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问题,运用博弈论方法,对矿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立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及发展法律体系、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这对于煤炭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问题,运用博弈论方法,对矿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立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及发展法律体系、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这对于煤炭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房家臣 《当代经济》2010,(6):116-117
在科学发展观下,煤炭矿区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规划,可持续发展模式也正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为此通过资兴煤炭矿区和谐建设情况探讨了实现煤炭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保持矿区的稳定,可以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矿区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有利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有利于促进资源枯竭型矿山经济转型,有利于推动矿区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5.
高殿军 《技术经济》2001,20(2):40-43
0引言“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一种全新的发展观 ,自 1992年 6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 1世纪议程》等文件后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我国政府积极响应世界环发大会倡议 ,于 1994年 3月发表了《中国 2 1世纪议程———中国 2 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白皮书从我国具体国情和人口、环境与发展总体联系出发 ,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并对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要求。本文就矿区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谈一些个人的看法。1、矿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6.
凡是以开采矿产资源为主的地区都要面临资源枯竭后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本文以正处于生产鼎盛期的全国大型露天煤矿——平朔矿为例,针对其与农村生态经济紧密相关的特点,分析农村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矿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重建的三方面模式:一是通过工业生态经济链发展提供资金,减少污染。二是要建立基于矿区复垦地的小杂粮生产、林木培育、牧草种植、中草药种植的多元农业生态经济园区。三是矿区农村生态经济重建,需要通过股份制联合开发复垦土地,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并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蔡宝森 《经济师》2004,(6):233-234
平顶山市是中国第二大煤炭生产基地 ,由于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严重制约了本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章根据平顶山矿区煤炭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 ,提出要加强规划和管理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提高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水平 ,积极研究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 ,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以促进平顶山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士强  丁守山  黄现凤 《经济师》2011,(10):28-29,31
目前,煤炭矿区静脉产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由于受到多种问题的限制与困扰,很难得到长足发展。文章通过对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现状的了解,详细分析了煤炭矿区静脉产业发展前景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解决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当前西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从甘肃省资源环境禀赋的现状出发,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解读了甘肃省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资源环境恶化对甘肃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水平,并进一步提出了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促进甘肃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解决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当前西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从甘肃省资源环境禀赋的现状出发,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解读了甘肃省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资源环境恶化对甘肃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水平,并进一步提出了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促进甘肃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洪飞 《经济师》2011,(3):95-96
煤矿资源开发活动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然而,随着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消耗量的逐年增加,矿区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通过对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分析研究,探讨了煤炭城市存在土地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问题成因。同时指出,由于我国现行的环境法律体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改善法律方面的制度设计和监管机制,是改善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矿难事故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针对煤炭企业的环境问题、矿难问题在矿区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措施,没有形成适合长远发展的体系。探讨煤炭行业和谐、可持续发展有特殊意义,这在长远发展上有助于解决煤炭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和矿难事故问题。随着煤炭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矿难频发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危害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同时也影响到煤炭经济的发展。因此,完善制度,遏制矿难,实现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刚刚开发的巨野矿区在产业协同发展、就业协同发展、煤炭开发与环境治理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巨野矿区的开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矿区生态经济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探讨了矿区资源开发中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铜矿资源的珍贵性;矿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劳动力资源的脆弱易损性;露采优先方针的重要性;矿区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的统一性;21世纪采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概念和新技术、新工艺。  相似文献   

15.
以嫩江多宝山矿区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论述了矿区的生态特征及其说面临的景观问题。针对整个矿区,从布局、分区、路网分别给出相应的规划设计建议,并提出相关"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的景观空间结构,以打造矿区景观、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绿色矿区,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胜利油田地处黄河三角洲,属于我国第二大油田企业。作为石油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胜利油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产量递减、资源枯竭及其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作为胜利油田基地或中心矿区——东营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面对现实,能否利用当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和资源型城市的优惠政策,快速发展接续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胜利油田中心矿区的可持续发展,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历史课题,也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现代化矿区的必然要求,可以促进企业保护生态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伦理观和生态理念,立足于潞安矿区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情,构建了潞安矿区生态文明体系。体系由生产、生活和文化三领域构成,其中共栖、寄生、附生和混合等四种工业共生模式是生产领域的追求目标,伦理责任、健康消费、绿色交往和生态住宅等四种理念培育是生活领域的主要内容,文化领域则主要体现在人本管理文化、安全生产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等三方面。这些均可为其他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3,(7)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是顺应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应运而生的,是建立在对煤炭资源的循环有效利用,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生产模式。山西煤炭企业是山西经济举足轻重的传统产业,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是山西煤炭企业实现跨越转型的必由之路。文章针对山西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探讨实现山西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矿区静脉产业是静脉产业发展的新领域,研究矿区静脉产业现状与特征对于了解我国矿区静脉的发展历程,探索适合我国煤炭矿区静脉产业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矿区静脉产业进行了界定,然后对我国矿区静脉产业的现状和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郭青霞  贺斌  白中科 《生产力研究》2004,(4):131-132,188
平朔矿区露天采矿工艺代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矿区在大规模的土地剧动和采煤生产过程中 ,同时进行了生态重建工程 ,展现了人类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 ,修复自然、重塑生态景观的能力。平朔矿区第一个开发建设的安太堡露天矿还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直接关心下建成的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露天煤矿 ,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本文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工业旅游及生态旅游发展态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矿区工业旅游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美学原则、生态学原则、差异性原则、梯次开发原则和相融合原则 ,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矿区露天采场、煤炭传输系统、大型排土场、选 (洗 )煤场 ,机电装修区、综合楼工业广场工业旅游资源 ,以及矿区废水循环利用、原生境、重建生境、生活服务区等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