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产业的集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都市圈旅游发展相对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要想真正成为中国旅游经济的"第三极",必须加快京津冀都市圈的整合,必然要进行集聚研究。本文采用了经济联系强度、区位商系数以及聚类分析法三种集聚研究方法,对京津冀都市圈旅游发展进行了集聚分析,为优势旅游要素优化,增强集聚区旅游竞争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筹措着全新的蓝图,旅游合作在区域都市圈体系同步构建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统筹协调、错位互补是提升京津冀旅游持续发展的必由路径,特别是京津同城化、京津冀一体化的稳步推进,使天津成为拉动京津冀旅游的海上门户。本文探析邮轮旅游发展策略,指出天津应在不断提升京津冀旅游合作水平进程中,凭借国际邮轮母港的优势助推天津邮轮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广佛都市圈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在分析两市旅游合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了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市旅游服务业合作发展的目标、原则、模式,并给出了合作与发展的对策措施,希望对广佛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以及广佛都市圈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京津冀地处环渤海区域,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推动京津冀地区长期合作与发展,提升环渤海区域国际竞争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利益补偿机制的内涵与功能出发,结合京津冀地区合作的迫切要求和存在的利益分配问题,提出了京津冀都市圈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动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和珠三角都市圈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三大都市圈,共同引领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方向。其中,京津冀都市圈倚仗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越的投资环境,丰富的科技资源,发达的教育产业以及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中各要素贡献率,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京津冀都市圈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结构出发,从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型社会建设三方面,总结京津冀都市圈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按照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对京津冀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并对各地循环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判定。最后从区域角度提出了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协调沟通机制框架出台本刊讯为了进一步促进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合作与发展,推动落实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及相关工作,由天津市发改委倡议和发起,经过京津冀发改图为第一次京津冀发改委区域工作联席会议在津召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滨海新区无疑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最有潜力、最具活力的现代化经济新区之一。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京津冀经济圈的示范效应决定了其承担京津冀经济圈制造、物流航运和外向型经济的职能分工。如何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大主题下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首要问题。本文从京津冀都市圈与滨海新区的关系入手,阐述了京津冀区域发展现状、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定位及在京津冀都市圈大条件下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面临问题,从而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重要潜力增长地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几年,我国形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地",即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都市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以及以京津为核心的京津冀都市圈,这三大地区主导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三大都市圈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如2001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国土面积32.17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3.35%,却集聚了13.82%的全国人口,创造丁35.26%的GDP,实现丁40.18%的地方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0.
合作共赢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渤海城市群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后,我国经济增长重要而关键的"第三极",在我国经济格局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京津冀都市圈作为环渤海城市群的区域核心和重要增长极,其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三大经济圈中,京津冀都市圈所处的环渤海城市群发展速度相对落后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以2013—2017年京津冀都市圈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中,北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直处于顶层;唐山、承德、沧州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廊坊和保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距核心城市较近,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天津经济》2008,(3):21-21
本刊讯为了进一步促进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合作与发展,推动落实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及相关工作,由天津市发改委倡议和发起,经过京津冀发改委共同协商、酝酿的“第一次京津冀发改委区域工作联席会”于2月18至19日在天津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发改委主任李亚力会见了参会代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为主旨,基于京津冀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现实基础,从发展模式的构建和平台的建设两方面出发探究京津冀智慧旅游发展模式,旨在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的京津冀智慧旅游发展模式,为区域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一般范式和实践指导,从而实现京津冀智慧旅游发展的深层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唐山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开发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当前唐山正面临着东北亚一体化加速发展、环渤海区域经济加速崛起、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启动实施等一系列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京津塘金三角将会成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建设经济合作示范区,要以曹妃甸为根基,面向日韩为主的东北亚国家,积极参与京津冀都市圈的分工协作,实现与北京、天津产业互动、互利共赢,在促进自身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他们加速城市转型提供机遇。实践证明,与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极大地加快了唐山市的,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深入推进唐山建设东北亚开放合作示范区,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为主旨,基于京津冀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现实基础,从发展模式的组织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两个方面出发探究京津冀智慧旅游发展模式,旨在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的京津冀智慧旅游发展模式,为区域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一般范式和实践指导,从而实现京津冀智慧旅游发展的深层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日,《解放日报》用两大版的篇幅,刊登该报组织的《专家访谈》,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介绍了京津冀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历史、现在和将来经济发展概况。参加这次《专家访谈》的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杜平、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陈剑、天津环渤海研究会副理事长谢让志、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长乐、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经济前沿》社长兼总编辑封小云。杜平、陈剑、谢让志等专家在访谈中阐述了有关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概况。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的唐山、保定…  相似文献   

17.
李灏  冯百侠  王宏剑 《科技和产业》2006,6(11):16-17,2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初见端倪。本文结合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跨区域协调机制、产业结构、交通体系和水资源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快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京津冀三地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目前已开始编写交通协同发展规划。去年12月,津秦高铁开通运营,极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随着京津冀高铁线路的发展,京津、京石、津唐、津秦、津沧等主要城市间,均能实现一小时内或一小时左右直达,形成"一小时都市圈"。到2020年,将初步建设成京津冀"一环六放射二航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都市圈将成为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第三增长极,为破解都市圈发展难题,创新、整合和协调各方资源,促进该区域整体发展,由京津冀三省市社科联与河北工业大学联合主办"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由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于去年底在天津召开.本次论坛以京津冀三地产业分工与协作、资源整合与协调、企业协同发展为中心议题,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单位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下面就本次论坛的一些新观点、新思维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资讯·大事     
新闻聚焦·政策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或将年底出台 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对外透露,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今年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