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农村公共品供给差异与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地区财政能力和公共品支出的不对称,我国各地区农村公共品的国际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2009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状况的分析,发现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和均等化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排在前十名的大多是中部和东部地区,而排在居后位置的大多是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财力与农村公共品的支出需求存在较大的不对称。为改变这种状况,应当建立和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走农业联社、集体农庄化的道路;有针对性的加大政府对各地区农村公共品的投资;多渠道多方面加大对农村公共品建设的投资。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乡、村两级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减少,公共品供给能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在目前中央及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完全依靠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的大幅度增加或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减少城市公共品的供给来解决这个问题均不太现实。解决之道就是要在提高供给效率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拓宽供给渠道,实现农村公共品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韩建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1):5-7
目前,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还很不合理,一方面基础建设类公共品供给过剩,另一方面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公共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这又与中国实行的财政分权式改革以及由此造成的公共品供给激励差异有关。解决以上问题要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变革现有的官员考核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温来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7)
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项目、分比例承担外部效益显著类农村公共品供给职责,在初步增加农村公共品投入,缓解供需矛盾的同时,又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央政府的职责是制定实施国家公共服务标准,实行转移支付,实现地区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根据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分析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并且根据原因分析合理的对策.改变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局面,加快农村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环境下,存在着制约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本文从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农村公共品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通过分析公共品的功能,提出了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的命题。本文进一步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还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实证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反思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演变:一个建设性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差距拉大,三农问题凸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缺失和低效率造成的。形成这一局面的根源是制度性的,而公共财政体制设计的缺陷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长期发展来看,农村自愿集体行动秩序的拓展受到抑制可能是更加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多元化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演进的分析框架,并针对性地讨论了若干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地方公共品资源配置的横向制度安排以政府为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确立,财政不断退出竞争性领域和私人品供给市场,巩固和加强其公共品的供给职能。分税制的实行和财政分权的进行使地方政府拥有了独立的地位和自主预算权,但是地方政府并非地方公共品唯一有效的供给主体,私人部门和投资在我国地方公共品的供给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税费改革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欠发达地区公共品供给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存在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税费是农村公共产品的总体补偿价格.作为地方性的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供求机制的理顺和价格的合理形成与制定,直接关系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农民福利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本文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切入点,从分析农村税费改革的直接和最终诱因出发,剖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弊端,指出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需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的研究大多是从现实中寻找答案,缺少深入规范的理论分析。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将非均衡经济学中的理论分析方法引入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中,给出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不足的理论模型,并建立计量模型,用1989-2003年的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发现: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财政的预算约束和政府对农民偏好的不了解。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王国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1-3,39
阻碍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表现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失衡;同时,政府将有限的财力和公共产品的大部分投向城市,形成了公共产品供给的城市化倾向,这又表现为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失衡.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期短缺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因此,作者提出了必须关注农村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体系等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财政性教育投资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杰长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10):10-13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 ,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投资在为全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方面都起着主导作用。我国财政性教育投资严重不足 ,而且教育投资结构很不合理 ,因此必须改变教育投资观念 ,切实、稳定增加财政的教育投资 ,优化财政教育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15.
公共品视角下的审计委托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审计委托模式是造成“独立审计不独立”,进而导致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现代企业的“社会企业”特征,使会计报表及其审计信息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审计失败很大程度上是会计报表审计信息这一公共品私人供给模式的失败。公共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决定了其公共供给模式较私人供给模式更有效率;税务机关作为特殊的公共部门,令其作为会计信息审计的委托人在独立性、激励和实践上更具优势。当然,会计报表审计的税务机关委托模式作为一个新的审计委托模式,其制度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义务制教育的公共产品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贞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4):10-13
目前,我国将九年义务制教育作为地方性公共产品,主要由地方财政提供资金,这种体制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对中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论据,论证应将义务制教育作为全国性公共产品,由中央财政提供资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泰州市经济发展及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但由于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及人口素质的差异,客观上形成了局部农村劳动力赋闲与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并存的现象,因此,本文探讨泰州市农村劳动力供给情况,结合劳动力转移进城实际障碍,分别从劳动力素质、政府职能、权益保障方面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Alessandro Balestrino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0,7(4-5):463-478
In contrast to what used to be conventional wisdom among economists,several recent contributions have shown that in-kind transfersschemes can be welfare-improving in the presence of distortionarytaxes (usually, linear taxes or a general income tax). In thisnote, we extend previous work by considering the most generaltax system compatible with reasonable information constraints,i.e. a mix of linear indirect and non-linear direct taxes. Threemain results are noted. We find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a mixedtax system (as opposed to the non-linear income tax alone): i) not only encouraged but also discouraged goods satisfy a conditionfor the desirability of public provision; ii) there is a tendencyfor the optimal level of in-kind transfers to be lower; iii)there is a basic equivalence between uniform and income-contingentin-kind transfers. We also show how previous results can be derivedas special cases of ours and others have to be modified to accountfor the mixed tax syste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