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洪水保险的实践与探索(摘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引言  洪水保险则是现代社会中分担洪水风险的一种模式。中国自 80年代初恢复保险业以来 ,对洪水保险开展了积极的研究 ,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尝试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 90年代以来 ,全国洪涝灾害的保险赔款累计近 2 0 0亿元 ,对于受灾投保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受灾家庭重建家园 ,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 ,国家已经开始探讨将洪水保险作为加强洪水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 ,但尚未进入全面推行阶段。洪水风险分析与区划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为推进洪水保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2 中国洪水保险的已行模…  相似文献   

2.
张道荣 《水利经济》2004,22(3):26-27
洪水保险是现代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担洪水风险的模式,是洪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效实现形式。当前我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小康社会,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开办洪水保险事业,根据淮河行蓄洪区洪水保险试点经验,探讨可能采取的洪水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个人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地区特征、对保险及洪水保险认知与评价、对洪水风险的态度、政府的灾害补偿额度等因素对洪水保险需求意愿的影响;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的估计,评价各因素对洪水保险需求的影响,实证检验表明,农村居民对洪水保险的兴趣、所属流域地区、政府参与、潜在保险产品需求以及政府的灾后补偿额度等因素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洪水保险需求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的洪水保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万群志 《水利经济》2003,21(6):22-24
介绍我国洪水保险的几种类型:综合型洪水保险、定向型洪水保险、专业型洪水保险以及政策型洪水保险,提出做好洪水保险工作的建议:制定《洪水保险法》作为《防洪法》的配套法规,依据《洪水保险法》制定《国家洪水保险计划》,建立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洪水保险基金,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扶持对象主要是农民和中、小乡镇企业,洪水保险在实施之初,应实施低保量,低限额和建立健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与核灾体制。  相似文献   

5.
国际洪水保险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个洪灾比较严重的国家,但洪水保险方案目前还无法广泛开展.针对此问题,比较了美国、法国、英国等典型国家的洪水保险模式,并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政府潜在损失、政策补贴及投保人成本等方面比较了不同的保险方案.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洪水保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洪水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在厘清洪水灾害风险的高危险性、承载体的强脆弱性以及可保性的基础上,从洪水保险的风险主体、资金筹集、费率计算与调整、洪水保险的再保险制度4个方面设计洪水保险产品。洪水保险兼具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风险分担性,完善洪水保险相关立法、建立洪水保险组织机构、构建多元资金筹集体系、推进洪水保险风险证券化、强化洪水保险制度监管有助于推进洪水保险制度的设计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序期望效用的洪水保险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序期望效用决策框架下对洪水保险的投保行为进行建模,通过假设洪水保险的投保人的风险偏好是一阶风险厌恶的,得出和期望效用决策理论下不一致的结果,分析了序期望效用下的免赔额数学模型的经济学意义,并得出结论:免赔额的设置与保费附加费系数的高低将对洪水保险的有效需求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
洪水保险的保费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确定洪水保险费的计算方法是防洪保险事业的基本工作,也是推行洪灾保险工作的关键。现有的洪水保险费率的计算模式对保险公司而言实际上存在着隐性保费亏空问题,对此,提出一种洪水保险费的失真定价原则来计算纯保费,并给出基于GIS的具体计算方法和修正步骤,与传统的保险精算模型方法相比,这种基于GIS的保险定价方法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确、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将赋予保险商更加强大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李萍  徐明 《水利经济》2001,19(6):43-46
文章阐述了洪水保险作为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意义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云南省建立防洪保险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马俊  王挺  黄晓亚 《水利经济》2017,35(6):76-78
根据"因水库拦洪超蓄导致库区淹没而造成损失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按规定给予适当补偿"的原则,提出在水库库区建立洪水保险的设想。针对洪水保险的核心问题——保险费率厘定问题进行研究,初步提出了历史损失率调查法、抽样损失率调查法和设计损失率分析法3种方法,为水库库区洪水保险试办期洪水保险费率厘定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洪灾风险模型、抗灾性能模型为基础,建立工程项目的毁损率与频率关系。对工程保险标的进行期望损失值计算与风险成本收益分析,以此为据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分级评价,形成较为系统的洪水保险风险分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2004年起,黑龙江省进行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改革后的新制度较之旧制度虽然更加科学,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广,保险费收缴困难,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严重等方面。这些问题大都是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地质勘查行业内普遍存在的,但在黑龙江地区又有其特殊的地方性原因。  相似文献   

13.
赵汴 《南方农村》2013,(1):45-49
道德风险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农业互助保险能较好地控制道德风险,有助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山市积极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稳定了农产品价格,帮助农户科学管理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推动了中山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有效控制道德风险,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始探索向农业互助保险模式转型,尝试独具特色的互助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但是还需要在法律环境、制度构建、风险控制和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农业互助保险体系的优化。本文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了优化中山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提高农村地区洪涝灾害科学应对水平,减轻农业损失,构建了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分析评估指标的灵敏度,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方法 文章结合2018年山东潍坊市的气象、地理和社会经济资料,构建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WGA算子分析指标的灵敏度,并得到潍坊市风险评估值,借助GIS绘制潍坊市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图,以此为基础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结果 (1)地形高程差和河网密度的指标灵敏度最大,最大日降水量次之,暴雨频率、汛期降水量、地均农业GDP、卫生机构数量的指标灵敏程度低。(2)潍坊市致灾因子的危险性从西往东逐渐减弱;孕灾环境敏感度最强的是潍坊西部和南部的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众多,极易造成洪涝灾害;潍坊市的承灾体易损性呈现出从西北到东南逐级递减的现象;防灾减灾能力较弱的地区位于潍坊市的中部。(3)潍坊市综合风险总体态势是从西南到东北逐级递减。(4)应对致灾危险,提高气象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适当调整农作物的播种时间;应对孕灾敏感,兴修水利工程,发展林业;应对承灾易损,注重抗涝作物的栽培,加强对农业的自救;增强防灾能力,推行相应的保险协议,科普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从而减少洪涝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结论 通过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可掌握潍坊市各地区的风险等级,因地制宜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为正在逐步开展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虽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中国很有必要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结论: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要突出乡村特色,要加强规划能力建设,要按照需求导向、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并按需试点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湖南省为例,通过调研发现,我国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在上一阶段的试点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种植业生产风险的相关性与不确定性使得相关的保险产品定价困难,风险分散的效率低;我国小农经济、分散经营的国情使得保险工作量大,经营成本高;农民缺乏基本的自然灾害保险的知识,风险意识较差。在种植业保险的机制设计与运营实践中,政府职能超越了引导鼓励的范围;产品设计违背了市场运作的原则;统保模式违背了自主自愿的初衷;利益不一致破坏了协同推进的效果。解决当前的主要问题应当建立有效的成本分担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产品设计和制度创新实现共赢,并充分发挥基层的力量,协调配合各个部门,以促进我国种植业保险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弱质产业。世界渔业的发展实践证明,渔业保险是分散渔业风险的最佳方式,且须有法律制度的规范与保障。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渔业保险从无到有,成绩突出。但目前面临"商业保险步履蹒跚,渔业互保范围狭窄,政策保险进展缓慢,法制保障明显缺位"的困扰。我国渔业保险要实现为渔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应实行法制化,并适用"政府适度扶持、基本保障、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多种保险机制相结合"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