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西省房价收入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价收入比是衡量房价与城镇居民住房购买能力的重要指标,计算房价收入比应以每套(户均建筑面积)住房平均销售价格总额除以城镇居民家庭平均年可支配收入总额,并以房价收入比3~6作为衡量房价是否合理的标准。据此在分析2000年~2009年江西省房价收入比情况、江西省各设区市房价收入比对比情况、不同收入阶层间房价收入比情况以及江西与全国房价收入比比较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房价统计制度是进行房价收入比分析的基础、以房价收入比合理区间确定房价调控目标应因地制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缓解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慧 《中国物价》2012,(4):40-43
2004年以来房价快速上涨背景下城镇居民家庭买不起房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房价收入比指标分析了1998—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整体住房支付能力在逐步增强且已趋近符合中国国情的房价收入比合理区间。随后笔者深入分析了导致被社会所普遍认知的"买不起房"与城镇居民整体住房支付能力逐步增强这一对矛盾的原因,并对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于房地产品价值量大和需求者心理预期,导致城镇居民家庭对房价的变动不敏感,缺乏弹性.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消费的一个直接且重要因素.就当前看,小幅度地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对于增加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并没有太大的效果.要有效地启动低收入阶层住房消费市场,必须大幅度地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或采取其应与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开发状况及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相结合的措施刺激居民的住房消费需求,力求正确把握房地产市场发展方向,引导城镇居民合理住房消费,以解决居民住房困难,促进住房需求收入弹性上升,保证域镇中低收入家庭顺利进入住房市场进行消费.  相似文献   

4.
杨慧 《价格月刊》2012,(4):74-79
中国房地产调控目标已由"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升级为"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在归纳2011年住房市场主要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引入协调度匹配指数模型对2001年~2011年中国住房价格是否达到"合理回归"进行了评价,并从影响住房市场的需求、供给及调控政策三个方面,对2012年中国住房市场运行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从房价收入比变动趋势及其所处区间范围的视角对全国1998年~2010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上升且趋于合理,这一结论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购房者"望楼兴叹"现象似乎构成了一对难以解释的矛盾,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家庭间收入差距巨大,导致60%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部分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及保障性住房的历史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6.
高房价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但房价仍然在波动中不断攀升。高房价不仅导致城镇居民消费率下降、对其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而且阻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扭曲其住房消费模式与心理,成为扩大内需的阻力。为了消除高房价对城镇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应从强化政府与企业责任入手.加快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完善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倡导城镇居民理性的住房消费观念.使高房价回归到合理区间,为增加城镇居民日常消费、扩大内需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后,大多数城市将房价调控目标与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挂钩,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这一指标被束之高阁,结果形成以房价涨幅10%或者更高作为调控目标,与房价调控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与民众的期待南辕北辙.要使居高不下的房价回归合理水平,房价调控目标不应与GDP增长挂钩,应以房价收入比制定房价调控目标,并要完善房价收入统计制度、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落实官员问责制、彻底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强化房地产市场管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房地产市场最突出的特征莫过于房价的大幅攀升。本文试着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角度,运用相关数据分析房价上涨的原因。从市场需求上看,人口结构性变化和高速的城镇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住宅需求呈现刚性化.而高住房拥有率强化了住房需求;从市场供给上看,土地购置成本的上涨、住房供给结构上的不合理都推动了房价的上涨。最后得出结论:面对刚性化的住宅需求,调整住房供给结构,构建细分化的房产供给市场.才能有效地缓解市场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经济适用房投资额、货币供应量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基于SVAR(2)模型对南宁市房价变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宁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具备抑制房价的作用,货币供应量是房价高走的主要原因,以及南宁市住房保障政策的缺陷等。最后,基于模型结果对南宁市房价调控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文杰 《价格月刊》2016,(10):11-14
自1998年我国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投资比重持续增长,房价始终处于上涨态势,导致房价收入比过高.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边际消费倾向持续下滑、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落后于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高的现状.一方面过高的房价通过“实现的财富效应、未实现的财富效应、流动约束效应、信心效应”等渠道刺激着城镇居民消费,另一方面过高的房价又通过替代效应、预防性储蓄效应、财富再分配效应、消费信心效应等渠道抑制着城镇居民消费.总体而言,房价上涨过快、过高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应通过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引导民众树立合理消费理念、科学推进城镇化等措施,减少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Rapid urbanisation and rising income have led to a strong demand for housing in urban China. However, housing development has been distorted by speculation, income inequality and lack of government support for low‐cost houses. In recent years, house prices become so high, making the vast majority of urban residents unable to afford, whereas rich families are able to buy many and leave them vacant. Income inequality is a major cause for rising house prices, which, in turn, exaggerates income inequality further. This vicious relationship has caused social tens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unhappiness among the middle‐ and low‐income group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housing bubble in China and recommends appropriate policies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房价大幅度上涨,居高不下的房价不仅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也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政府部门应对房价进行有效干预。房产税具有取得财政收入、调节房产收益、影响经济运行的功能,但现行房产税制却违背了税收量能负担原则、削弱了税收调节分配功能,应借鉴房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经验,加快房产税制改革的步伐,以促进房产市场价格回归理性,更好地保障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严晨 《对外经贸》2021,(4):67-69
从2003年以来,中国许多城市的房价一直在快速上涨。近几年,中央与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房价调控政策,以控制我国房价直线上涨的情况。2011年1月,房产税试点改革政策首次在上海市和重庆市颁布,在试点城市采取调整税收的方式控制房价。基于2011—2017年上海市住宅商品房平均售价与地方财政房产税的数据,设定线性回归模型,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征收房产税对城市房价的影响,提出了应扩大房产税征收范围、设置科学的房产税税率、加快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健全购房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武汉市8个城区住宅增量与存量价格的季度数据,运用谱分析探索了增量与存量住宅价格的周期及其领先-滞后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以增量交易为主导的住宅市场结构中,增量住宅价格周期普遍短于存量住宅价格周期,增量住宅价格波动比存量住宅频繁,增量住宅价格较存量住宅处于领先或同步的关系。因此,政府应在严控房地产投机行为的同时,通过调整结构、增加增量住宅供应、完善存量住宅市场等途径强化市场调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武汉市的实地调查资料发现,新就业职工面临安居困境,其原因在于:房价与房租持续飙升;收入水平低且增长缓慢;住房保障政策存在缺位与错位;现有非正规的住房解决方案面临争议;廉价居所不断流失。解决新就业职工居住困难需要在公租房持续放量的同时,优化项目选址和设计方案,切实降低居住成本;有效利用市场存量房源,加强市场调控,增加小面积廉价商品租屋供给,着力提高新就业职工付租能力;谨慎推进城中村改造,明确城中村改造应予担负的住房保障义务;通过政府扶助、社会合力、分流引导,多渠道化解新就业职工的生计难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房价会“拐”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3月开始,政府为了打击炒房,平抑房屋价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其中心目的是将房价控制在百姓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事与愿违,全国各地房价在一片"降"声中直线上升。岁末年初,各地房价在严厉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降"声一片,"拐"声四起,从影响房价持续上升的因素分析、论证看我国房价仍有走高之势。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对房价进行调控,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双方调控收益方面的差异,使得调控政策执行还未完全发挥其最大效果。通过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在不同信息条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房价政策的博弈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规制的成本过高,是我国高房价难以制止的原因;通过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同时加强制度约束等方式可以降低规制成本;通过减少中央政府调控成本、合理建立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途径,可以改善我国现有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疗服务价格形成在过去70年经历了4个阶段的发展,从政府定价到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并行,老百姓依然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社会医疗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坚持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同步推进,坚持医院机构去行政化和引入竞争并重,坚持市场形成价格和激励医疗机构降低费用并重,同步推进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不断健全中国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总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明显的不利影响。我国应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充分运用税收手段调节居民收入;大力调整垄断行业的利润分配格局;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从而切实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