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国通宝"钱,是显德六年(959年),南唐中宗李璟铸币,与"开元通宝"钱并行,一文当开元钱二文.钱文有篆、隶、真书三体,均可配成对钱,开对子钱之先河.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青阳县的青通河,以常出古钱而声名远播,以唐代的开元通宝钱的数量最大,而五代十国时南唐铸的小样大唐,唐国通宝,及与其钱型相仿的小开元钱也发现不少.几年来,我和本县泉友一样也收集了一些小样开元钱,究其何时所铸,我以钱的字体风格来判断,根据南唐小样大唐、唐国通宝钱的"宝"字的宝盖头歪斜,而与唐开元钱"宝"字的宝盖头正书正好区分开来,我想这种分析应当会符合历史的客观事实,倘若仅以小样来笼统地划为唐或南唐时所铸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顺治通宝背"户",是"顺治五式"钱制中的单汉字钱.其制式仿唐会昌开元纪局纪地钱式,特点是钱背铸一汉字,以纪铸地或铸局之名.如顺治通宝背"户"者,大清户部宝泉局之铸币也.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局开铸.会昌开元这一钱式,在宋朝时就曾得到过继承.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上五代十国南唐铸行的唐国通宝钱,以其铸制精好,钱文秀美,形制大小和版别较复杂多样,为对子钱之始,故颇受古今收藏和研究者喜爱.今论之有的品种和版别钱如宽郭、背星月、隶书、楷书,大字异书钱文,小平大样,小样,则今均甚不多见.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废寺灭佛在佛教史上通称"法难".周元通宝和会昌开元一样,是废寺灭佛的证物,"法难"的产物.人们熟知会昌开元钱,如图(1)是晚唐武宗李炎于会昌年间废寺灭佛的结果,其钱背文字种类之繁有诗为证:  相似文献   

6.
拙藏这枚篆书政和通宝小平钱(如图)得自一次批量出土的宋钱中。钱径24.0毫米,穿边长6.5毫米,重4.3克。质地青铜,地章平整,深字窄缘。把玩中偶然发现其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7.
我收藏有一枚珍奇的"民国通宝"十文方孔圆钱(见拓片图),径23、穿边长6、厚1毫米,重3.5克.其"珍奇"之处在于:①方孔圆钱在中国货币史上已经行用了2000多年,通宝钱文从唐代开元通宝始兴也有千余年的历史,它是帝王年号钱币模式.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此钱成了"民国初年最后的复古钱型".奇也.②民初最后的方孔浇铸钱是"洪宪通宝"(1915~1916年),与此同期还有"福建"、"闽省""二文"方孔钱,皆采用浇铸法,但"民国通宝"却是机器制造.一珍也.  相似文献   

8.
唐高祖李渊为整治混乱的币制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除"五铢"和其他杂钱,铸行开元通宝.开元通宝是我国钱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它结束了钱币以重量为钱文的历史,更具有抽象化、符号化的设计意味.开元通宝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后又一次重大货币改革,它与秦半两、汉五铢钱并称为我国货币史上三大钱系,是我国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钱币,对我国币制的革新有深远的影响.作为唐代第一种货币,开元通宝不仅是整个唐代的主要流通货币,还是唐代以后一千多年我国钱币铸造的楷模,其铸钱艺术和工艺也对其他国家铸行钱币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军  喻战勇 《西部金融》2003,(12):61-62
乾封泉宝铸于乾封元年(666年)夏四月,高宗李治登泰山"封禅"之后,以"乾封"年号铸钱,钱文环读,与开元通宝钱同时并用,乾封泉宝一枚当开元通宝十枚,8个月后,即乾封二年(667年)正月,李治下诏:"高祖拨乱反正,爰创轨模.太宗立极承天,无所改作.今废旧造新,恐乖先旨.其开元通宝、宜依旧施行,为万代之法,乾封新铸钱之钱,令同储纳,更不须铸."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日在福州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面文"光绪通宝"四字对读,背面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如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位期间(1875-1908)铸造的年号钱.翻阅有关清代钱币的图谱资料,所见"光绪通宝"皆为铜钱,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惟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11.
叶伟奇 《西部金融》2005,(11):79-80
数年前,笔者从外地泉友处购得一枚奇特的"乾隆通宝"宝福局小平钱.该钱红铜质地,钱体呈暗红色,直径25.50毫米、穿径5.5毫米、廓厚1.2毫米、重4.76克.正面"乾隆通宝"四字,文字朴拙,字迹略显漫漶,背面穿左右为满文"宝福"字样(如图).  相似文献   

12.
1999年3月<杭州钱币>刊有笔者<"开元通宝"背涡纹钱>一文,文中介绍说: "1994年我县高阳桥出土一罐古钱,以开元钱为多,下限为会昌开元,其中有枚开元钱背有'涡'纹,该钱直径2.44、穿6.5、厚0.17(厘米)、重3.8克.  相似文献   

13.
圣宋元宝折二阔缘小字 徽宗钱,青铜质,阔缘小字版,篆书.直径30.8毫米,厚1.9毫米,重8.6克(分别比同版普品直径大0.6毫米,厚0.4毫米,重0.9克).字口深峻,转角清晰,轮廓立整,地张起鼓,有立体感.窑藏,辽宁西部出土.崇宁通宝折十抽示降宁宽崇 徽宗钱,青铜质,抽示降宁宽崇版,瘦金体,三级.直径34.4毫米,厚3.1毫米,重12.3克(分别比同版普品直径大0.4毫米,厚0.5毫米,重1.1克).钱文纤细,字口深峻,地张干净,穿口齐整,轮廓精整,有拔模斜度.罐装,黑龙江出土.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从泉友处交换得一枚异版"裕民通宝"背"一分"钱,该钱直径28.5毫米,穿宽6毫米,重6.35克,青铜质地,钱文仿宋体,钱面"裕民通宝"四字对读,背穿右铸"一分"字样,表示折银一分.该钱与普通"裕民通宝"背"一分"折银钱的最大差异在于,正面钱文"民"字下有一巨星.该星纹直径1.2毫米,形状为规整的圆形,高高凸出地章,非常惹人注目(如图).笔者收集有不少裕民背"一分"折银钱,如此异版钱还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5.
唐朝建国后,社会趋于稳定,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一定发展,才开始铸造本朝钱币. <归唐书·高祖纪>载:"武德四(公元621)年秋7月丁卯,废五铢,行开元通宝."<归唐书·食货志上>载:"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珠四系积十文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  相似文献   

16.
唐开元通宝铸行年久,发行量大,版别复杂,异品钱版多,这是我们在搜集开元钱时普遍感到的问题.近期泉友刘舜平在沈阳北市古玩城集得一品开元通宝.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夏,湖北襄樊市襄阳区石桥镇出土一批开元通宝,约3000余枚.时隔不久,与之相邻的襄樊市宜城县城关镇也出土一批开元通宝,近2000枚.这两批钱币十分相似,所出钱币均钱体规整,锈色均匀,铜质发白,轮郭深峻,文字纤细,异常精美.两批钱中均无会昌开元钱,钱径大多数在2.5厘米左右,略大于初唐开元.  相似文献   

18.
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军于公元880-883年占领长安时,建立了大齐政权,并铸有国名钱“大齐通宝”。但长期以来,我国历史学界受罗伯昭先生之观点影响深远,即否认黄氏铸“大齐通宝”,并“黄冠李戴”认定为李氏南唐所为。经作者研究考证“,大齐通宝”确系黄巢所铸。故撰此文,以纠谬误,还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9.
花轮钱欣赏     
我收集的古钱中,有的外轮经手工锉刻有简单花纹,藏友谓之"花轮钱".此种钱并未受到藏家重视,钱谱多不收录.下面是笔者收藏的花轮钱. 图1为唐开元通宝钱.此钱厚重,但钱文漫漶,面外轮被刻成辐射线状,这是我所见年代最早的花轮钱.图2为北宋祥符元宝钱,此钱制作规整,钱文深峻,钱背刻成斜齿状.图3为清宝泉局道光通宝大样钱.此钱硕大厚重,经锉磨后直径29.4毫米,厚2毫米,重量仍有7.7克,钱的外轮锉成齿轮状.  相似文献   

20.
13.宣和通宝正郭(图21),直径31.1毫米,郭厚2.1毫米,穿边长7.2毫米,重8.2克.同版流通钱典型数据:直径30毫米,郭厚2.2毫米,穿边长7毫米,重7.6克. 14.宣和通宝长通(图22),直径31.9毫米,郭厚1.9毫米,穿边长7.6毫米,重6.8克,各谱未载.此泉应和《北宋铜钱》第591页上的3709号钱成对.同页上的3708号隶书钱应命名为正郭长通狭字,暂无对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