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孔子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曾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教育理念.他的"有教无类"思想,主张扩大学生的范围,不论学生的贵贱、贫富、愚智、畛域,都能受到教育,这在春秋末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今天重新认识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对当代教育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蕴含着教育公平的理念。进入21世纪,重新理解并积极实践"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3.
"正名"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议题。在孔子看来,"言"是由"名"组合而成的,假若一个名字没有正当的意义,就会连话都说不通的。所谓"名正言顺",也就是"名正"了,事情才会说得清楚。因此,孔子"正名"主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事物的"名"与"实"相符合。孔子的"正名"思想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邵腾云 《魅力中国》2011,(17):210-211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抓住春秋时期文化下移的机遇,大兴私学,以“有教无类”为施教的基本原则,广招门徒,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是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成为我国历史上私人办学规模最大、成效最佳、影响最深远的第一人。“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是教育的公平与公正,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的“学有所教”与之一脉相承。所以历来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被奉为“万世师表”,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出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开启了一代教育新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在我国第2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向所有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回望教育这块"本土",孔子抱着"兴礼强邦"的治国理想,穷其一生倡导和实践他的教育理想,留下了许多闪光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我们至今仍奉为圭臬;雅斯贝尔斯高举本真教育、人文教育、个性发展、和谐发展的旗帜,将《什么是教育》等教育经典献给了人类……古今中外,举凡在教育史上留下足迹的教育先驱,都深切呼唤"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使人成为人".  相似文献   

6.
刘芳  丛蓉 《理论观察》2007,(6):72-73
“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孔子“和合“思想是对古代“和合“思想的概括和阐扬;孔子“和合“思想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不同文化间的“和合“关系;弘扬孔子“和合“精神对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传统,"大一统"的政治思想观就是其集中体现.通过追溯到始于春秋时期的"大一统"政治思想,来说明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符合历史规律的,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弘扬和发展;说明"中华统一"是祖国儿女的愿望,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中,值得重视的首推孔子的"德治"思想,而孔子的思想主要在<论语>中得到系统的阐述.今天,我们对孔子的"以德治国"的思想进行一番现实性的审视,充分挖掘、汲取其所蕴含的积极成份,从而更好地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加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在教育思想上,以“仁”为基础。重视人的价值;在教育对象上,打破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大多数被剥夺受教育权利的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在人的个性差异基础上,因材施教,充分发掘人的潜能。“有教无类”充分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的主张,对于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初,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深刻认识这个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山东是孔孟之乡,特殊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环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无形地锻铸了山东人特殊的性格典型。尤其是孔孟关于道德人格的思想,对山东人群体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子道德人格的典范是"君子"。在《论语》中,"君子"和"小人"对称。孔子赋予"君子"和"小人"以新的涵义,使之成为一种道德范畴,前者指道德高尚的人,后者指道德卑下的人。这种主张在道德面前每个人都具有平等人格的思想,是孔子思想中民主性因素的表现,在当时是一种伟大的历史进步。孔子认为,"君子"的基本特征是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道德是"君子"的精神生命。但孔子的"君子",具有一种复杂的矛盾性格。一方面,"君子"要具备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大无畏的气概。如孔子  相似文献   

12.
今年初,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其先进及卓识,以其智慧及成熟,鲜明地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这是我党继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后的又一个重大治国方略,其不仅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也是一个对共产党提出更高要求的治国方略.治国必先治党,"以德治国"也必先"以德治党"."以德治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以德治党"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庄严责任.  相似文献   

13.
"孝"原始意义出现于西周,介于宗教和伦理之间.到孔子时期才具有伦理规范意义,是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所提倡的"孝"是一种长幼之序和一种伦理道德的规范.孟子在此基础上把孝道思想进行发挥,使其复杂化.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孟子乃儒家亚圣,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心性"说方面,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孟子的"心性说",即性善论是其"内圣"学说的核心,不仅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对后世儒学影响也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主线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报告的主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七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十六大,要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必须提出一个鲜明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正名思想最早由孔子提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强调"为政必先正名"这一治国思想是儒家"仁""礼"思想的基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对此都有自己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它极大地影响着教育的成效。尤其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不时发生"辱师事件",更显示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思并重等核心教育思想,可以启示当代教师进入多种角色,更好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弼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贵无论","以无为用"和"无"为本,"有"为末;"有"从属于"无".这种思想之产生,与东汉以来直到魏晋时代的政治结构、社会组织、思想大潮的巨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是互动.思想家,哲学思想和社会时代背景构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9.
孔子教育思想是春秋末年"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其内容丰富多彩。他把《诗》、《书》、《礼》、《乐》作为教育文本,把"六艺""四教"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培养"经邦济世""治理"天下的贤才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坚持收受学生的"有教无类",强调教育方法与路径的"因材施教"和"知行合一"。其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不朽殿堂,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新世纪为执政党的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论指导.在法学领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的认识,从而加快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