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处福建西北隅的闽江上游山区,崇山起伏,溪流纵横,物产资源丰富,为该省木材、茶叶、纸等大宗产品的主要产区。近代以降,山区商品经济曾一度繁盛,颇见长进,但很快又趋于衰落,山区经济愈加破败。笔者认为,一个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既受制于它生存时代所提供的历史、社会条件,亦受制于它生存空间所提供的人化自然条件。因此,本文拟从三方面来探究近代闽江上游山区商品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商品生产是一个历史范畴.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就其历史形态而言,可大别为小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我们在《近代闽江上游山区的商品生产》①一文中,曾着重探讨了近代闽江上游山区商品生产在量上的扩展以及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状况.本文则拟集中探讨近代该地区小商品生产的发展状况,剖析其组织形式,生产水平及与商业资本的关系等.以期对近代闽江上游山区的商品生产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刘孝兴 《发展研究》2006,(11):40-41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有着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及贸易的优越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茶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有口皆碑。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名列中国十大名茶,故福建有“世界乌龙茶故乡”美誉。然而福建茶叶在品牌建设上却不尽人意,虽有名茶,市场表现却值得深思,甚至沦为茶叶加工的原料茶。福建茶叶的品牌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清流县位于福建西部,武夷山南侧,九龙溪上游。全县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现有15个乡镇,111个行政村,1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1.9万。有丰富的矿产、林业、山地、水力、农副产品、劳动力资源。在经济建设中,我们全面分析县情,提出了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目标,制定了“立足资源,外引内联,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战略措施上,大力发展市场取向的商品经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茶叶市场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口通商后,受国际市场需求拉动影响,茶叶畸形发展,茶叶外销量猛增,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出口价值占据外贸总值的一半以上.茶叶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借助于市场,才能顺利实现产销的有机结合.虽然近代中国茶叶市场体系不完善,功能不健全,但市场结构的多层次性与功能的发挥仍然使生产与销售得以沟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得以衔接.近代茶叶市场,可分内销市场与外销市场两大类,外销市场又分为以产区为中心的初级市场,以茶埠为中心的周转中级市场及国际承销市场.无论是外销市场还是内销市场,各级各类市场分工明确,相互衔接,最终实现了茶叶从产品到商品,再到消费品的转化.研究茶叶市场结构与功能及其不同市场主体人们的活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对当前面临入世的中国茶叶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区域性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以近代福建地区为中心》①(以下简称《区域》)是湖南岳麓书社2004年推出的“南强史学丛书”之一,是厦门大学历史系著名学者戴一峰先生多年从事近代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成果结晶。全书共分五篇:人口迁移与地区社会经济变迁、闽江上游的经济与环境变迁、福建农林业经济、区域城市的发展(厦门)以及商业、商人群体和商贸网络。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近代福建区域内的人口、环境、城市、经济以及区域内经济活动的主体——商人及商人群体——研究,研究的主线始终是在区域的前提下探讨社会经济变迁。该书充分体现了作…  相似文献   

7.
福建产茶历史悠久,茶区辽阔,气候适宜,制法精巧,风味独特,质量优异,久负盛名。唐朝以后,武夷岩茶便成为福建的极品。明清以降,“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安溪靠近厦门,出口方便,茶价又较便宜,因此,武夷岩茶的市场逐渐为安溪茶所代替,安溪茶开始在福建茶叶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抗战时期,福建茶叶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主要表现在种植面积的缩小,产量、质量的下降,对外运销的停滞等方面,而安溪茶叶生产则有不同的表现。笔者通过对安溪县档案材料的调查,对抗战时期安溪产茶的几个侧面作一初步剖析。  相似文献   

8.
闽江上下游经济的倾斜性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江上下游经济的倾斜性联系陈支平闽江是福建最大的河流,在古代交通条件落后的情况下,闽江是沟通福建与外省以及闽北内地山区与福川沿海地区的最主要通道。随着明清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闸江上下游地区的经济往来渐趋活跃,商业联系相当密切。然而,在这种日益增强的经...  相似文献   

9.
茶叶的流通贩运和市场销售是唐宋时期西南地区茶叶商品化的两个重要表现。就流通贩运言,既有区内流通贩运,又有区间流通贩运。如唐时彭州导江县西北的蚕崖关设有“茶市”(茶关),便是民族间贸易的集中地;宋代永康军等地的茶叶市场成为蜀地重要的茶叶集散中心。茶叶的区间流通贩运主要是将川茶销往北方及吐蕃等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官府榷茶的影响,宋代西南地区茶叶的区间流通贩运经历了由商人贩运到官府押运的变化过程。而唐宋时期西南地区茶叶的市场销售又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茶叶市场网络的形成,二是市场交易量大。茶叶的流通贩运和市场销售,进一步促进了当时本区茶叶的商品化,不仅有利于当时本区茶叶市场的培育和茶叶的规模化生产,而且扩大了西南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交流,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10.
龙门滩引水枢纽工程,位于福建省德化县龙门滩镇境内,是泉州市“七五”、“八五”期间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开启了福建跨流域引水之先河。工程在闽江水系大樟溪支流'『产溪中段的龙门滩峡谷筑坝蓄水,开凿一条3公里的隧洞穿过分水岭,将水引入晋江水系东溪支流湖洋上游锦溪河段,是一个跨流域北水南调,梯级开发,集引水、发电、灌溉、养殖、旅游为一体的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土旷人稀”,清初统治者面对战后“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的四川,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垦荒措施,积极鼓励各省民人入川落籍垦荒,于是出现了清初近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这次移民运动除湖广省外,还包括广东、福建、江西、陕西、贵州、安徽、山西等十数省份。就移民数量而言,广东移民人数仅次于占首位的湖广省,如金堂县,楚省籍约占37%,粤省籍约占28%,闽籍占15%,其余各省籍共占20%。广东移民人数在某些州县甚至超过湖广省,如简阳县的粤省籍占49.5%,而湖广省却为31.9%。清人彭遵泗对乾隆18至20年入川移民数统计结果为:南、湖北4463户,广东1279户,江西534户,广西81户,福建17  相似文献   

12.
如今,在京城提起“武夷花园“人们己经耳熟能详了, 成功开发“武夷花园”而轰动京城房地产界的北京武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 1999年以“武夷现象”缔造了京城楼盘的热销神话之后,紧接着又推出Ⅱ区紫荆园、牡丹 园、月季园。“武夷花园”之所以能在京城热销,这与其 公司的经营理念密切相关。武夷业绩骄人,名声鹊起,吸 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购房者的目光“武夷现象”之所以 形成并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应归功于“武夷人”对市场定 位的敏锐捕捉、对品牌战略独特的见解,以及“武夷人” 凝聚的巨大开拓力、引领武夷走向精品名牌之路。…  相似文献   

13.
吴俊清 《生产力研究》2002,(6):22-23,30
从社会———经济形态来说 ,商品 (市场 )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明末以前的小商品经济和明末以来的二元商品经济 (指近代小商品经济与近代畸形的资本主义经济 )统称为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出现 ,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 ,但其间商品经济的性质和遭遇的特殊性使其构成一个较为独立的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论近代华北商品市场的演变与市场体系的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近代华北商品市场的演变与市场体系的形成张利民市场是商品生产和流通的表象,其属性、规模和体系是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喀变而发展变化的。我国开埠通商后,华北的商品市场同全国一样,随着内外贸易繁荣,近代工业振兴、交通运输变革、商品经济发展而有所变化,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5.
股票在近代中国的出现,是股份制这种现代企业组织方式在中国出现后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和信用制度有了相应发展高度后的产物。它的规模以及在社会中涉及的范围和层面需要有一套市场经济规则与之相配套。近代上海证券市场上三次股票买卖高潮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就是影响中国早期证券市场发展的因素。“信交风潮”表明,在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出现期贷交易带有极大的不成熟性和历史局限性,加上市场交易的不规范和投机过度,必然以市场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6.
近代闽江航运业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闽赣边界的武夷山脉,由西北向东南横贯全省,流经省内三十四个县市。其水系河流总长2,872公里,流域面积6,0806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一半,对福建经济发展影响甚大。近代,随着位居闽江尾闾的福州开辟为通商口岸,随着闽江流域商品流通的发展,闽江航运亦随之有所发展并呈现若干特色。对此,本文拟作一初步探讨。舛误之处,还望专家赐教。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布局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考察资源、人口。市场与宋代福建手工业布局的关系,以便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宋代福建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从资源分布的角度考察宋代福建手工业的布局。 手工业的自然资源可分为矿物资源、森林资源、农业资源三大类。《宋史·地理志》说福建“有银、铜、葛越之产,茶、盐海物之饶”;《宋史·食货志》说福建“山林险阻,连亘数千里”。可见宋代福建这三类自然资源都很丰富。下面就来看看这些资源的分布如何制约着当时福建各手工行业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元代福建的泉州港是世界著名的大港,因此,元代福建商品经济的发达闻名于世。福建是 多 山省份,粮食生产不足以供民食,在许多人的眼里,福建是一个落后的省份。那么,元代福 建商品经济的发达是因为泉州港东方第一大港的地位使之成为中国与海外交换的中心、抑或 是由于本省商品生产的发达,推动了商品经济的交换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回答这个问题需要 考察元代福建的商品生产。但以往学者论述元代福建的商品生产,由于材料的缺乏,多与宋 代一起研究,名为“宋元时期”,其实多以宋代元。由于元代福建的方志皆已散佚,有关元 代福建的经济史…  相似文献   

19.
高然 《时代经贸》2012,(13):60-61
进入六月,与天气共同热起来的还有京城茶市。6月16日至19日,“2012北京国际茶业展”在北京展览馆盛大开幕。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拥有lOO多年历史的北京茶叶品牌以全新形象亮相本届展会,吸引大批观展者驻足,成为本届茶展上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20.
梅趣     
早在32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植梅的历史。商时,古人即以梅代醋,煨煮羹汤,青年男女抛梅定情的风俗已出现在中原大地。西汉初叶将梅树用于绿化。到魏晋、南北朝,梅花栽培更盛。梅树一般可活三五百年,甚至千年以上。南京市中山陵西侧的梅花山植梅400余亩,“名冠中国之首”,有“天下第一梅山”之誉,与江苏邓尉、无锡梅园、浙江超山并称“中国四大梅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