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建耀 《魅力中国》2012,(29):147-147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师的使命。在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欠佳的广大农村地区,教师要为学生点燃这把火,让学生抛开考试因素去充满激情的学习英语并非易事。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发掘英语教学中的美学因素,在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美学思想,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探索美,使其思想上受到美的感染,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把上英语课视为美的享受。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王丽君 《老区建设》2011,(10):55-56
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一切学科及其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本文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巧创美的境界,激发对美的追求,让学生进入美的知识殿堂,在美的世界中探求英语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3.
杨宗平 《魅力中国》2013,(11):138-138
新课标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美育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二、展示教学环节形象美.让学生体验美,三、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美,让学生鉴赏美。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相似文献   

4.
史慧娟 《魅力中国》2010,(9):133-134
诗词是抒情昧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鉴赏诗词过程中,通过体验诗词的意境美,音乐美,情感美,格式美,才能让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德操、美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用教材培养学生感受美的情趣;第二,开设阅读课,培养学生鉴赏美的情趣;第三,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董俊霞 《魅力中国》2011,(12):335-335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审美观点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重要阵地.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观察方法,表现技巧的训练,而且要加强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培养,以发展他们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和谐中国需要和谐人才,和谐人才需要和谐语文,和谐语文需要语文教学追求和谐。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以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和谐的美的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追求和谐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任何一堂语文课,无不渗透着"情"的教育,以情动情,以美传情,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的飞扬与舞动.  相似文献   

9.
赵熙义 《魅力中国》2009,(6):118-118
在生活中,美的事物能促使我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美,也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和身心的发展,在教学中,美的东西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诱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力,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推进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主动接受教育引导,这应该是德育教育中的一种手段即“借美”方式。  相似文献   

10.
魏平 《魅力中国》2009,(3):110-110
小学数学中蕴含着许多美的因素。要让学生在美中学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美,做到真中求美,美中导真;通过移情,以情传真;寓教于乐,以美促真;开拓思路,真中显美,让学生在美中健康和谐地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对美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现代教育教学论对美的教育也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能显示其教育美的威力。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语文老师应以美的品行、情感、语言启迪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语文是教育美的园地。  相似文献   

12.
蒋望 《发展》2009,(12):140-140
一、在美学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世界续纷多彩.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对一篇美的文章,如果缺少审美知识,那么他会视珍珠如瓦砾。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教点美学知识,让学生能运用审美知识去发现美、欣赏美。比如,教课文《荷塘月色》时,我们通过分析“月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让学生领会这是一种淡淡的、有节制的、含蓄的美,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学是传播美育的重要手段,是开发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育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让学生身心愉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非常重要的学科。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对于培育学生良好性格以及提升音乐能力、创造能力都起到非常关键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育才 《魅力中国》2010,(7):135-13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审美情趣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滂生去品赏美,让学生爱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钱培培 《魅力中国》2010,(13):80-80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审美情趣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滂生去品赏美,让学生爱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陈玉霞 《魅力中国》2010,(31):405-405
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作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的写作能力,以及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提高觉悟、陶冶情操、净华情感、美化心灵的任务,这些任务与审美教育密切相关。而农村小学面对的是广阔无边的大自然,是美的百花园。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农村丰厚的优势,让作文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关的天地里直接摹写关、创造关,使学生受到审关教育。具体途径有:留心生活,用心寻关;依仗课文,摹仿写美;活动开路,自由创美。  相似文献   

17.
周俊峰 《魅力中国》2010,(10):203-20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审美情趣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滂生去品赏美,让学生爱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王建 《黑河学刊》2008,(1):126-126
善于挖掘、发现、利用地理教材中丰富的美育知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够使学生获得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地理课外活动是最生动直观的美育,通过课外活动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思想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教师的形象要朴实、大方、庄重,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教师优雅的教态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张晓英 《魅力中国》2010,(36):118-118
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字里行闻透视着美的晶莹,教师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审视美、抒情美,让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生成是广大教师所期望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李莹 《魅力中国》2010,(31):352-353
在语文学习中在语文学习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到寓教于美,使语文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