次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基本形成阶段,并对2004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业是我国最重要的民生行业之一,我国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住房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决、保障性住房总体不足、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问题。在梳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政策基础上,将1998年至2013年的住房供应体系划分为经济适用住房为主阶段,普通商品住房为主、保障性住房为辅阶段,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并重阶段,多层次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基本形成阶段,并对2004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住房改革的深化和房地产市场快速成长,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但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性住房制度还很不完善,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有时未将保障落到实处。本文将以濮阳市住房保障现状为例,分析保障房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构建系统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对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演变历程和现实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优化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新形势下解决社会住房保障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理念(一)保障性住房的责任主体是政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伴随,住房保障逐步被纳入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范畴。实行住房保障的目标是为了维护基本人权和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和  相似文献   

18.
王强  李琳 《企业导报》2014,(12):35+37-35
本文在剖析问题的基础上,从改革保障性住房保障体制、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机制及保障性住房保障筹融资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龙 《企业导报》2011,(20):158-159
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缺乏稳定性,其具体实施缺乏权威法律依据,相关制度与措施也不完善,这些问题制约着居民基本保障居住权的实现和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尽快颁布统一规范的住房保障法已迫在眉睫。本文从住房保障法的立法目标与原则、保障责任与职权划分、保障对象和方式、保障建设与资金筹措、准入退出机制、监管以及法律责任等基本制度方面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海房地》2023,(2):13-16
自2016年杭州成功举办G20峰会以来,城市人口虹吸效应更加明显,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青年人大量涌入,城市人口的住房问题也日益突出。2021年以来,在国家层面首次明确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新模式背景下,杭州结合城市租赁人群住房租赁需求,迅速出台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吸收借鉴蓝领公寓和人才专项租赁住房试点经验,搭建三项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着力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租赁住房困难,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杭州住房保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