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孟德花 《时代经贸》2012,(16):40-40,43
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诸如,矛盾纠纷种类的多样化、矛盾纠纷主体的群体化、矛盾纠纷形式的新型化等多种因素汇集一起,构成了当前社会矛盾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复杂性的新特点。从民间纠纷的新特点阐释人民调解的现状,以期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齐香真 《现代财经》2008,28(6):81-84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以及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借贷,是具有广泛群众性和深远传统性的信用补偿机制."民间借贷"不同于"非法集资",合法的民间借贷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民间借贷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但是,由于民间借贷具有自发性、随意性、风险性,一旦遇到情况变化,非常容易引发纠纷,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因此,公民在出借资金时应注意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避免不必要的借贷纠纷发生,使民间借贷活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燕峰 《江南论坛》2021,(11):58-59
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呈现复杂、频发等特征.浙江省缙云县通过吸收乡贤参与到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组建和推广"正道讲和团"乡贤人民调解模式,在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上取得显著成效,打造出纠纷调处的缙云金名片.该创新做法获得了司法部通报表彰,并被新华社《新京报》、浙江卫视、《浙江法制报》等多家主流媒体专题宣传报导.总结、提炼和推广缙云县"正道讲和团"乡贤人民调解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民调解制度长期以来在解决纠纷、普法教育、社会治理及预防矛盾激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研究主体和视角限定于农村纠纷,旨在对于农村人民调解现状进行探究,并针对人民调解员专业素养欠缺、专案纠纷数量庞大、调解协议执行欠佳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提升调解员专业素养、构建专案调解组织体系、增强调解协议执行力等解决方案,进一步健全我国人民调解制度,为乡村法治纾困解难,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解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春江 《江南论坛》2010,(10):31-32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激化率急剧上升,矛盾纠纷的关联性、聚合性、敏感性不断增强,矛盾纠纷的多样化、群体化、过激化、复杂化、疑难化不断突显,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面临严峻挑战。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和规律,将矛盾和冲突控制在可以掌握的范围内,探索建立和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诉讼内外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功能相济、有机衔接与融合,增强矛盾纠纷解决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人民调解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辅助手段,是实现社会主义村民自治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提高认识,把建立和健全人民调解组织作为建设和谐云南的重要手段来抓;健全领导责任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企事业单位和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整合基层力量,健全综合治理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队伍素质,引入竞争机制,大力表彰先进;应该将普法教育与人民调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间借贷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国家利率的调整,民间借贷市场异常火爆,呈现不断扩张、用途多样化的特点,对金融市场影响日渐加深,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债务危机再次暴露了现行金融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弊端,这充分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导民间资本规范从事资金借贷活动,鼓励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运作,发展多层次信贷市场,满足社会多元化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8.
对于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问题,法律史和法律人类学领域的部分学者做了相当出色的工作.法律史方面,主要是黄宗智、滋贺秀三、寺田浩明、梁治平等学者就清代司法性质和"第三领域"概念所展开的学术争论.法律人类学领域的学者,有的运用国家/社会二元化模式研究了国家法、村规民约和民间法的关系,有的学者运用法律多元的方法论研究了乡村社会的权力与秩序;有的学者更突破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二元论,从关系/事件的研究策略解释了乡村纠纷及其解决的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要处理好社会多元利益关系,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整合多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有效地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司法公正透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全民法制观念.要不断调整完善党的政策,关注弱势群体;调整公共政策,坚持社会公正,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体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历史背景和现实特点,揭示民间金融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同时民间金融具有明显的制度变迁的导向作用.当今中国农业投资的需求迫切要求加强农村金融建设,其改革的方向是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改革模式,放松对非(准)正规金融的管制,允许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竞争.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构建大调解体系中,各地拓宽思路,创新方法,纷纷组建并推出如农村、社区的和事佬协会及电视台老娘舅栏目等各类调解组织形式和调解方式方法,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统筹化解矛盾与纠纷,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本文拟从分析这类老娘舅、和事佬的社会调解功能入手,探索如何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我国民间纠纷和诉讼多于地方范畴内得以调处。在明代徽州,民间调处大致经历了从里老调处向乡约保甲调处的演变。明中期以后,宗族、文会等社会团体在民间调处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国家法和民间法相互之间的关系一直法学家研究的课题。对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界也普遍认为两者之间既存在相互协调的一面,也存在矛盾的一面。因此从社会现实出发研究国家法和民间法之间的关系,并进而提出有效的措施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国家和社会的二元统一。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金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民间借贷纠纷增多、非法集资高位运行、“高利贷”越演越烈、民间“倒会”事件接连发生等问题.通过原因分析,得出民间金融运作中产生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保护的滞后、监管制度的缺失、信用约束的软化等.建议政府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构建合理的监管制度、改进相关的保险、担保、社会信用配套制度,从此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民间金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8,(4)
当前福清市民间借贷纠纷问题屡有发生,严重制约着"诚信福清"建设。这需要个人、政府、社会一起努力,只有个人增强民间借贷风险意识,政府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社会营造良好诚信环境,才能比较有效化解当前民间借贷问题。  相似文献   

16.
解光东 《时代经贸》2012,(6):192-192
我国民间借贷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国家利率的调整,民间借贷市场异常火爆,呈现不断扩张、用途多样化的特点,对金融市场影响日渐加深,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债务危机再次暴露了现行金融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弊端,这充分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导民间资本规范从事资金借贷活动,鼓励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运作,发展多层次信贷市场,满足社会多元化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民间借贷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民间借贷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民间借贷的随意性、风险性也容易造成诸多社会问题.文章从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比较优势出发,分析其成因与现状,对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与引导以及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间借贷又称"民问信用"或"个人信用",是在我国相当活跃的一种信贷形式.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利率政策的调整以及受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难的影响,民间借贷市场呈现出借贷规模扩张化、借贷用途多样化的特点,对金融业的影响日渐加深,已引起社会尤其是金融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我国民间信贷活跃的原因有历史传统、资金供求失衡、信贷政策等方面.在看到民间贷款可以缓解农村以及小企业借款紧张问题的同时,我们认识到民问借贷有一定风险,需要政府进行有力的调控,而不是单纯地禁止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市场一直"长盛不衰",且愈演愈烈。民间借贷日益活跃,客观上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社会融资需求。但是自去年下半年来,受经济下行、流动性趋紧等综合因素影响,各地非法集资吸储、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大幅增加,使民间借贷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认识民间借贷热背后隐含的诸多风险,从民间借贷热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思考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民间借贷风险的防范措施,以降低民间借贷的风险性,促进社会经济有序、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在建立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后,社会矛盾纠纷出现了通过非诉讼方式处理纠纷的案件大幅上升、人民法院面对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案件产生了诸多不足、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施过程中传统的调解方式(德古)在民间重新出现、当地群众对非诉讼解决机制认同感不高等情况。这表明,该机制存在不完善之处,应在诉讼与非诉讼机制内部进一步完善,针对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构建内在衔接机制,规范各类纠纷解决机制,使社会管理机制科学、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