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的对比分析彭广荣/江苏如皋市政府多年来,“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在全国一直引人注目,许多地方都在研究、借鉴这两种模式,探索自己的经济发展的路子。为此,笔者将“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加以比较分析,以引发经济工作者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对外开放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在我国经济最活跃的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浦东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形成了“新苏南模式”、浙江模式和上海模式。本文对江浙沪三地开放模式进行比较,认为江苏在“引进来”方面有优势,浙江在“走出去”方面有特色,而上海则在中心城市的国际化发展领先全国;同时,三种模式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应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打造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回顾我国近20年的经济改革发展史,毫无疑问以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为主的“苏南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谁也不能够否认它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示范效应。而当以集体经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苏南模式”与以个私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在进行着热闹的较量时,无论是从舆论的观点,还是苏南各地方政府发“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似乎“苏南模式”的势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于是各界人士纷纷认为“乡镇企业已经从历史的舞台上消退,苏南模式已经终结”。  相似文献   

4.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兼与温州模式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改革开放以来,以苏南、温州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其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被概括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但是国内经济界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和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争论往往超出了这两种模式本身的范围,过去强调公有制为主体时,以苏南模式压温州模式,现在强调私有化时又以温州模式批苏南模式,我们认为,比较这两种模式不要夹入政治标准,不要简单地以公有还是私有作为证券标准,应该以生产力为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 1985年7月,我们地委、行署组织县级领导干部赴外地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耿车模式进行了全面学习考察。温州、苏南、耿车模式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独创的新鲜经验。温州模式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见长,工商结合.以商促工;苏南模式充分发挥集体经营的优越性,以“集体冒尖、共同富裕”为主要特征,工农结合,以工补农,以工建农;耿车模式则吸收了上述两个模式的优点,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方面闯出了一条路子.它们的经验,对我们启发很大.  相似文献   

6.
经济制度不是与文化无关的“纯经济”的制度,任何经济制度都是在文化中存在与发展的。费孝通(1986)早已经认识到,温州模式不同于苏南模式缘于文化的不同。费孝通说,苏南的历史传统是农工相辅、男耕女织,可以说是“牛郎织女”;而温州地区的历史传统却是“八仙过海”,是石刻、竹编、弹花、箍桶、裁缝、理发、厨师等百工手艺人和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的生意郎周游各地,挣钱回乡,养家立业。这些飘泊异乡的手艺人和商贩同居家耕地的农家女相结合,是艺商与农业的结合。在这两种不同的老根基上,苏南长出来的是社队工业和后来兴起的乡镇工业,浙南冒出来的是家庭工业和加工专业市场。苏南是从农副业出工业,以工补农;浙南是从商贩业出工业,以工扩商。  相似文献   

7.
在东部发展模式中.上海以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以及国家巨额投资和政策支持.成为无可争议的“龙头”.而小型区域经济(或称县域经济)最为典型的就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苏南模式中.地方政府充当企业投资者,创办者的重要角色。“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使政府事实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苏州、温州作为“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赢得了奇迹般的发展。虽然两地在发展方略上各有偏得(一个以外向型经济名闻遐迩,一个以个私经济声名远播),但有一点却殊途同归: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两地经济都在向现代市场经济靠拢,都在同国际经济一步步接轨,因而也都各自在为“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注入新的内涵。苏、温两地的发展轨迹还可以告诉我们一个更为朴素的道理:沿袭传统模式不行,守着现有经验不行,立足当地实际,走区域特色之路,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再创辉煌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王战 《浙江经济》2002,(17):40-40
长江三角洲基本上是三种市场化模式,即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上海的做法。浙江模式实际是温州模式。笔者同意浙江同志说的,浙江不是转型经济,是一种在基层和群众创业创新进程中不断推进的市场经济。苏南模式主要是乡镇企业发展。上海不讲模式,但有自身的特点。上海在改革开放以前是“逆市场化”进程,一个非常活跃的市场经济转变成为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初  相似文献   

10.
苏南、温州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史上,有两种经济发展模式曾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讨论和模仿,即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时至今日,温习这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有意义的。一严格地说,苏南模式萌芽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民公社化过程中,江苏南部地区在集体副业的基础上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这些“社队企业”就是后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苏南模式”的主角———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前身和基础。因此,“苏南模式”最初的含义,是指苏南地区农民集体办工业、发展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农村经济现象。而在…  相似文献   

11.
苏南模式是苏南人民创造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不承认苏南模式的存在或否定苏南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苏南模式与温州、珠江等模式一样,都是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进入新世纪,为适应变化了的国内国际环境,苏南模式必须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方经济》2003,(9):1-1
谈民营经济就不能不说"苏温模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作为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探索模式的代表,"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哪种才是中国应该走的道路,成为当时颇具争议的话题,甚至上升到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高度.二十多年后,两种模式之争似乎以"苏南模式"向"温州模式"转化而终结.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两省一市”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离不开其合适的发展机制。长三角“两省一市”发展模式具有特殊涵义:以浦东开发开放为特征的上海经济模式;以“温州模式”为特征的浙江民营经济模式;以“苏南模式”到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江苏发展模式;这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突破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并使经济圈内富有效率地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白明 《浙江经济》2009,(1):63-63
我对“温州模式”的印象有两点最为深刻,一个印象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温州经济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另一个印象是温州在推动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在没有去过温州以前,对“温州模式”的理解基本如此:到过温州以后,对“温州模式”的理解更是如此,只不过增添了更多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东部模式对西部开发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国沿海的江浙一带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最为典型的就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苏南模式中,地方政府充当企业投资者、创办者的重要角色,事实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董锋  谭清美  李晓晖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1):10-13
苏州凭借外资主导的出口加工模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而温州依靠低成本、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民营经济也使人均收入居于长三角前列。文章依靠协整分析这一工具对“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进行研究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苏州模式”典型的外资经济特征和“温州模式”典型的民营经济特征,最后建议在目前苏州和温州经济发展都遭遇瓶颈情况下,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相结合的苏温模式是两地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仪 《发展》2003,(5):67-68
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中,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两个三角洲地区,先后出现了工业化、现代化的三种不同模式,这就是“珠江三角洲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这三种模式不仅推动了本地区的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而且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成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典范。然而,这三种模式产生的背景、经济主体、运作机制都有很大不同。以引进外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珠江三角洲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是得力于大规模引进香港等地的外资以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为主体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其突出的特点表现…  相似文献   

18.
民营经济是绍兴经济的主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绍兴远学苏南、近学温州,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绍兴模式".但金融危机的冲击,发展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原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如同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一样,都需要寻找模式融合、包容性增长的制度创新机遇.值此,我们应该思考,绍兴民营经济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及时借鉴外地经验,探索新模式,推动新增长.  相似文献   

19.
<正>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两个在所有制上绝然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一个是以苏州为中心的"苏南模式",一个是以温州为中心的"温州模式"。作为两省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已经成为两省经济发展的符号。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产生、发展、更新中,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江浙经济发展的环境差异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20.
苏州、温州经济增长模式中政府作用的对比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宗永建 《特区经济》2005,(9):120-121
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温州模式和以苏州乡镇企业经济为代表的苏南模式曾经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两个典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温州模式遭遇增长瓶颈,从苏南模式蜕变成的以利用外资为特色的新苏州模式目前发展势头良好,两者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不同定位,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