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祥 《南方经济》2009,(8):26-38
本文利用我国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29个产业2002—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集聚效应对于特定行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行业样本范围内,专业化集聚效应对企业资产规模扩张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多元化集聚对企业成长几乎没有影响。在分行业分析中,专业化产业集聚对基本原材料和装配制造业企业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资源依赖型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而多元化产业集聚对所有行业中的企业成长都没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在资源依赖型行业中甚至不利于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影响企业污染排放的内在作用机制,并采用2011~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工业污染数据库以及海关数据库整合的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在考虑环境规制因素后,中间品进口降低企业污染排放的结论依然成立,且环境规制强化了东部地区中间品进口的污染减排效应。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企业进口中间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降低了污染排放,但中间品进口的环境政策溢出效应并不能促进企业污染减排。研究结论有助夯实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微观基础,为从国际贸易视角实现污染减排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贞  王凯 《科技和产业》2014,14(12):83-88
利用中国31个省市2004-2010年食品业三个子行业面板数据,在产业集聚视角下对企业规模竞争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规模竞争力对食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促进效应,影响途径主要通过对效率改善的正面作用,技术进步效应表现出行业差异性。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效率改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以及综合TFP效应存在行业差异。进一步研究产业集聚对企业规模竞争力生产率效应间接作用发现:产业集聚一方面更有利于中小企业效率改善,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大企业获得技术进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实证检验中国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本文通过构造国民经济产业分类标准C门类制造业中类产业间共同集聚指数、产业内集聚指数等作为解释变量,同时控制专业化指数和企业规模来计量和解释不同产业集聚结构对劳动生产率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内集聚和产业间集聚都对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的表现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第三次工业普查的75万家企业数据,通过估计四个行业112个产业的生产函数,研究制造业的集聚经济特征、产业最优集聚规模及集聚水平的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集聚经济的存在形式为市级范围的本地化经济,省级范围的城市化经济虽然存在,但实际影响很小;企业层面规模报酬递减说明集聚经济更可能来源于城市经济理论所强调的技术外部性;随着集聚规模的上升,集聚经济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各产业存在一个集聚效应最大化的最优集聚规模,但实际集聚规模普遍远小于最优集聚规模;与最优集聚规模相对应,以指数衡量的产业集聚水平也具有内生性。  相似文献   

6.
在对现代服务业区域集聚专业化、多样化与集聚结构表征方法与测度指标选择度量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上述因素对产业经济增长效应、产业生产率增长效应及区域创新效应的相关性及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在特定经济空间集聚及带来的出口信息外溢是贸易中介推动企业出口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异质性理论框架下,文章通过匹配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数据库的企业层面数据,实证分析了贸易中介空间集聚及其沟通外溢性对出口边际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贸易中介空间集聚优势降低了出口企业生产率门槛值下限,并对高生产率出口企业选择间接出口方式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不同行业贸易中介的多样化集聚有利于提升出口扩展边际,而同行业专业化集聚则主要在于扩张企业出口规模;出口信息沟通外溢效应是集聚影响出口发展的核心中间传导机制,相对而言,基于面对面接触和交流的非正式信息外溢方式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扩展边际提升,而通过培训等可编码化的正式合作方式则促进了企业出口集约边际增长;一般贸易企业主要通过集聚型贸易中介拓展出口扩展边际,而加工贸易企业则主要利用贸易中介空间集聚外溢性促进出口规模增长;由于固定贸易成本较高,贸易中介空间集聚及其沟通外溢性对进入中低收入目的国的企业影响更为显著,而进入高收入目的国企业则对双方是否签订自贸协定更为敏感;成立年龄越小和所在城市规模等级越低的企业更倾向于利用贸易中介集聚及信息外溢效应促进出口规模扩张。文章不仅改进了新新贸易理论有关出口企业生产率门槛值的固有结论,也是对国际贸易是否会"去中介化"的初步回应,同时对中国企业优化出口方式与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西安市为例,运用规模系数和产业就业规模增长等集聚模型对城市工业部门集聚经济的存在以及产业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垄断程度及城市产业的多样化对产业增长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检验。得出产业的专业化及城市产业的多样化对具体产业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产业自身的垄断程度,对不同的产业将会有不同的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美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与传统制造业不同,服务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时空同一性使得对其集聚的研究必须从产业内的行业区域集聚和行业内的企业集聚两个角度去考虑。本文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赫芬达指数,分别对美国服务业的行业区域集聚程度以及各行业内的企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度量,并利用Elison和Glaeser方法测算了美国服务业的综合集聚程度和集聚结构。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传统的产业集聚理论,结合服务产品理论,对美国服务业的集聚特征、变化趋势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依此给出了相应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土产业集聚模式会显著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的溢出效应,但是鲜有文献在研究FDI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时考虑了本土产业结构与FDI是否相互匹配的问题。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首先分析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影响FDI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我国2008-2013年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如何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带来的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FDI都能够产生明显的外部性,产业集聚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受到地区差异、城市规模差异的约束。从整体上来看,相比于多样化集聚,本土产业专业化集聚更容易吸收和传播FDI的溢出效应,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明显。从分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产业多样化集聚提升FDI的溢出效应作用显著,而中西部地区FDI的溢出效应更多的受益于专业化集聚。从分城市规模来看,特大规模城市应该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而大中小三种规模城市则应该更多地专注于专业化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与产业集聚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理论讨论了关联效应、贸易成本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关系。具体从垂直跨国公司和水平跨国公司两个角度,阐述了FDI与产业集聚的相关性理论,进而用国内外案例进行了分析检验,基本结论是:优惠政策不再是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地区的开放度和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关联效应,才是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最主要的驱动力;低层次的地方专业化并不对吸引FDI有利。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产业的地区集中能够产生集聚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y)效应,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该文在现有集聚经济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包含企业异质性的集聚经济模型,分析了企业特征不同时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估算了江苏省制造业行业的区位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江苏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集聚经济效应受行业中企业数量、企业所有权等企业特征以及行业规模扩张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谢露露 《上海经济研究》2013,(1):99-106,141
随着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和劳动力流动性的加强,产业空间分布发生变化,对产业集聚效应也相应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地级市二位数工业行业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效应的确存在而且没有外溢到相邻地区,但这一效应随着产业空间分布的均匀而减弱。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必须有劳动力自由流动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崸  王斌会 《特区经济》2009,(9):224-225
产业集聚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应用区位基尼系数这一测度指标,对2002~2006年我国五大高新技术行业的集聚效应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较高,且整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也存在重电子轻医药等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连临港产业集聚程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聚程度的实证研究是产业集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采用了大连临港产业在技术溢出效应、降低交易成本效应、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和人力资源效应这四方面16项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大连临港产业2002年和2001年的集聚程度。从数值的比较上来看,大连临港产业的集聚程度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6.
李江  贺传皎 《珠江经济》2006,(12):61-67
产业集聚有利于发挥单一企业的外部经济效应,提升整体工业的竞争力,但其形成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工业企业的现状分布研究发现,深圳的产业集聚发展可分为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两种类型,这两类产业都或多或少地受一些空间集聚因素影响,其中企业间的联系、地方公共设施等因素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强势因素,而劳动力、土地、区域品牌等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弱势因素。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为未来各行业的集聚发展提出指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对旅游产业的集聚问题涉及较少。本文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分析了大城市边缘地区旅游产业集聚的演变过程、影响因素与集聚机制。作者认为,资源禀赋与区位因素是大城市边缘地区旅游产业集聚的原始动力,而制度因素的介入形成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循环累积效应,市场因素则是大城市边缘地区旅游产业集聚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收支及相关活动是产业空间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和保障,能够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集聚度、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本文从投资和消费的变动两方面分析了财税政策激励对产业集聚效应的作用机理,此外,文章指出我国当前财税政策在产业集聚作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财政激励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两方面提出促进产业集聚优化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集聚下的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产业集聚来考察安徽应该将哪些产业作为承接的重中之重。研究分四部分进行。首先是本文的前言。主要阐述了研究意义及思路,并回顾了有关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二者关系的文献。其次是理论分析部分。提出要将发展产业集聚作为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探讨了产业转移在集聚效应下的动力机制。接着是实证分析部分。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39个行业代码为两位数的工业门类的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定,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各个产业的集聚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并以此为依据得出安徽的可承接产业。最后总结了全文。  相似文献   

20.
孟寒  严兵 《世界经济研究》2020,(4):95-106,M0004
文章以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探究产业集聚如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论表明:第一,产业集聚能够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且这种促进作用对市场寻求型OFDI更大,集聚区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主要是开拓市场,并没有造成"产业空心化"的问题。第二,集聚区内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越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越高,表明地区-行业内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向"溢出效应"。第三,产业集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要小于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作用,并且对民企和中等规模企业"走出去"的促进作用更大,集聚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第四,生产率提升是现阶段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作用渠道,中国产业集聚可能存在国内产业转移、国外寻求市场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