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逸 《中国集体经济》2007,(12):111-114
证券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那么在现实中,中国股市能否有效的反映中国经济的走势呢?宏观经济是否有效地影响股市的变动?文章期望通过对1996年1月到2006年10月的上证指数与宏观经济各指标(如工业增加值、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关系的实证分析,揭示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变化之间关系,进而来检验资本市场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股市的这一课题做了系统的深入的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了如下重要结论:1)在中国,从年度来讲,货币供应量对股市运行有很大影响,每年新增的M0(M1)增减方向与股市涨跌方向基本同步。2)自1995年1月以来,上海股市已经是一个弱有效的市场,利用其自身的历史价格信息无法对未来做出预测。3)M1确实对股市价格的变化有影响,利用M1的信息可以增强对我国股市的预测能力。但M1与股市价格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4)股市价格的变化会引起M0的变化。这些结论对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来讲,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同时,对货币当局调控股市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研究了股票价格与货币需求M1及M2之间的长期关系,并且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图分析了股票市场发生冲击后,货币需求面临的短期调整和长期调整。检验结果表明,股票价格在M1的长期函数中显著,并且与M1有正相关关系。在股票市场发生冲击之后,M1不仅受到了来自其自身及相关变量前三期变化的影响,而且长期均衡关系对M1短期变化的纠正机制也很显著。股票价格与M2同样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在协整关系中,M2受到来自趋势项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不同。货币供应量与股市价格无长期协整关系,M0、M1对股市的影响是短期的,且股市价格与M0和M1同方向变动。M2对股市价格的变动没有解释能力,对股市价格也没有短期的影响力。要干预股市,在短期内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实现,但股市的长期稳定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  相似文献   

5.
轩慧芳 《特区经济》2013,(11):71-73
股票市场的发展与一国的宏观经济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选取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上证综合指数这6个变量建立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对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得出宏观经济因素与股票价格波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货币政策只有很微弱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建和  李涛  胡列禾 《特区经济》2006,213(10):76-77
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与宏观经济表现之间呈现出复杂的关系,股票市场自身的波动更是招致颇多争议。本文运用因果关系等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力图探求这种复杂关系背后的本质。从实际上证指数和经济变量绝对值来看,笔者利用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GDP值、社会货币供应量这2个经济变量对整个股票市场的具有明显影响,上证指数与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票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中极富争议性的一个话题,而股票价格是否能反映国民经济状况,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选择股票价格指数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以及进出口额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协整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得出:中国股票价格指数和宏观经济增长指标相关性不强,股票价格指数在我国尚未起到"晴雨表"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一方面是股票市值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也日益上升。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已引起许多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引进股票市值和股票价格因素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估计,通过使用最小二乘法、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模型,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需求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股票价格以及股市市值已成为影响货币需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  相似文献   

9.
1992年以来,上证综指和年度新增货币供给量M1之间长期存在同涨同跌现象。论文从货币流动性供给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和股票市场对货币流动性需求的影响两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并且认为不能将其解释为货币供给量M1引起了股票市场波动,而应当得出相反的结论。此外,基于1996年1月至2011年11月货币供给量M1的月末余额和上证综指月度收盘价数据,建立VAR模型,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货币供给量变动对我国物价上涨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近年来成为货币经济学和政策界中的充满争议的问题。本文以2001年到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给量(M0、M1、M2)和消费物价指数的月度数据对货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M1和M2都与产出和物价长期协整,但只有M1与产出互为格兰杰因果。因此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更应侧重于对M1的监控;并且因为各层次的货币供给量在样本期均不是物价的格兰因因果,其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作用力并不确定,需要适时转换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实现宏观调控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我国1999~2014年的货币供给(M2、M1、M0)、准货币(M2-M1)、活期存款(M1-M0)及价格指数(CPI)的月度数据为样本,建立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及差分分析,研究货币供应与物价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M2由于含有大量非流动存款,对物价波动的影响不显著;M0因始终以现金形式存在,波动性小,加之非现金支付方式普及,对物价波动影响微弱;M1-M0具有较大的货币乘数,产生大量派生存款,对市场产生较强冲击力,对物价波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家不同,经济体制不同,货币的调控和政策也不同,因此分地区来研究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选取中国、美国以及欧盟在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前后的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环比月度数据,具体包括M2与CPI共6组月度数据,每组数据有131个月度值。通过VAR、ADF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计量方法分别分析3个地区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得出在中国、美国和欧盟3个地区货币供应量都不是通货膨胀的原因。最后为我国如何调节通货膨胀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传导不畅。不可否认,股票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本文应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从股票价格对货币供给量的反馈程度,实证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结论表明我国的货币供给量和股票价格在长期中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并不强。这是由于市场规模有限、金融一体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低下。因此,应通过扩大股票市场规模、调整和优化市场结构、疏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等途径,提高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我国1985-2010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M1与GDP存在双向因果关系,M2与GDP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这一结论表明,通过完善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政策手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刘洋  戚祯 《特区经济》2011,(6):104-106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表明股价指数与工业生产值、消费支出、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消费价格指数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引起股价指数的波动,同时股价指数的波动会引致工业生产值和消费支出的变化;股价指数与部分宏观经济变量存在协整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为研究对象,从研究模型设立到样本数据选择,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第一,货币供应量(M1)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存在着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第二,M1与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也存在着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第三,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M1是引起GDP与CPI变动的原因,而GDP与CPI也是引起M1变动的原因,M1与GDP、CPI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Friedman.M.对美国的研究表明,货币供应或货币流通速度均对股市价格的波动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Huang.R.D.&W.A.Kracaw运用News模型对日本的实证研究发现,股价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而与利率之间存在负向关系。Dayananda.D.&Wen2YaoKo对台湾的研究表明,股价收益率与利率之间呈反向趋势,而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呈正向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Augment Dickey-Fuller检验、EG协整检验、Granger-cause检验等计量方法,对1999年1月~2008年12月的中房上海综合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上证地产股指数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且股票市场对房地产市场的带动作用更明显;房市与股市之间存在着滞后效应。最后针对投资和调控给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余佳 《中国经贸》2014,(14):129-129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票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加深,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1998年-2013年的季度数据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中国股市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着股票市场到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经济增长对股市发展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VAR模型,通过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模型对我国2000—08年的股票市场上证指数、居民消费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月度数据进行检验,我们得出结论:上证指数、居民消费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从协整关系来看,汇率变动与股票价格正相关,与居民价格消费指数负相关。根据格兰杰因关系检验可知:从短期来看,居民价格消费指数是股票价格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就长期来看,股票价格与消费价格指数互为格兰杰因果;股票价格的变动是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汇率的变动反向影响股票价格也成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可知,一个单位的汇率的正向冲击,中长期来看.对股票价格产生正效应,导致股票价格升高。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短期内,汇率的变动并不影响股票价格,股票价格变化的方差解释主要来自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