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次氯酸钠-铁碳微电解联用处理炼油厂RO浓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强 《价值工程》2015,(11):98-100
文章提出了采用次氯酸钠-铁碳微电解联用技术处理炼油厂RO浓水,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实验方案,得到了最佳实验条件,在次氯酸钠投加入量为440mg/L,氧化时间为40min,铁碳微电解pH值为4。此条件下废水CODCr由132.6mg/L降到46.35mg/L,去除率可以达到65%,实现了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鞠鹏涛 《价值工程》2015,(13):216-217
本实验根据高浓度有机农药废水的特点,采用经过两次铁碳微电解,处理该类废水。实验表明,当p H=3.5,停留时间为1h。一次铁碳微电解后水COD去除率20.54%,二次铁碳微电解后去除率为35.31%。废水经处理后的可生化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李荣寨 《价值工程》2015,(4):295-296
铝矿粉与副产盐酸生产的聚合氯化铝中重金属杂质和有机杂质往往较多,借鉴铁碳微电解原理,人为投加活性炭,创造铝碳微电解条件,用来去除聚合氯化铝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杂质。在采用铝碳比1:1,动态操作,停留时间在1小时的控制参数,处理费用约6.67元/吨的条件下,原液铅Pb2+含量23.3ppm,处理后铅Pb2+含量下降到5.8ppm,低于国标10ppm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江苏南京某硝基苯生产企业生产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100吨/天,采用fenton-铁碳微电解-水解酸化-UASB-缺氧-接触氧化工艺进行二级处理,进水CODcr、硝基苯、苯胺浓度分别为12000~13000 mg/L、1200 mg/L、60 mg/L;出水CODcr、硝基苯、苯胺浓度分别为420 mg/L、4 mg/L、4 mg/L,去除率分别为96.8%、96.7%、93.3%,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铁碳合金相图在机械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透彻分析铁碳合金相图,掌握铁碳合金在不同成分、温度下组织变化的规律,可快捷、准确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索明亮 《物流科技》2022,(9):93-94+99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公转铁”面临的形势与要求,系统总结了“公转铁”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有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更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研究利用铸铁对ddnp生产废水进行微电解处理,验证铸铁粉作为微电解材料的可行性以及找出本试验条件的铸铁粉消耗量和最佳水力停留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在PH=2的条件下,铸铁粉的消耗量约为1~1.5g/L;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5h。  相似文献   

8.
含碳2%以下的铁碳合金称为钢。炼钢的主要任务是按所炼钢种的质量要求,调整钢中碳和合金元素含量到规定范围之内,并使P、S、H、O、N等杂质的含量降至允许限量之下。炼钢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铁碳合金相图在机械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透彻分析铁碳合金相图,掌握铁碳合金在不同成分、温度下组织变化的规律,可快捷、准确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项试验研究,选用萃取、破乳、焦碳吸附过滤、气浮、电解、氧化塘氧化的方法处理高浓度(涂料)有机废水,研究结果表明:以二甲苯为萃取剂,硫酸为破乳剂,废水经处理后,COD去除效果达85%~95%,且回收了废水中的绝大部分有机物,萃取剂可回用。混合废水再经焦碳吸咐过滤、气浮、电解、氧化塘等处理,使COD去除率达94.5%~96%,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开发》2016,(20):173-174
文章介绍了有序介孔碳吸附剂的重要性,总结了有序介孔碳应用于处理染料废水,金属离子以及吸附生物分子中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有序介孔碳应用于吸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碳审计是针对“双碳”目标的实现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重要治理工具,也是能源审计和环境审计的重要构成。由于碳审计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关乎参与其中的多个角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碳审计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应实现有机协同,以确保“双碳”目标的实现。首先,从碳审计理论体系、碳审计对象与范围以及碳审计主体协同等视角,对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综述。其次,从碳审计规制与标准、实施主体定位与人员技能、碳排放数据质量与审计证据获取、碳评价体系与碳信息披露等视角,梳理出我国碳审计实施的现状与主要问题。然后,运用系统论和协同论对我国碳审计体系的构成要素及碳审计环境进行系统性分析,提出应构建“规制准则协同—审计主体协同—数据资源协同—信息披露协同”的碳审计多元协同机制,从而形成由政府部门、审计机构和专业组织、碳排放企业等多元化权利主体共同组成的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铁炭微电解一絮凝技术处理石化RO浓水,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反应时间、初始pH、中间加酸量、絮凝阶段PAC以及PAM加入量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RO浓水处理效果最好时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60min,中间加酸量15mL·L-1,初始pH为3,PAC加入量为100mg/L,PAM加入量为2mg/L。此条件下处理后出水CODCr去除率为59.1%,出水COD0为45mg/L。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碳的捕获和存储,分析了二氧化碳分离工艺及捕获系统,探讨了二氧化碳变压吸附分离技术的进展、国内外变压吸附分离二氧化碳的工业应用进展。另外,还指出了变压吸附分离二氧化碳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碳是钢铁的主要元素.它对钢铁的性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碳含量是区别铁与钢及决定钢号、品级的主要标志.正是由于碳的存在,钢铁才能用热处理的方法来调节和改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碳沥青在加热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信息,采用Vario ELⅢ型元素分析仪分析加热碳沥青原料及试验后样品的C、H、S元素含量,并计算C/H、芳香度。结果表明试验后加热碳沥青的C/H、芳香度随着软化煤沥青比例增加而快速增加,推断混合沥青在加热过程中可能发生了缩环反应。  相似文献   

17.
造纸黑液是造纸企业排放的对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废水。现介绍了当前造纸黑液资源化主流技术如木质素的酸析、碱析,木质素磺化改性,碱回收,气化技术等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另外,介绍了造纸黑液治理技术如混凝,混凝-氧化-超滤,铁碳微电解等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并对造纸黑液资源化及治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彭丽  李娟  吴燕 《国土经济》2008,(16):70-72
本文使用掺铁TiO2薄膜催化降解苯污染物,其表现出了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浓度较低),光催化降解效率随有机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Fe3+的掺杂改性增强了TiO2对可见光的响应,即使在白炽灯照射下,这种掺铁的TiO2薄膜仍可表现出一定的光催化活性.ACF担载掺铁TiO2不会对其吸附活性位造成较大影响,相反两者特点相互补充可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并可避免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9.
毛成龙  毛祖丰 《价值工程》2011,30(16):146-14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们对碳汇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碳汇经济已经浮出水面。文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流成本会计理论,以额度化的碳物质运动为核算对象,对企业的碳会计报表框架进行构想设计,以明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已排碳量是多少、可排碳额度是多少以及企业需要购买多少排碳额度,为企业在碳汇交易中应该购买多少排碳权提供了依据,为企业和政府管控碳排量总量,更好地使企业股碳减排,披露企业会责任履行情况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张凯  王冠 《企业经济》2023,(1):96-103
碳监测评估信息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性工程,其涉及基础数据的采集、处理、计算和分析,以及碳排放和碳汇的智能监测和数字化管理。从政策导向来看,碳监测评估信息化建设重在整合基础数据源、打通数据入口、建立数据处理标准与核算技术体系,推动建立碳排放智能监测平台,同时打造各领域交互贯通的智能监测网络。目前,我国碳监测评估信息化发展面临着标准不明确、计量不准确、技术不成熟、协同效率低等问题。需要构建全流程的碳监测评估信息化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开发和应用。与此同时,还应加快建立碳核算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加大核心算法与模型研究、促进关键监测技术突破与创新,同时推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与主体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