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学中的诺瑟姆“S型”生长曲线表明,城镇化水平从30%上升到70%的区间是城镇化率上升最快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就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何加快金融创新、破解城镇化建设融资约束,建立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的多元化金融动力机制,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大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金融动力,已经成为当前紧迫和现实的重要任务.笔者从城镇化建设的金融动力机制分析入手,以江西城镇化、产业和金融发展等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动力机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道路更加重视“人”的利益以及“质”的水平.在总结传统城镇化的发展弊端后,我国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之策.本文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索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通过对新型绿色城镇化道路的分析,对只有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论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甘肃作为欠发达、城镇化滞后的省份,推进城镇化应重在提高发展质量,放弃粗放扩张的土地城镇化路径,走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发展之路。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提高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素质和能力。从甘肃是一个农业大  相似文献   

4.
孙颖 《改革与战略》2013,(11):18-21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其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视角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道路进行思考,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从而更好地培育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强大的理论指导作用。文章认为.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认真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将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良好生态为基础探索城镇化建设符合人类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基于中国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城镇化创造国内需求的机理是:城镇化推动城镇建设从而创造投资需求;城镇化引发消费升级从而创造消费需求:城镇化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扩充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郊区转型从而形成新的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从而扩大农村需求。推进城镇化既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也要遵循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结合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实施新型的城镇化战略。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我国最大内需潜力之所在,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改善民生经济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新型城镇建设和镇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城镇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传统的规模扩展向综合发展的新阶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绿色低碳等方面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镇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探究,简单的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及其建设的意义以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镇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镇域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历史性任务,也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武威市推进城镇化进程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一、主要做法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武威市委确定城镇化工作思路、目标和重点,自加压力,真抓实干,特别是城乡融合战略和“下山入川”工程的实施,武威市城镇化进程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势头.2013年,武威市城镇化率达33.4%,比2009年提高5.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张家川县从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乡功能、提升文化内涵、提升城乡品位和建设特色小镇五个方面,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 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坚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紧紧围绕“中国西部清真食品城” “陇东南畜牧大县”“天水市矿业基地”和“天水市特色旅游区”的目标定位,依托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和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等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建设快速推进,但同时也存在着人口、资源和环境承载不堪重负,城乡二元结构日益显著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矛盾凸显等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区域协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实现“中国梦”需要人才支撑的必要性,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才成长的关系.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着力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必须着力构建优越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在人才,新型城镇化过程也在助推青年成才.当前,我国迫切需要通过加快人才培养,加强人才使用,为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破除原来的“造城运动”,转向“以人为本”,这不仅意味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更意味着国家对民生重视程度的提高,更加关注人的发展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库区移民社会在面临着诸多与其他社会相似问题的同时。还面临着移民“无根”感、社会参与缺失等特殊问题。文章认为,这种“无根”感与安置地原住民的排斥是移民难以融入社会的关键。因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移民的再社会化需要以社会质量理论作为研究指引,以该理论的“社会性”为选择路径,构建移民社会特有的乡土气息。在这一基础上实现向“市民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朱鹏华  刘学侠 《改革》2023,(2):47-6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2035年我国将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也将实现新的发展目标。从新型城镇化已取得的重要成就出发,新型城镇化2035年发展目标可概括为“四重高质量”,即高质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质量城镇化空间布局、高质量城市发展和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机统一。从新型城镇化已积累的重要经验出发,在迈向2035年发展目标的征程上,要将新型城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以系统思维激活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3.
马秀兰 《中国经贸》2014,(14):38-42
本文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通过对全省和临夏州及州内各县市相关经济数据的比对分析,提出甘肃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存在城镇化水平低,增速慢,区域差异大,城镇规模小,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并通过分析甘肃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甘肃省民族地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建设新型城镇化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转型的重要动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是人不断融入城镇的过程.税收作为我国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财税政策应该适时调整以适应新常态.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出发,研究税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并针对当前税收的弊端,提出相关税收政策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树坤 《辽宁经济》2013,(10):30-37
自2011年起,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根据国际城镇化一般规律,我国城镇化进入了加速增长的后半程(50%-70%)阶段,该阶段城镇化在外延式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式质量的提升.辽宁省自1988年起城镇化就进入了该阶段,但城镇化质量和经济发展程度较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差距较大.加快提升城镇化质量对辽宁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传统工业大省向沿海经济强省转变意义重大,应着重从农民市民化、发展服务业、提高县城综合承载力、正确处理新老城区关系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等五个方面入手,加快提升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一、甘肃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城镇化比例较低.我省一直是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城乡居民总收入及人均收入长期居全国倒数第一.在这种经济状况下,我省城镇化所占比例与其他省相比,居全国倒数第四.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甘肃省城镇化率只有39.75%,而全国是54.57%,比全国低了14.78%.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今,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处于关键转型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和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赋予"新型城镇化"特殊的历史使命。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作为2013年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影响当今世界的两件大事一是中国的城镇化,二是是美国的高科技。 而13亿人口的大国近10亿人的城镇化,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方方面面。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设想也是多样的,各种流派和观点各有侧重。而长期以来作为我国区域发展“短板”的西部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新型城镇化”中的西部城镇化至关重要。本期策划以西部城镇为样本,剖析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性,以及城镇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探讨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速。社会各界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内需、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面对以前的城镇化导致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大城市病,各地政府也在试图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的中国路径。因南水北调工程,湖北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荆门市被一条江汉运河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四市也以生态文化旅游为特色的进行新型城镇带建设。这一被称为江汉运河生态旅游城镇带的样本,被寄予厚望,能否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探索的样本?在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上,来自高层、地方和企业的新型城镇化实践者济济一堂,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应具有文化内涵、人文精神,而不是单纯追求空间扩展、规模扩大。城镇化进程中,尤其应该注重城镇的文化传承功能。由于功利主义思想驱动、文化保护意识淡薄、城市建设认识单一的因素,导致我国城镇化建设存在以城代乡、拆迁破坏、千城一面等问题。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同时也是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过程.现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更多是关注环境规制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而忽略了环境规制基础上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本文运用熵值法测算了2003-2018年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并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科技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