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绍华 《改革与战略》2012,28(3):111-114
创新型经济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聚集丰富的创新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新区理应成为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但其现阶段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文章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区必须对其现有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明确主导产业,增强高新区产业协作性及对区域产业的带动促进作用;扩大主导产业规模经济,提升主导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培育发展品牌龙头企业,增强新兴产业发展的带动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体育产业占全国GDP比重较小,体育本体产业发展缓慢,体育品牌竞争力较弱,体育专业人力资源不足和主导产业结构不合理.提出区域体育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 比较优势、 综合效益最佳、 产业关联度高等原则,为体育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作用,并选择适合当地特点的体育主导产业为区域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3.
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发展潜力和区位优势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三维模型,试图为制定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产业规划提供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理论工具,并以天津港保税区为例进行了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唐琼 《特区经济》2011,(8):270-272
本研究借鉴以往学者研究的成果,从区域(产业)创新的视角,把高新区演化的路径划分为要素聚集、产业主导、创新突破及产业转移、财富聚集与创新要素扩散四个阶段。并以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作为实证分析,从产业、空间以及创新主体关系等三个方面判断西部高新区总体处于主导产业发展阶段,其中,成都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正向创新突破迈近。  相似文献   

5.
从产业角度看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主导产业。本文根据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高生产率标准,利用"十二五"以来上海市产业发展数据和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了上海市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给出了主导产业进行排序,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顾博  刘力  邢军 《中国高新区》2009,(12):52-54
淄博高新区在“二次创业”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高新区将对区域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研发,对高新技术成果进行转化,提升产业比较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产业研发高地,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个总体发展中,“六五三五”规划的发展态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主导产业是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对经济发展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的产业。任何国家或区域某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都必须要有主导产业(群)的拉动或推动作用。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主导产业的基本理论,然后分三步设计了延边主导产业选择的程序,综合四种选择基准,选择出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8.
黄毅敏 《北方经济》2012,(15):62-63
正一、问题的提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在区域产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是不相同的,其中有一个或几个产业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构成区域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群。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手段,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经济发展的规律证明,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主导产业的选择与扶植日益重要。而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表现为主导产业的更替和发展。区域经济成长的过程,实质上是主导产业部门[]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9.
戴开富  胡水华  李旭峰 《特区经济》2007,219(4):184-185
襄樊高新区经过十多年来的开发建设,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速发展,并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区内汽车产业列于全国高新区七大特色产业集群之一。高新区在发展的同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主导产业不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和区内企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高新区发展模式的研究,为襄樊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和构建襄樊高新区发展的新模式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资源问题的日益严峻,资源型区域选择新的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文章以内蒙古的产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2个产业的9个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评分位于前列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新能源等产业应该作为内蒙古新的主导产业;最后从三个方面对资源型地区新的主导产业选择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文章在分析主导产业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云南省现实,提出云南省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请专家针对不同指标给各备选产业打分,得到各产业的得分矩阵M,运用基于vague集的熵值权重理论给各指标赋权得到指标权重向量V,再利用矩阵乘法公式W=M·V,得到产业加权综合得分向量,根据综合得分大小对备选产业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12.
对区域主导产业群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主导产业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与此同时主导产业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对主导产业内涵的认识模糊、忽视主导产业自身的研究、缺乏动态性研究、主导产业选择的范围和区域的局限、缺乏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等问题,因此对主导产业的基础理论再研究、构建动态的评价基准和指标体系、区域主导产业研究层面的延伸等问题是今后主导产业理论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梁敏 《山东经济》2011,(6):154-160,167
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如何选择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山东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资料,通过建立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运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对山东省的42产业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无论从产业波及效应、综合能力还是相对优势等方面,山东省得分最高的产业都集中于第二产业制造业中,但第三产业的潜力已经开始显现。山东省在今后选择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应该注重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和提高服务业的水平,以迎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4.
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区域内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技术、高知识密集,高投入高产出和高发展速度的特点。正确规划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必须充分考虑主导产业的内外部因素,依据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的特征来确定其规划基准。结合江苏实际,以比较优势、收入弹性、产业生产率和关联效应作为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江苏省高新技术发展的主导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县域主导产业是指在县域经济中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前景较好、对整个县域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它不一定是县域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但却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选择县域主导产业,除了要遵循比较优势强、需求收入弹性高、产业关联度大、生产率上升率高、创新能力强等一般性原则外,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第一,要处理好县域主导产业与国家及大区域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国家及大区域主导产业代表着整个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的依托;县域主导产业是国家及大区域主导产业在县域空间…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菏泽高新区地处菏泽市区西部,面积234平方公里,2008年1月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获得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等称号。近年来,菏泽高新区抓项目、兴产业、促发展,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装备、医养健康食品、新信息技术四大主导产业和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式产业发展格局,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7.
何瑞兰 《中国高新区》2014,(11):140-143
正深秋10月,坐落在绿树环绕中的昌吉国家高新区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今年以来,昌吉国家高新区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深入贯彻落实昌吉州党委、州人民政府新型工业化是第一推动力的精神,以打造"天山慧谷、产业新城"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区镇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综合实力逐年提升。坚持高位推动加速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昌吉国家高新区坚  相似文献   

18.
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的要求,建立起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各产业协调配套、竞争优势显著的区域产业系统,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区域主导产业体系是产业系统的主体和骨骼,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能否正确地选择区域的主导产业,合理地确定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十一五时期,  相似文献   

19.
郎国放  陈鹏  张在来 《山东经济》2008,24(5):142-146
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主导产业的发展与更换过程,是区域经济系统内各个产业之间协同竞争作用的结果。因此分析区域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协同竞争行为所遵循的规律对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区域产业间协同竞争行为与生物种群之间协同竞争行为机理的相似性,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对区域主导与非主导产业的演化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14年8月,一份盖着管委会红印的文件在各个部门传阅,合肥高新区人才建设的攻坚战正式打响.这份名为《2014年合肥高新区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文件提出,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和“支持自主创新”两大主题,以及“人才”、 “金融”两大支撑体系,合肥高新区制定扶持产业发展“2+2”政策体系,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促成人才“引育留用”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一个紧密围绕产业布局分区域推动产业人才集聚,促进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人才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