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志愿服务体系,让大学生能够在更好的平台上参与志愿服务实践,对于高职院校志愿服务体质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分析了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对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向着专业化、常态化方向迈进,进一步壮大青年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大学生时间精力有限,且对志愿服务体系认知不充分,志愿者自身素养有待提高,这些都影响了志愿服务的效果。安徽三联学院通过构建规范化组织,加强志愿者培训,培育志愿服务基地,树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措施,构建了学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能够保障卫生服务提供公平,也体现了基层化原则,在卫生服务递送体系中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卫生服务递送体系是“高端集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社区卫生服务补偿、人力资源建设、双向转诊等方面都存在制度缺陷;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缺乏有效的成本补偿机制和纵向合作的制度,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也不合理。应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和全科医生制度,重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补偿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崇州市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运用农村产权改革成果,探索构建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核心,以“文井源”综合性农产品公共品牌服务、农业“专家大院”科技服务、“农业服务超市”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四大服务体系为支撑的“1+4”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崇州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进而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粮食规模生产,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改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弱势产业地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农业生产实现规模生产方面开创了新局面。崇州“1+4”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崇州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型探索,具有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的优势入手,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方针政策,颇有新意地指出了志愿服务是一种精神存在的文化意识,从文化的角度体现了思想与行为的高度统一性,为构建新型和谐社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比城市,农村志愿服务力量普遍弱小,浙江省×市"村嫂"志愿服务组织的出现,为构建内生型农村志愿服务组织提供了一个样板。本文从内生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环境机制四方面对"村嫂"志愿服务队伍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解剖,梳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使中国志愿服务活动达到了顶峰。对志愿服务最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问题进行探讨,将为志愿服务活动其他研究奠定基础。从文化层面看,志愿服务的核心价值具体表现为志愿者的自我价值实现、社会和谐与公平、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共识。发展志愿服务核心价值理念对人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乃至世界和谐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作为志愿服务文化的时空载体,承载着志愿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的未来走向。在新农村建设中,志愿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从社区发展的角度进行政府推动、志愿主体协调、社区诱导,实现志愿文化主体、志愿文化客体、志愿文化载体的互动共进,从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农村实际.积极完善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体系,建立支农贷款体系.逐步建立起以小额信用贷款为基础,农户联保、抵质押贷款、保证贷款等为补充的农户贷款体系,解决农户贷款难,同时保障信用社贷款资金安全;建立支农信息体系,发挥信贷导向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建立支农综合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变化,强调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及群团组织改革的背景下,群团组织作为联系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通过制度性安排,将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参与基层治理的发力点。基于一个县级市F市的调研发现,“治理”转向中基层群团组织志愿服务功能发生了拓展,成为不同建设力量的意见协商阵地、治理服务实施的项目协作平台、社会流动成员的利益协调网络,但实践过程中又存在行动过程离散、资源投放失衡、参与意图偏差等碎片化问题。由此,需要从共建、共治、共享三个理念维度探索发展路径,基层群团组织要调动体制优势打造志愿服务共同体,完善外部服务机制和内部治理能力,健全成长扶持体系和后勤保障制度,推动志愿服务赋能基层治理。  相似文献   

11.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崇高的国际性事业,具有丰富的内涵及外在实践价值,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能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思想升华,是大学生人生观培育的有效载体和有力平台。通过构建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新媒体宣传、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等实施策略,强化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保证大学生人生观在志愿活动中得到有效培育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一主多元的组织网络系统,依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通过对2000—2013年来国内关于农村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文献进行梳理,影响农村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因素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服务资源、经济发展、思想观念、个人、家庭因素等;建议宏观层面上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微观上多方协作,发挥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区疫情的聚集性反弹多发,无疑对应急志愿服务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亟需进一步探究城市居民对应急志愿服务的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TPB理论对广州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定量分析表明,人口学变量及TPB理论三变量均能解释城市居民应急志愿服务意愿的变化,其中,防疫态度不仅解释力最强,还作为中介变量作用于行为控制认知与应急志愿服务意愿之间。从结论出发,提出促进青少年安全参与、重塑防疫态度以及构建志愿者社会支持网络等对策,为应急志愿服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举办的两个奥运会获得了国际组织“无与伦比”和“最伟大”的高度评价,170多万奥运志愿者的服务功不可没,弘扬奥运志愿服务的精神财富,既是对担当奥运志愿者主力军——在校大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也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机遇。本文梳理和总结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三年来筹办奥运志愿服务的工作历程,剖析了今后围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用好奥运志愿服务精神财富所须深入开展的工作,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构建符合北京市都市型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是解决京郊“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目前北京市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取得较大成绩,但仍然存在基础薄弱、社会化服务体系作用不明显和农民自身市场意识差等诸多问题。今后要推进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服务主体、加强流通服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等措施,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青年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途径,西部计划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先天优势。本文以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例,研究发现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中因政策机制不完善、服务对象不认可、自身服务意愿不强烈、专业能力不够高以及对基层情况不了解而遭遇现实困境。建议强化政府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完善青年志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管理机制,拓宽青年志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以提升青年志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经颁行的多部地方志愿服务条例具有目的一致性、结构类似性及内容趋同性特征,在结构安排上还存在不足,有必要对地方志愿服务条例逻辑结构重构,形成以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为主体,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激励与保障为客体,志愿服务中的权利与义务为内容,并规范志愿服务法律责任的志愿服务逻辑结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构建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乡双向流动商贸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建立和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已成为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我国城乡商贸网络布局不合理、现代物流配套服务差距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服务落后等现实,应通过在农村发展多层次的商贸流通服务网络、整合和推广信息技术服务、发展现代物流服务模式、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和提升服务水平等,构建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志愿服务组织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一支有力补充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志愿服务组织在帮扶弱势群体、提升政治参与度和社会归属感等方面取得了较明显成效,但受限于自身经费保障不足、机制建设滞后、专业水平不高等方面原因,其效用发挥仍有可发掘空间。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志愿服务组织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激励奖励机制,搭建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实现实践育人目标的载体。本文主要从实践育人角度出发,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定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序发展的策略三方面展开研究,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