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生产环节的技术特征是影响企业选择生产组织模式的重要因素,拥有品牌既不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拥有核心技术的厂商是产品内分工体系的发起者与组织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各阶段的生产,从而控制产品内贸易的模式,获取大部分的利益。而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无论是作为最终产品的品牌商还是作为一般零部件供应商,均处于价值链的底端,只能被动接受他人的安排,仅获得微薄的收益。因此产业升级过程中,研发能力的提升远重要于品牌形象的树立。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发展起步阶段,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人口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输送大量低成本劳动力,国家经济通过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迅速发展。但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技术提高已经不能通过简单的引进就能实现,工资的增加也大幅度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如若不能突破这种瓶颈,那么中国经济必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只有通过利用创新,才能实现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助力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3.
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升级:一个理论构建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升级是微观机制作用下价值增值的宏观体现,其逻辑起点是企业技术能力,现实动力是产品市场需求。案例研究表明本土市场规模能够影响企业技术能力与产品市场需求,因此能对产业升级产生重要影响。根植于案例内的逻辑论点,并围绕案例研究与现有文献的回顾,本文从理论上将本土市场规模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归纳为:本土市场的互动效应能够引导产业升级的需求发现;需求发现通过市场规模的诱致效应,能够为企业发展技术能力与拓展具有更高边际利润的价值创造活动提供运营支持;本土规模市场的终端需求效应则诱导了参与式合作,这有助于提升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处于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到这一阶段后产业能否顺利转型升级关系到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使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产业升级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在评价过程中,从人力资源水平、创新研发能力、高新技术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对这四个方面分别选取多个度量指标进行评价。选择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巴西、南非这六个国家作对比,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明晰中国在产业升级方面处于什么水平、与优势国家的差距及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中国消费成长: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消费成长的现状特征主要表现为:消费规模稳步增长,但消费能力有待提升;消费结构持续攀升,但消费品供给体系有待完善;消费倾向有所提升,但消费潜力有待挖掘;消费方式趋向现代,但消费环境有待改善。新常态下推进消费成长面临的现实困境在于如何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攻克新"三座大山"。为此,相应的突破路径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多举措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夯实社会消费基础;多方向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民生福利水平;多手段完善产品供给体系,引导国内消费增长;多层面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释放居民消费潜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产生了两个重要现象:工资增速远低于GDP增速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不断下降。究其原因在于:政府掌权了大多数资源和绝对的权力,导致分配偏向于政府和垄断企业;并且在以GDP为导向的地方政府竞争下,各地在产业选择时都偏向于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而提高了资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谈判能力,导致企业的收入占比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自主品牌升级是企业升级的高级形式.能力建设是企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其中,网络能力决定了企业对外部知识的获取能力,技术能力决定了企业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相融合并创造新知识的效果,营销能力则决定了企业捕捉市场需求、建设销售渠道、运营品牌的水平.通过对广东省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揭示了企业网络能力、技术能力与营销能力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三种能力在企业自主品牌升级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国内市场自主品牌升级和国外市场自主品牌升级需要的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收入陷阱存在于各收入阶段,表现为低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高等收入陷阱。西方国家及"亚洲四小龙"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告知我们必须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积累效应以及收入的公平分配。而中国目前人力资本投资及收入分配状况都令人堪忧,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就不能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收入分配不公导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乏力。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面临着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要顺利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先解决好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及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东盟四国,从低收入状态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既有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等经济因素,也有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政局不断动荡等社会原因,还有国际经济环境改变等外部因素。当前我国处于上中收入国家阶段,要从东盟四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吸取经验教训,促进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呈现多方向、多元化、产业集聚日益突出的特点。我国制造业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行业利润率低,技术创新能力低,劳动力素质偏低,技术型人才匮乏,离岸外包发展落后等问题。面对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我国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走向国际的制造业大型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外包等。  相似文献   

11.
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对一国产业结构优化可能产生积极影响。在理论分析和基本事实描述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等9个国家的平衡面板数据,考察了一国出口企业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扩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出口企业集约边际的扩张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而出口企业扩展边际对产业结构变动不存在显著的影响。这说明,积极推动现有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张有利于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提高企业生产率对于维持出口贸易的平稳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融资约束是制约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讨论的基础上,利用中等收入国家行业层次面板数据,通过引入融资约束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运用多种估计方法考察了融资约束放松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而对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融资约束的放松,能够推动技术创新活动,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中金融部门规模扩张与效率提高以及特定领域金融改革所带来的融资约束放松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从长期看,放松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于顺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区域一体化、世界产业重构加快发展的境况下,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顺应新一轮产业变革的趋势.在一体化发展的强劲推动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为滨海新区产业转型升级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如何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则必须对现有的发展困境进行系统的梳理,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之策.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在对现有产业转型升级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着力探讨了滨海新区在产业转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从多个层面提出了滨海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生产端的升级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与保障。本文在构建平衡增长路径下多部门经济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三次产业数据,实证考察技术进步对以就业结构变动为表征的产业升级的影响,从生产端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支持。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和工业就业比值呈负相关关系,工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和工业就业比值、服务业和工业就业比值同时呈正相关关系,服务业技术进步则与工业和服务业就业比值呈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差异会引致部门之间劳动力的流动,从而推动以就业结构变动为表征的产业结构升级。相对价格机制是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机制,即技术进步可以通过降低部门产品的相对价格,推动以就业结构改变为表征的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基于中国数据,验证了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事实。因此,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以技术进步推动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三次产业间的有效配置,从生产端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WTO后工业品进出口变化、外商直接投资变化、以及经济体制环境和资源配置格局的变化 ,总体上说将促进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工业结构的升级 ,但在不同的阶段将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和特点。在加入WTO后的过渡期期间 ( 2 0 0 5年之前 ) ,工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将继续推进 ;在 2 0 0 5~ 2 0 1 0年期间 ,工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将相对缓慢 ;到 2 0 1 0~ 2 0 2 0年期间 ,工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我国工业结构政策的主线依然是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重点是促进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要积极推进产业比较优势的转换 ,促进产业竞争优势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均GDP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后,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承担在新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重任。产业结构升级难题、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内外需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约束、人力资本困境等制约因素,使中国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挑战。因此,必须在总结各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剖析可能阻碍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阻碍因素,并由此提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如何加快产业升级已经成为现阶段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为此,合理进行产业升级的机会甄别与路径选择成为重要需求。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构建了产业升级分析框架,据此设计产业升级识别方法并判别潜在优势产业与生产能力禀赋,对中西部典型城市群的产业升级态势进行梳理,甄别未来产业升级的机会,探索潜在的产业升级基本路径。结果表明:以武汉、长株潭、成渝和中原城市群等典型中西部城市群处于相对边缘的产品空间位置,由此成为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瓶颈,导致现状生产能力禀赋对于产业升级具有较大约束,具有便捷升级能力的潜在机会有限。基于此,促进中西部城市群产业升级的基本路径需要选择有利于缩小产品空间距离与加速显性比较优势扩散的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本文结论表明,初始产品空间格局是影响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这直接决定了潜在比较优势产业数量、类型以及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难度,并由此进一步指示了实现较快产业升级所要遵循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外包业务的盛行,给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运用Antras的不完全契约下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来分析国际外包下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可以立足本国劳动力优势渗入全球生产网络,继而推进人力资本要素,实施区域"圈层"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生产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更新带来经济系统中各产业的资本深化,资本深化又带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有偏技术进步则使不同要素的技术效率发生不同的变化,影响各要素的投入结构和产出效率,进而推动产业升级。采用1998—2019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程估计要素替代弹性,并测算各行业的劳动技术效率和资本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多数行业的劳动技术效率高于资本技术效率,且劳动技术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而资本技术效率先上升后下降。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要素技术效率在资本深化促进产业升级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资本深化、劳动技术效率提高和资本技术效率提高均可促进产业升级,资本深化可以通过提高劳动技术效率促进产业升级,但也可能通过降低资本技术效率抑制产业升级。因此,要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适度推进资本深化,优化要素配置,充分发挥要素技术效率提高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进而通过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