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正刚 《嘉兴学院学报》2011,23(1):27-31,86
根据王国维的人生轨迹和相关诗文论著,论述了王国维诗学建构的内在动力:“忧生”乃是一种对个体生命乃至整个现实人生的人本忧思,它是王国维学术活动、诗学建构的思辨基点。并分析了其忧生情怀形成的内、外因素及诗、文表征  相似文献   

2.
王向峰先生不仅是著名学者,也是一个诗人。相比于他的学术资质来说,他生命中的诗性精神更具根本性,也更有审美意义。这种诗性精神不仅内含在他的学术研究中,也体现于诗的创作中,情理交融、自然善感是他的诗的特质和表征。这种诗性精神既源于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源于他对自然的喜爱和热衷社会活动,更源于他对个体生命价值和人格理想的追求、实践。  相似文献   

3.
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质量的提升,是个体对于幸福的追求。我们不仅提倡对学生的生命关怀,承担社会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同样需要生命关怀的呵护。笔者通过介绍我国农村地区教师生存状况的艰难,分析了农村地区教师培训中缺乏对教师个体生命关怀的问题,力图从几个方面重建生命关怀,使得教师真正得到个体生命所需要的教育,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4.
1916年是王国维学术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他后半生学术取得辉煌成就的起点。而这个起点与一封信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这封信前因后果的阐述,对王国维进入哈园这一个敏感而具有争论性的问题,提供一点史料,供研究者们考辨。  相似文献   

5.
毛姆在小说中倾注了其对生存和死亡的关注,他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表明自己始终坚持的生死观——死亡与生命如影相随,个体却能在一个上帝神性消弭的年代直面死亡,摆脱死亡恐惧,重建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陈邦怀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曾与王国维先生有过较为密切的交往。陈邦怀写给王国维的这些信件从未发表过,其内蕴丰富,均为学术问题探讨。信件反映了两人间真诚的学术交往,以及王国维先生以平易的态度扶持后学的大师风范。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人本—艺术美学的结构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指出,王国维创立了迥异于西方,却又中西合壁、古今融会的中国人本—艺术美学。作为一种准体系结构,其内含为“天才说”、“无用说”、“古雅说”与“境界说”四大板块,而他的再创性贯穿与依次展开的各个板块,处处用艺术美学的语言诉说人生的沉郁、凄美与醒悟。这种人本—艺术美学的学术意义在于文的自觉,人的觉醒和论的独立。因此说王国维对中国现代美学与中西美学关系走向的世纪性深远影响,在以后或许会更强烈地显现。  相似文献   

8.
陈鸿祥 《嘉兴学院学报》2003,15(4):43-48,61
王国维“丙辰归国”,是再创他后半生学术辉煌的新起点。作者从相关史料、王国维书信及其他遗稿,确证他归国后曾任“仓圣明智大学”的“经学教授”,并拟写了“以‘旧’名于天下”的“大学章程序”;而《经学概论》,则是他作为“新经学大师”留给我们的宝贵学术遗产,应当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9.
追溯自20世纪初章太炎以来,国学兴替之成败得失的历史,从近现代学术文化变迁大势中,实事求是地论述了王国维作为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的学术实践,从内容到方法都有别于一般"旧式学者";并以其令人折服的学术成就,显示了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新史学的开山,更是20世纪国学新路之引领人。  相似文献   

10.
路遥的作品在个体生命与历史理性的冲突悲剧中,透露出对人的存在状态的深人体察,以及对人的生存价值的深切关注,洋溢着浓烈的平民意识与平民情怀。这也正是其作品震撼人心并获得永久生命力的缘故所在。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巨灵。他的成功,不仅在于他在高层次的起点上确立了宏丽的学术思想,而且在其学术思想里面,涵蕴着一种“死亡意识”,尤以他的《人间词话》为甚。天才者,痛苦是也,惟其痛苦,名乃副实。此实与彼“死亡意识”契合,得以使死亡上升至形而上的哲学之维。显然,王氏的“死亡意识”受到了叔本华死亡哲学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是非常的微不足道,以至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王国维难题"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这个悖论的产生是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中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在、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立、矛盾所致。王国维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最早自觉发现了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这种矛盾并中西求索以解决之,其成果便是时空交融、意与境浑、入内出外的境界论时空美学。其实,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就是对中西传统文化、现代主义进行的现代转化,从而使他的美学超越了美在形式、美在社会实践的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范式,而进入美在生命时空的美学与哲学前沿。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王国维难题"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这个悖论的产生是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中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在、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立、矛盾所致。王国维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最早自觉发现了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这种矛盾并中西求索以解决之,其成果便是时空交融、意与境浑、入内出外的境界论时空美学。其实,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就是对中西传统文化、现代主义进行的现代转化,从而使他的美学超越了美在形式、美在社会实践的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范式,而进入美在生命时空的美学与哲学前沿。  相似文献   

14.
青年的的创业除了对物质的追逐外,更深层的原因是满足生命前行中的一切愿望:实现自我的最大价值:触摸心中神圣的理想;测试弱小生命挑战未知和巨大恐惧的勇气。物质只不过是衍生产物。只是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物质逐渐成为生命价值的衡量标准,也是世人所谓的身价。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小说《路的尽头》中的拉奥孔塑像象征了人物霍纳的生存困境:在后工业社会工具理性束缚下无法实现个体的情感和价值。霍纳经过三个阶段的精神历险后,最后通过写作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并取得与他者沟通的途径。巴斯在小说中所指出的生存困境和暗含的解决办法,对人们思考当下的生存状态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刘韶 《企业家天地》2012,(12):139-140
尼采关学思想的要义是为人生而艺术,他认识到生存是充满苦难的,古希腊人借助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发展而来的悲剧艺术,使人生变得壮丽,酒神精神乃至强力意志成为人的生命之本质规定,他的悲剧美学思想,体现出对生命的肯定和辩护。  相似文献   

17.
近代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和理论的大潮中,王国维是开风气之先的重要人物,罗振玉、王国维先后主持的《教育世界》也是清末推介、出版西方新学的重镇。王著《教授法》是国人最早撰著的(全科)教学论专著之一,它的重新发现,为研究王国维学术起步期的思想资源、学术理念提供了可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胡德海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是他毕生努力的学术领域。他的教育学思想博大精深,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他高度重视教育基本理论在教育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矢志不移地坚守教育基本理论的学术地位,并致力于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话语与体系的构建,在他的教育学学术思想中始终流露着爱人、尊重人、关心人的情怀。学习胡德海先生的教育学思想,就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关心公众利益。要坚持批判的立场,坚守自身的学术品格。要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尊重生命价值。要有浓烈的、坚定的学科意识和学科担当。  相似文献   

19.
东晋末年的陶渊明,其探求人的生存本体和寻求诗意的栖居成为时代精神的指向;陶渊明终其一生所围绕的中心问题是向生命本体的回归和对生命真性的追求和体验。而陶渊明以为本体的自然生命,也是他的诗歌本体。他以诗歌为人类立传,为人类的生命找到一种“真理”.一种自然的意义,一个大的意义空间。这种意义对一个物质化和技术化的时代是没有意义的,而对于人的生命本身,则是终极的永恒的意义。陶渊明的诗歌和人格都是超时代的。  相似文献   

20.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海明威一篇独特的小说,精心刻画了一位挣脱现代生活的种种羁绊而成长起来的硬汉形象。前期的麦康伯有钱却懦弱,显露出性格上的胆怯与人格上的卑劣,展现了战后"迷惘"时期表面的浮华和喧嚣,金钱的腐蚀与欲望的诱惑构筑起生存的陷阱,让人失去了尊严与自由。转变后的麦康伯勇敢而独立,认识到只有那些直面命运的悲剧而保持优雅风度的个体才能洞察到生命的本质与价值,成为现代生活中真正的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