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为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通过构建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生态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适宜性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基本适宜、较不适宜及不适宜5种类型,其面积分别为65.92km2、127.72km2、119.60km2、54.87km2和9.21km2;同时位于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基本适宜的低丘缓坡资源占研究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低丘缓坡资源总面积的86.88%。从生态学角度构建的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合理,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低丘缓坡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低丘缓坡土地合理开发利用能有效保护优质耕地、缓解用地矛盾,但作为开发项目,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故研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松滋市2012年度低丘缓坡开发项目的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定量反映开发过程各个方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生态足迹为97 962.63hm2,占总生态足迹的98.12%,是影响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消耗的关键因素;机械、占地、废弃物的生态足迹分别为1 082.7hm2、790.11hm2、3.00hm2。据此提出减少材料消耗、降低能耗等减少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合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评价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方法:以GIS为系统环境,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地理空间过程,“生态位”确定元胞邻域之间的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结果:模型运行得出了安宁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的等级图谱,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低丘缓坡区域的东北部,模型运行有效。研究结论: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运行结果生态意义明确,适用于生态保护为目的的同质性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评价、优化和编制低丘缓坡专项规划方案奠定了很好基础,也为类似的山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部五省低丘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 开发利用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科学分析了中部低山丘陵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中部低丘缓坡区存在着开发利用方式简单、开发目标单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交通条件差、工程性缺水普遍、工程后期管护乏力的问题.因此,中部低丘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应统筹规划、合理选择开发利用模式,在开发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蓄引水设施和对外通道建设,发展节水型农业,改良土壤,强化工程管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江西省共青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保护耕地和生态资源的压力日渐增大,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出路在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总体思路是,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结合实地测绘,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结合引进的企业项目性质选取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投入产出较高、占用耕地少的连片地块,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采用SWOT分析方法,在厘清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通过AHP方法对SWOT分析的各项因素进行权重测算,研究表明:(1)在综合开发的不同阶段,其战略策略的侧重是有所区别的,初中期以SO策略为主导,中后期更应重视SO和WT策略,到了开发末期战略的侧重点应转向ST和WT策略;(2)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发涉及生态问题、城镇布局问题、土地建设成本与供地率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技术体系和技术规范,制定差异化的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政策,避免低丘缓坡的盲目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是全国首批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的试点省份之一,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省份,落实占优补优、占水补水的政策,必须搞好"补改结合"试点,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城乡建设则要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事实上,即使在近期整体经济下行的形势  相似文献   

8.
当前土地资源稀缺已成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除了做好现有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推动其百万亩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势在必行.以浙江省永康市为例,针对目前土地利用实际,对其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了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及开发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合理开发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搞好区域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发挥地区经济优势,加速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区划部门今后的一项主要任务。 1985年杭州市政府决定,把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下称丘坡地),作为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突破口。 从我县实际情况看,丘坡地比较集中在沿富春江两岸和杭新公路两侧(下称“一江一路”),应该把这个区域作为本县的突破口,建设一批永久性的经济林、果、笋的商品基地、服务城市、致富农村  相似文献   

10.
低丘缓坡处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区域,也是农业发展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宝库.该文评价了浙江省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贯穿一条主线、把握四个突出、构建三大体系”的低丘缓坡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基本思路.根据浙江省低丘缓坡资源分布和农业发展特定的格局,提出了全省4个基本低丘缓坡区域类型的集约利用路径,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浙江省低丘缓坡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龙岩市土地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其中低山面积占总面积的78.6%。近年来,为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龙岩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独辟蹊径,把解决发展用地的注意力放到科学合理开发低丘缓坡地上来,引工业上山,建梯田工厂。这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索浙江省开化县城关工业区低丘缓坡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的思路与方法体系。研究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综合指数评价法、GIS和土地整理工程计算法则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低丘缓坡开发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体系,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策略。宏观层面建立用地选择评价基准模型和用地可建评价修正模型,确定低丘缓坡开发的用地评价分区;微观层面采用工程精算的方法,精确修正边界,控制时序容量,把握建设细节。研究结论:必须将用地选择评价和用地可建评价相结合,宏观策略与微观策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才能实现基于生态安全、工程经济与社会和谐价值目标的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低丘缓坡垦造耕地的碳损失估算——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覆盖(LUCC)是导致全球碳循环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是一个低丘缓坡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紧张的今天,低丘缓坡作为后备资源也成为了开发利用对象。然而,现实中对低丘缓坡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的问题,同时,低丘缓坡垦造耕地还会对当地的碳循环产生影响。本文在对低丘缓坡垦造耕地造成碳损失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文献结果元分析法,结合义乌市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宜义乌市低丘缓坡垦造耕地的碳密度体系,通过计算发现,低丘缓坡垦造耕地是一个碳损失过程,义乌市6122.64公顷的面积上碳损失达49568.37吨,但低丘缓坡垦造耕地所带来的碳库损失可以通过人类活动得到部分弥补。  相似文献   

14.
丽水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作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列为全国首批试点,面对“两难”困境,通过“逐步试点、稳步推进”的方式,坚持“生态优先、保建并重”的原则,形成了独特的“丽水经验”。主要成效: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客观需要,探索出一条保护耕地、拓展空间、促进发展的新途径。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原则:规划先行、生态优先、有序开发、部门联动。支撑机制:保护优质耕地机制;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规范监管机制;以生态化评审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以示范效应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五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一、近年来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的概况 1983年以来,我们在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中,曾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就是杭州今后进一步综合开发农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经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突破口和主阵地在哪里?经对全市不同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战略地位的分析,看出全市可开发利用、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从山脚线向上到海拔250米,坡度在25度以下的低丘缓坡地。全市共有山地1660.81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5.55%。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浙江省德清县按照“区划-规划-实施-样板-开发”的科学程序,根据不同区域经济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山丘坡地资源,建立坡地资源农业综合开发5种模式,致富了山区农民。总结了抓政策、抓科技、抓服务、抓市场的开发利用坡地资源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大陆岸线资源的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岸线资源是21世纪"海洋世纪"重要的国土资源,科学、合理的岸线资源评价有利于沿海开发战略的制定,能够提高岸线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研究方法:利用遥感和GIS手段,建立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为导向的岸线资源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浙江省大陆岸线资源进行空间特征分析。研究结果:浙江省大陆岸线中,生产优先开发岸线占4.9%,生产适度开发岸线占10.3%,生活旅游岸线占21.9%,生态保护岸线占1.5%,储备岸线占61.4%。研究结论:(1)平湖市与海盐市交汇岸段、宁波市甬江口以南至北仑北岸岸段、象山港沿岸的宁波市区岸段以及象山县岸段等建港条件优良,适合生产优先开发或适度开发;(2)海盐市东部部分岸段、慈溪市西北部岸段等适合发展城镇或旅游开发;(3)象山县东部部分岸段、三门县中部部分岸段等由于生态服务价值特殊,需要严格保护。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识别全国建设用地爬坡潜在重点县域,服务国家低丘缓坡开发用地宏观管控。研究方法: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利用人口普查、数字高程模型和建设用地遥感解译数据,建立识别框架开展识别,并借助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距离等方法对识别结果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识别框架分人口集聚势能、人均用地门槛和用地比率门槛3方面要素,共计9项判别指标,被识别县域须同时满足所有判别指标要求;(2)共识别出潜在重点爬坡县域311个,它们整体具备人口密度较大、坡地建设现象较普遍、建设用地需求较旺盛的统计特征;(3)潜在重点爬坡县域绝大部分位于东部季风区,尤其集中于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研究结论:在全国范围上统筹指标体系,判断县域建设用地的爬坡迫切程度和潜力,可为深入谋划低丘缓坡开发用地指标的区域分配政策提供基础参考,有利于重点区域推进实施集约式爬坡和防止建设用地增量浪费。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呼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区内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对保护生态旅游业的开发原则、开发项目、旅游管理、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病"各种弊端逐渐显现的当下社会,国家提出了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把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理念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这与农村旅游经济开发具有诸多契合之处。本文在阐释城镇化建设与农村旅游经济开发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二者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进行梳理,并立足当前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的现状提出一些参考对策,力求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旅游经济开发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