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方经济》2003,(6):1-1
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卡尼曼,理由是他“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卡尼曼在领奖演说中援引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奚恺元的经典心理学实验“餐具实验”,以之说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2002年,卡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在于他在行为经济学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件事标示着现代经济学向“行为学转向”。但是这种转向对现代经济学影响最大的是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与崛起。特别是近年金融市场危机不断,股市震荡不已的时候,行为金融学更是为人们所重视,成为金融研究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领域。它对于原有理性框架中的现代金融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人的角度来解释市场行为,充分考虑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为人们理解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是以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人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因此经济学研究中应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充分理解人的动机、能力、人类行为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复杂性。目前,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人的假说归根结底是对“经济人假说”(Hypothesis of Econemic Man)的看法,这一假说是当前仍居正统地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最核心的基础.对这一假说的修正、补充或重新理解.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转轨经济中的治理悖论与企业激励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流经济学传统理论的一个问题是只有所谓“厂商理论”而没有真正的“企业理论”,直到20世纪60年代,企业理论才真正兴起。新古典主义强调了市场中个人的理性行为假设,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个人理性的假设可以被转换成企业所有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行为,而面对外生给定的价格体系的  相似文献   

5.
一、导言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籍心理学家卡尼曼教授(Daniel Kahneman)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家史密斯教授(Vernon L.Smith),分别表彰他们"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的结合,从而解释了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判断与决策"和"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市场机制的选择性方面"对现代经济学所作的贡献.这次授奖,从学科的类别来看,两者对经济学的贡献迥然不同,一为行为经济学,一为实验经济学.但诺奖授奖委员会为什么会把他们放在一年获奖呢?最大的共同点可能就在于以不同的方式回答了本文提出的问题,即观察人的经济行为何以可能?在于以心理学的认知方法和实验的方法揭开了人类经济行为的非理性之谜,从而为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开启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现有的关于“白领犯罪”研究大多从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出发,而忽略了对行为人非理性因素的考虑。本次研究加入了对心理因素的度量和考察,建立了行为经济学模型。然后从157个已知的白领犯罪案例出发,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利用“白领犯罪”的行为学模型对案例中体现的白领人员犯罪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比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更好地契合了行为人的实际行为。  相似文献   

7.
科斯提出制度分析应该研究“实际的人”。经济学早期关于人的假设是接近“实际的人”的,但后来(尤其到新古典经济学)却越来越远离“实际的人”。经济学对人的认识经历了“实际的人”一“理性的人”一“实际的人”之循环,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制度与“实际的人”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实际的人与制度之间有着一种互动的内在治理机制。制度可以平衡“实际的人”的内在动机的冲突和矛盾,使人的行为更加理性,从而有利于秩序的形成。制度(尤其是非正式制度)可以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制度大大地弥补了人们知识和信息的不足,也降低了社会交往中对人们认知能力的要求。同时.个人塑造制度,人性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对人的假设的变化是深入分析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宁波经济》2005,(3):24-25
探讨科学的人喜欢寻找客观,但在社会科学和人类行为中,难道真有什么“客观”的事吗?难道世界上真有什么大“伟大”、“了不起”的事吗?未必是这样的。因我们知道,同样的情境与局面,不同的人往往会作出天上地下的不同反映来。一切的一切,既取决于外部的约束条件不同之“纯粹理性”,也取决于不同地域和人群的文化与态度之“实践理性”。在这个世界上,同样的时空下,有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电子屏幕上股票的涨落,算计着投资的输赢;有人却宁静仰望星空,或者坐在河边晒太阳。但你不能说,眼睛看电子屏幕的人是理性的,看星空的人是不理性的。  相似文献   

9.
一、相关理论综述现代财务理论体系主要基于投资者是“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的经济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证据显示,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并非都是理性的,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完全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函数最大化假设基础之上,而是会有回避损失和心理会计的偏差,同时还有减少后悔、推卸责任的大众心理特征。为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财务主体的实际决策过程(而不是最优决策模型)以及资本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行为金融(BehavioralFinance)应运而生了。行为金融认为,投资者是普通人而非理性人,其由于心理的…  相似文献   

10.
年初,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金融:走向理性繁荣”论坛上,《非理性繁荣》作者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183;席勒的到来,掀起了中国人研究国外热门课题——行为金融学的热潮。这一研究领域将心理学方法应用于金融市场,更贴切地描述了现实中人的预期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比传统金融学更具说服力。这也令我想起了前几年乔治&;#183;索  相似文献   

11.
“理性经济人”假说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前提,也是其经济认识论的重要内容,总的看来,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最高属性是人的精神性。人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从人的精神性出发,才能区别人与动物,才能揭示人的整体本质,才能理解人的自我超越和自由创造的本性,才能真正触及人的发展问题的深刻性、复杂性、系统性与特殊性..经济学不是一门人学,经济学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经济学几乎对人类行为的所有领域都有所研究。下一阶段,经济学的研究可以转向人自身,经济学可以对人自身的发展进行科学分析,一门叫做“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学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新古典理论的自闭倾向早已遭人诟病,去过程化、去动机化并且和社会性的制度不接洽的理性演绎模型确实可能需要对此负很大的责任。但是,行为经济学挥舞着“不现实性”的大棒对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批判是否就真的能够导向更经验、更科学的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强调引入心理学知识来使经济学建立在更现实的基础上的做法同其批判的新古典理论一样,都采取的是一种本能的、不加反思的态度对待如何抽象的问题,无非是一个更看重形式化的逻辑,而另一个更看重经验现实。有必要将行为经济学对于新古典正统的挑战看成是一场经济学内部的对话的展开。其最终的目的是使经济学家们对于经济学应有的学科定位、经济学和其他相邻学科尤其是人的行为的理论之间的界限、什么是适合于经济学的任务的关于人的抽象等达到更高程度的自觉。目前行为经济学表面上繁荣恰恰是以回避对这些基础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4.
行为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采用心理与行为分析的方法,研究市场上人们行为的有限性和复杂性。本文正是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习惯在人类经济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而阐述了习惯、偏好与效用的关系。接下来,本文深入分析了习惯的两种改变模式,以及在两种模式丁习惯的改变对人的偏好和效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业安 《南方经济》2018,37(2):1-11
文章首先把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划分四个阶段,并分别阐述了每个阶段的主要理论贡献。其次,文章认为,行为经济学对经济学的理论贡献可以归结到两个方面:一是有限理性;二是社会偏好。有限理性有可能替代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说,而社会偏好理论则通过引入人的社会性,一改新古典经济学完全忽略人的社会性的做法,从而将经济学引入一个崭新的方向。从这个角度讲,行为经济学在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经济学发展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已经无法再回避来自于其他学科的诘问了,作为人类思考 的一种6方式,社会科学在各个学科的对话与融合中发展将是一个自然的趋势。《社》文)桂勇等,2002)将社会学的社会关系网络概念运用于研究下岗职工的搜寻工作行为(job search),验证了社会关系网络对再就业的重要性,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在这篇“拾遗和回应”中,我们不妨将《社》文的结论作一些进一步的阐发,得到一些有益的政策含义,同时,我们也需要指出,劳动力市场研究是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都大有作为的研究领域,两上学科的互补远远大于替代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社会关系网络对于再就业的重要性恰恰是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条件下人的理性行为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7.
吴清 《华东经济管理》2003,17(3):159-160
经济学大厦是建立在经济人这一重要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任何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济个体的行为,在经济学看来都是符合理性的行为。本文就从有效竞争与秩序的形成、车站的站与座队的设置以及对私自取水者的惩罚机制等方面来说明:正是从这一最基本的对人性合理的假设出发,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张伟 《新疆财经》2001,(6):24-26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假设是“理性经济人”,所谓理性,主流经济学一般解释为在给定约束条件下个体追求自利最大化的行为方式。主流经济学正是基于这个核心假设通过演绎推理,形成一种理解经济系统的抽象均衡模式。然而这种模式缺少经济史理论和其理论构建的经验支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理性假说,如有限理性假说,角色理性假说等等。这些假说大大增强了经济学对经济现象与经济历史过程的解释力,但是它们仍存在严重缺陷,本文拟重新审视几个重要的理性假说,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个新的理性假说-经济系统理性假说。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在心理经济学和实验经济研究所做的贡献,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20.
什么样的经济学者才是一个好的经济学者?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经济学者?在“经济学家”越来越多的社会生活里,这样的问题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出。近日,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长巫和懋教授(右图)在为中国经济学年会丛书系列之“经济学之路》出版所作的序中,从亲身的感受出发,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