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会计资料承诺制是指被审计单位对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做出的一种社会承诺制度,审计实施前,让被审计单位填写《被审计单位承诺书》,促使被审计单位真实、完整地提供财务会计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以作为界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一种证据。因此,实行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承诺制是十分必要的。本人就实行会计资料承诺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会计资料承诺制是指被审计单位对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作出的一种社会承诺制度。被审计单位填写会计资料《承诺书》,是被审计单位就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向审计机关作出的一种承诺,是其社会承诺制度的一种实现形式。被审计单位向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提供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仅给审计实施造成困难,而且容易导致审计结论、审计结果的偏差,增大了审计风险。鉴于此,审计实施前,让被审计单位填写会计资料《承诺书》,促使被审计单位如实、完整地提供财务会计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以作为界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一种证据,是十分重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会计资料承诺制是指被审计单位对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作出的一种社会承诺制度。被审计单位填写会计资料《承诺书》,是被审计单位就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向审计机关作出的一种承诺,是其社会承诺制度的一种实现形式。被审计单位向审计机关...  相似文献   

4.
为规避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检查风险,葫芦岛市审计局于2006年开始,在要求被审计单位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作出承诺的“单向承诺制”基础上,实行“双向承诺制”。即:在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上,由审计组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和被审计单位干部职工公开承诺,在审计期间遵守国家法律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如发现审计人员违反上述承诺,被审计单位的干部职工可向审计机关反映、举报,审计组同时提供举报电话等反映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四十一条“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承诺制度”,“要求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其他相关情况作出承诺”,旨在分清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完善审计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对此,笔者并不认同,现就此谈一点个人看法。一、现行的审计承诺制度,仅仅是一种形式,是为承诺而承诺,在审计工作中并不能收到预期效果,达到预期目的。根据《审计法》有关条款规定,凡属于国家审计范围内的所有单位财政、财务收支,都必须接受审计监督,所提供的会计资料,都必须是真实、完整的,这是法定责任…  相似文献   

6.
会计资料承诺制是指被审计单位对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做出的一种社会承诺制度,审计实施前,让被审计单位填写《被审计单位承诺书》,促使被审计单位真实、完整地提供财务会计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以作为界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一种证据。因此,实行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承诺制是十分必要的。本人就实行会计资料承诺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会计资料承诺制应解决好会计委派制存在的矛盾。由于实行了会计人员委派制,政府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向单位派出会计人员。并承担起单位会计核算和管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是如何把握评价尺度,明确经济责任。一、审计评价必须围绕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评价事项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综合的评价。领导干部任期所在部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是:预算的执行和决算情况或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预算外资金收入、支出和管理、专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值增值、以及与上述内容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而作为与之紧密相连的审计评价,也应紧紧围绕其进行。实施领…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书面要求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其他相关情况做出承诺。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组还可以根据情况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书面承诺要求。这种承诺称为承诺制。应该说,审计机关建立健全承诺制度,是规范审计工作的需要,是审计操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被审单位提供会计资料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承诺制不具有法律与经济责任,而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及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业务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这一定义表明,经济责任的审计分类是按照审计客体划分的,即个人责任和法人责任;而法人责任则是对其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审计来确定的;并且从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地位看,广义的财务收支又包容了财政收支。由于这两种审计分类的客体相同,内容上存在统一性,因此,财务收支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基础,也就是说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主要通过对其所在单位、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21条规定,各级审计机关都初步建立了承诺制度。这对规避审计风险,规范审计操作,促使被审计单位如实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与审计有关的其它相关资料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承诺制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加之承诺制本身存在的不足,致使承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亟待改进与加强。 一、承诺制只有要求,没有相关配套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致使承诺制达不到其应有的目的。实施承诺制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陈彬 《甘肃审计》2002,(4):31-31,45
“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审计工作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日渐重要,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审计风险也就不可避免存在着。社会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为规避风险率先提出了承诺制。国家审计同样为了规避审计风险,也实行了承诺制。也就是说,为了明确被审计单位与审计风险,也实行了承诺制。也就是说,为了明确被审计单位与审计机关的审计机关承诺的制度。在送达审计通知书的同时,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书面要求,被审计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应当按照承诺书的要求做出承诺。就此,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书面要求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其他相关情况做出承诺。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其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应承担的主管责任;二是对自己在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中的个人行为应承担的直接责任。然而,无论是评价其主管责任还是直接责任,都必须从审查其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入手,这就是“因人而事”;但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标是评价领导者的责任,因而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实施审计后,又必须对其有关经济责任进行评价,这则是“由事及人”。总而言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自始至终“着眼于人”。在具…  相似文献   

13.
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党和国家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光荣使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人格化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同时也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化和提高,因此其文书格式、审计风险都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弥跃旭 《审计文汇》2006,(12):11-13
计算机审计是指基于计算机进行的审计活动,即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将计算机作为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计算机应用系统实施的审计,包括系统审计和数据审计。  相似文献   

15.
问责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之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存在的一个缺陷及改进的意义 尽管《审计法》、《会计法》等财经法规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违规行为有问责到人的条款和要求,但是,在现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活动中,审计机关基本上对查出的问题是不问责的。除涉及严重违纪和违法行为,对单位的重大财政财务收支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仅到单位至。笔者认为,这样做虽是必要,但又是不  相似文献   

16.
一是立项依据不同。财务收支审计立项依据为本局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经济责任审计依据为本级人民政府的审计指令或同级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的委托。二是审计时间范围不同。财务收支审计只审一个年度的会计资料;经济责任审计要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会计资料。三是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员提供的资料不同。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审计机关主要承担对政府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应进行审计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国家审计机关有要求被审计单位提报资料权、对被审计单位检查权、  相似文献   

18.
潘骏 《现代审计》2004,(3):40-41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所负责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以及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涵义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机关通过对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后,对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及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本人任职期间完成经济指标、遵守财经法规、廉洁自律情况等,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对其应负经济责任而作出的结论性评语。  相似文献   

20.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或其他审计组织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的法人代表,或履行法人代表职责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一项独立性活动。其审查内容主要包括:法人财产及其净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业务经营活动及与之有关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合规、合法性,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及有效性,以及所应承担的其他经济责任。 一、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应遵循的原则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遗多不规范现象。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