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商业银行通过参与银行间合约、债券投资和银团贷款等金融交易活动,相互间结成紧密的捆绑关系,加大了金融动荡快速传导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评估银行间系统性关联。网络传导分析可以规避银行双边风险敞口数据的限制,通过跟踪银行假想的几轮倒闭外溢效应,确定商业银行TCTF风险及其脆弱性。通过对17家主要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冲击试验,发现银行业经营稳健,随着银行同业交易规模的扩大,商业银行显著增强了系统性影响。监管部门应该特别关注流动性紧缩事件导致的商业银行资金展期风险,它可能成为新的系统性风险来源。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5年的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方向,并进一步运用面板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对异质性银行的风险传导差异,研究发现: “一带一路”的顺利开展依赖于国内银行部门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银行业整体流动性被动紧缩;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银行风险自律性和业务创新有助于缓解银行风险累积;对外投资企业的组成和融资结构相对单一,“一带一路”对外投资项目的融资来源主要集中于五大国有银行,这不利于“一带一路”高效可持续发展;现阶段银行业“风险扩散效应”不强,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我国银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与流动性冲击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市场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的提高能够改善银行的流动性,同时也激励了银行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流动性宽松时期,不断提升的市场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使银行风险资产过度膨胀,为危机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4.
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危机逐渐向意大利和欧洲银行体系蔓延。由于银行业持有巨额危机国家债券,部分国家国债收益率急剧飙升将导致欧洲银行业的融资成本、流动性风险和不良贷款率攀升,使银行的存款流失且贷款增长放缓。一旦希腊或意大利债务违约,可能触发CDS赔偿和放大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对手风险,造成金融机构的巨额赔付,导致难以估量的溢出效应。危机的持续蔓延,可能导致热钱流入,企业信用风险加剧,延缓中国解决房贷市场潜在风险的努力,从而对中国的银行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巴塞尔协议Ⅲ》是巴塞尔委员会在金融危机后针对金融监管提出的最新改革方案,协议把对流动性风险监管提到了与资本监管同样重要的位置,这体现了金融监管发展的最新趋势。在《协议Ⅲ》的背景下研究我国的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走向,对于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和银行业稳健运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银行体系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而其积累的不良资产则是银行脆弱性的最主要标志.转轨时期,我国银行业发展中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盈利模式单一、非有效竞争、风险的集聚、体制缺陷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7.
文章使用16家上市银行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银行如何对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做出反馈并调整其承担风险的程度。研究表明,基于我国银行体系银行风险主动化和个体风险系统化的发展趋势,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且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化对信贷投放总量以及社会总产出也会造成影响。同时,风险定价效应、追逐利益效应、习惯效应、杠杆效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重要作用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路径及传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动态传导性,一个企业的财务风险会传导至财务关系网络中的其他关联企业。本文研究了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路径类型,分析了财务风险传导的蝴蝶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耦合效应以及破窗效应。  相似文献   

9.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关键在于宏观货币政策与微观银行体系。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基于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以及17家银行的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在岸离岸人民币利率联动在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利率联动在宽松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中发挥了完全中介效应,但在期限、渠道与微观特质三维度上呈现显著异质性。研究结论对于全面考察货币政策通过利率联动效应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核心逻辑、实时监测预警利率联动冲击下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妥善解决“大而不能倒”风险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个整合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宏观压力测试框架,分析金融资产价格冲击对银行体系的影响。应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出各种金融资产价格冲击生成的市场风险路径,采用莫顿模型来分析银行的违约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联系,同时也估计了违约风险和存款外流的关系,通过分析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整合了传染性风险。在以上的理论分析框架下,用工行、建行、中国银行、农行和交行2008年的数据对我国银行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测试结果显示:银行体系的系统流动性风险很低,没有银行违约的概率是99.15%,说明整个银行体系是稳定的。实证分析的结果与2008年的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文章构建的压力测试理论框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审计风险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管理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审计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由于审计风险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中,须从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等过程入手,评定审计风险,收集恰当的审计证据,开展具体的审计方法,进而达到规避与防范审计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系统存在多种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具有传导性,并且在传导中给节点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对节点企业和供应链系统造成危害。作者从风险后果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当风险来临时,风险因素对节点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并结合供应链系统统计的相关数据,得出风险要素之间的传导概率,提出了风险因素的传导损失计算模型,利用此模型和风险因素带来的损失,可计算出传导损失,并将此损失与节点企业和供应链可承受的损失做比较,得出风险控制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3.
高正平 《物流技术》2005,(10):309-313
根据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的形成机理对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出主要的风险因素。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评估各风险因素发生的程度、可能性、可控性和可预见性,明确了电网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并制定了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的总体对策和具体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详细阐述了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认证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合同评审时、审核策划时、审核时存在的风险,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对策,涵盖了提高风险意识、确定风险测量和评估的方法、关注环境影响评价/安全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验收报告、关注监测报告、关注环保审计等,以避免发生不良后果或降低损失。  相似文献   

15.
潘峰 《价值工程》2010,29(33):116-116
文章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运用了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这对降低该项目的风险发生概率及减少风险对项目造成的损失有着极大的作用。与此同时,鉴于我国现阶段的大部份建设项目在前期策划阶段风险管理不完善的情况,文章的研究对其它同行业的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感悟,论述了对企业风险的认识,提出了防范企业风险应特别注意的两个关键点,以及作为总经理,在企业风险管控中应重点把握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对国内外各种财务风险预警方法进行综述后,提出现有各种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存在改造缺陷。为了克服改造缺陷,作者提出:在现有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基础上,改造制造企业的年度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一套企业内部管理者适用的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资产风险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8.
虚拟物流组织风险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总结了虚拟物流组织风险的主要来源,给出了虚拟物流组织风险的评估方法,并进行了应用分析,提出了虚拟物流组织的风险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额逐年递增的同时,跨国并购的风险,特别是整合风险也在同步增大。本文通过风险识别将整合风险划分为文化整合风险、人力资源整合风险、业务整合风险和管理制度整合风险等,并对这些风险进行了较为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Risk research can be generally categorized into two schools: risk as an objective fact and risk as a subjective construction. Both schools have different risk definitions, epistemological dimension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and tend to recommend different policies for managing risks. This study aims to locate the position of past studies on project risk found between the two schools of risk analysis and to help understand their basic assumptions and viewpoints by reviewing articles published during the last 10 years in two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There are 171 articles collected from both journals. They are categorized into four groups: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subjective perception, irrational behavior in risk management, and subjective construction. This study describes and discusses the basic assumptions, viewpoints, and tendencies usually held by each group, and it indicates the position of each group found between the two schools. It also develops some discussion on the starting point of both schools of risk analysi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directing practices of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