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的风险转移直接涉及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它关系到是由卖方还是由买方承担损失的问题。因而,明确货物风险转移的具体时间和条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将我国《合同法》有关买卖合同风险转移的条款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对应条款的比较,指出了我国《合同法》相关条款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出售在途货物具有重要意义.而在途货物的风险转移确定直接涉及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它关系到是由卖方还是由买方承担损失的问题.因而,明确在途货物风险转移的具体时间和条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中的第六十八条对此做出了规定,本文对该条款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出售在途货物具有重要意义。而在途货物的风险转移确定直接涉及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它关系到是由卖方还是由买方承担损失的问题。因而,明确在途货物风险转移的具体时间和条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中的第六十八条对此做出了规定,本文对该条款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确认标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采用属地主义原则,即合同当事人的营业地分处于不同的国家;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采用属人主义原则,即合同当事人分属不同的国籍。由于国际货物销售的跨国性和合同确认标准不同,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准据法即法律适用问题,一直是理论上有争议、实践中有分歧的问题。合同成立的准据法各国的法律规定不一致,依照买方国的法律,合同已经成立,双方必须严格遵守和履行;而根据卖方国的法律,合同可能并未成立,双方无合同关系,也就谈不上履行合同的问题。合同即便成立了,未必合法,依照卖方国家的法律,合同可能是合法的;但依照买方国的法律,合同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风险是指货物在高温、水浸、火灾、盗窃、沉船,扣押等意外情况下造成的损失。风险分担是指合同订立后,自何时何地将货物可能遇到风险造成的损失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其核心是转移时间问题。风险分担的原则关于货物买卖中的风险分担,各国法律规定不尽相同。但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为大多数国家采用的规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国际买卖合同预期违约责任归属问题研判不清的问题,以我国《合同法》为重点,对比《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比较,找出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力图对我国构建完善合理的预期违约法律体系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沈生 《时代经贸》2014,(6):495-495,497
卖方的权利担保义务,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卖方交付货物义务中的一项重要的义务,宠直接关系到买方的切身利益。本文将结合《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我国《物权法》、《担保法》、知识产权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运用案例分析法剖析了卖方权利担保义务的三项内容以及由此给买卖双方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源 《新经济》2014,(23):12-13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迈进,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强,国际货物买卖中当事人所面临的风险也随即增强.免责条款作为国际贸易中不可忽略的一环,研究其对调整国际贸易往来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9条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免责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并对我国免责条款的相关规定进行探讨,并为相关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锦峰 《时代经贸》2011,(14):138-139
风险,在不同的范畴有不同的含义。买卖合同的货物风险是指承担风险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承担货物损坏或灭失的责任,而不得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对此承担责任。风险转移的主要问题是风险在何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这个问题是一个很有实践价值的问题,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关于国际海上路货的风险转移点,文章在阐述各国风险转移点的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以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依据来寻求国际海上路货风险转移点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车庆华  冯军 《经济论坛》2007,(10):72-73
随着我国市场在加入WTO五年后对国际各国的进一步全面开放,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加深,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合同行为将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并掌握国际货物买卖中有关风险转移的相关知识,从中选择更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转移原则和方式,避免因此而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和不必要的诉讼纠纷,以便自己在世界经济贸易的大潮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买方的违约行为会对卖方的固有利益和合同的可期待利益造成直接损失.CISG公约是目前国际贸易领域中解决纠纷的典型法律文件,其所规定的救济方式按性质可分为三类.作为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在宣告合同无效与要求实际履行难以抉择的情况下,卖方可以用行为博弈论的方法为自己选择效益最大的救济方式;而在损害赔偿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卖方还可以参照成本-收益模型去追求最优的赔偿数额.但是,从模型的分析中,我们得知以上三种救济方式均存在局限,因此,唯有将CISG的救济方式与违约金的约定相结合,这才是卖方最佳的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2.
商业风险与不可抗力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可抗力是对外贸易中通用的一个业务术语,也是许多国家的一项法律规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我国的《民法通则》把不可预见,不能克服作为不可抗力的两大特征。根据普遍的理解,商业风险即国际性的汇率浮动,国际价格的涨落等事故是不能作为不可抗力事件处理的。理由是它们虽然不是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也不是当事人的人力所能控制的;但是,它们是可以预见的,而且是交易中常见的现象,所以说,它们不属于不可抗力的范畴。 自然力所引起的灾害因其不可预见性和不能克服性故认为不可抗力是各国公认的。而商业风险也决非一般商人所能抗…  相似文献   

13.
风险,在不同的范畴有不同的含义.买卖合同的货物风险是指承担风险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承担货物损坏或灭失的责任,而不得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对此承担责任.风险转移的主要问题是风险在何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这个问题是一个很有实践价值的问题,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关于国际海上路货的风险转移点,文章在阐述各国风险转移点的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以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依据来寻求国际海上路货风险转移点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主要有依据第1条第1款规定的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两种方式.规定间接适用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该《公约》的适用范围,但实践操作中情况却比想象中复杂.再加上《公约》允许缔约国对间接适用条款的保留,更是导致实践中的复杂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国际货物买卖更加频繁与普遍。国际货物买卖的当事人“章业地处于不同国家”的特征,决定了国际货物买卖校国内交易行为具有更大风险,履行过程中的违约行为时有发生,对违约行为如何有效补救,将损失减少到最小,这对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国立法对此做出了相应规定。但由于各国法律有别,依国际司法中的冲突规范或合同约定的法律选择条款确定准据法,势必会使违约补救因准据法不同而异。1违约所谓违约,是指合同当事人完全没有履行合同义务,或未严格按合同规定履行其义务…  相似文献   

16.
可预见性规则的基本内容为:违约方仅对其订约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负赔偿责任。可预见性规则体现了主客观因素的结合。在美国,可预见性规则受到极大的关注,并成为限制损害赔偿范围的最基本手段之一。可预见性规则不仅为许多英美法系国家所采纳,而且被引入重大的国际公约,如《1980年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1994年的《国际商事合同通  相似文献   

17.
损害赔偿与减价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中的两种违约救济方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异同 ,有利于加深理解、灵活运用公约 ,帮助当事人作出有益于自己的选择。本文对损害赔偿与减价作了比较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买卖各方选择的有利方案  相似文献   

18.
作为美国商事交易中的重要成法,UCC全面规定了商事合同中买方违约时,卖方有权采取的包括持货不交和再出售等8种补救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美国合同立法中的严格责任和补偿原则的立法精神。UCC并不强调合同的实际履约,赋予卖方比较广泛的合同解除权,体现了在合同立法中的自由主义哲学的原则,同时符合效率优先的原则。美国UCC的立法规定,一方面对我国根据国情借鉴合同立法经验有所帮助。同时在中美贸易频繁化和中国成为WTO成员的背景下,研究UCC的相关规定对司法实践也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牛岩 《经济研究导刊》2010,(29):160-162
我国在《合同法》出台之前颁布的合同法律,无论是《经济合同法》,还是《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都没有对合同的订立过程进行详细的规范,使得遇到诸如合同是否成立或生效等案件,只能由法院仲裁机构或律师根据法理、司法解释、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加以分析。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法律以及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都对合同的订立过程有详细的规定。因此,这次随着《合同法》对合同订立过程的规范,我国合同制度必将得到进一步地完善。  相似文献   

20.
FOB术语下出口合同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出口合同中以FOB贸易术语成交的比例越来越大.本文从保险、货代、船货衔接、提单以及结算方式等方面对FOB贸易术语下出口合同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防范措施,以便出口商更透彻地了解FOB术语,从而减少可能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