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溢价发行和国有股不能流通,是形成我国上市公司畸形股权结构的根源。因此,必须正本清源,对国有股以社会公众股的购买成本进行缩股,在此基础上实现国有股的流通。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以及国有股与社会公众股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特殊股权结构使得国有股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追求净资产价值最大化的国有股股东的目标演变为上市公司的目标,在这一目标下,国有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实施股权融资以及对再融资的低效运用,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利益。在国有股与社会公众股股权分割的条件下,股东增加值最大化是上市公司最适当的目标函数,这一目标函数与净资产价值最大化和股票市场价值最大化有着共同的价值决定因素,同时又克服了净资产价值最大化和股票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存在国有股比重过高,偏好股权融资以及债券比重小等问题。改变重股轻债的状况,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国有股比重,优化股权结构,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以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4.
从数量上界定了大股东股权相互制约的概念。实证分析了一股独大、大股东相互制约、国有股法人股相互制约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经济效益的关系及各类股的比重与公司经济效益的关系。组合经济效益最好的股权结构是:前三大股东相互制约;境内发起法人股比重在20-30%;境内募集法人股比重在10~20%或30-40%;国有股比重在10-20%;流通A股比重在10-20%。  相似文献   

5.
国有股“一股独大”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低效的股权结构,是造成上市公司绩效低下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建立股权结构的选择模型,得出了股权结构的差异并不是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通过考察深圳证券交易的数据。以及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现状,笔者认为:尽管这种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大股东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进而降低上市公司的绩效,但并不意味着国有股减持是解决上市公司业绩低下的唯一途径,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的大量的关联交易是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低下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分析最后提出了遏制关联交易,提升上市公司业绩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无论从静态分析还是动态分析,都是畸形的。主要表现在:⑴股票发行种类过多且不能同股同价、同股同利、同股同权;⑵国有股占的比重过大;⑶股权过度集中;⑷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自由流通。而国有资本体存在的问题则表现在:一是国有资本主体缺位;二是国有资本主体由多家政府机构担任;三是部分国有资本主体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充当,在“政企”和“政资”尚未彻底分开的条件下难以充当角色。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一股独大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质量的提高。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提高公司治理质量的关键是优化股权结构,强化公司控制权的竞争。本文就从现在仍存在的治理理念上的误区加以分析,并提出如何从公司控制权市场化方面实现股权多元化结构,从而最终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状况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有股回购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中股权结构的现状,针对国有股比例过高、无法流通的情况以及因此带来的一系列总理2,提出了对国有股进行股票回购的思路,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用债务融资进行现金回购的设想和方法,并对几种具体的筹资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数量上界定了大股东股权相互制约的概念。实证分析了一股独大、大股东相互制约、国有股法人股相互制约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经济效益的关系及各类股的比重与公司经济效益的关系。组合经济效益最好的股权结构是:前三大股东相互制约;境内发起法人股比重在20~30%;境内募集法人股比重在10~20%或30~40%;国有股比重在l0~20%;流通A股比重在l0~20%。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行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到了衡量公司业绩的综合指标,以此作为因变量,而以股权治理因子(包括国有股、流通A股、第一大股东、股权集中度等)为解释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采用涉及机械、金属、批发、石油四大行业共231家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不同的行业即使类似的股权结构也有着不同的治理效果,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应该遵循"行业性".  相似文献   

11.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结构是公司所有权的结构安排,决定着公司投资、经营、治理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公司业绩.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特殊的股权结构,而股权结构的最大特色是"股权分置".本文用横截面回归法研究了具体的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得到的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说明当国家股比例较低时,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在持股比例较高时,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而法人股、流通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对比分析了实施股权激励后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业绩和公司治理结构特点的变化,比较分析两类公司业绩提升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两方面的异同。本文的研究发现:(1)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业绩的提升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度大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业绩的提升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度;(2)实施股权激励后国有上市公司之间公司绩效的差异大于非国有上市公司之间公司绩效的差异,股权激励对非国有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的一致性大于其对国有上市公司公司绩效的影响的一致性;(3)国有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后,在对公司董事会人员组成和监事会规模调整的同时,要更侧重于降低股权集中度。而非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在注意降低股权集中度的同时,要更侧重于公司董事会人员组成和监事会作用的发挥,以期更好地改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13.
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权结构对公司的治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公司的控制权是通过股权来实现的,由于股权结构的不同而导致治理机制的不同。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来分析其对上市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包括公司特征因素、资本成本因素和股权结构因素三大类,现有文献对各类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缺乏研究,本文首次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股权结构是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定的主导因素。针对这一实证结果,论文基于国家控制权变迁逻辑,从一国宏观角度,说明了资本结构是国家控制权主导下的产权多元化和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即国家控制权的变迁决定了企业特殊的股权结构,而国家、银行、投资者三方之间的控制权博弈则形成了相应的融资方式,两者一起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的极端融资行为,并对其自身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股权融资偏好是我国上市公司在其融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制度环境、产业因素及股权结构等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最直接抑或最重要的原因,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驱动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纠正其不合理的股权融资偏好,必须基于这三方面原因采取包括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等有效对策与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通过建立Probit及Tobit模型,考察了股权分置制度变迁和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一方面缓解了无股权激励公司中的股利分配不足,另一方面矫正了股权激励公司中的高股利分配。上述研究发现,对于研究国有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从制度层面研究股利分配提供了一个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17.
"为国有企业筹资、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这一政府股票市场规制的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监管当局应该将"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作为股票市场规制的核心目标,以进一步推进中国股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股票市场政府规制目标的核心。造成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缺失的制度性基础在于政府一身兼三职的制度安排,即政府既是国有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的实际或者变相的终极所有者,又是投资者利益的守护神,同时也是证券市场的规制与监管者。  相似文献   

18.
以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差异为视角,研究了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国有控股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偏好,股权激励的实施与公司业绩相关性问题。运用因子分析、Logistic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等方法,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产权特征不同,股权激励模式选择偏好会受到影响,进而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也不相同;相同股权激励模式下,国有绝对控股上市公司与国有相对控股上市公司的激励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差异为视角,研究了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国有控股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偏好,股权激励的实施与公司业绩相关性问题。运用因子分析、Logistic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等方法,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产权特征不同,股权激励模式选择偏好会受到影响,进而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也不相同;相同股权激励模式下,国有绝对控股上市公司与国有相对控股上市公司的激励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