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省级面板数据深入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度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度之间相关关系显著,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金融改革促进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金融中介融赍的作用在对外贸易中没有明显发挥出来;需要在不同区域应用实行不同的政策以促使金融市场发展推动贸易的开放。  相似文献   

2.
刘赛红  王国顺 《经济地理》2012,32(9):120-125
基于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三个层面,运用面板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农民收入的地区差异。结果发现,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但在短期无明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中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发展、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发展与外贸关系的面板协整检验和因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跨省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理论和面板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多种协整检验方法一致表明,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金融发展与进口贸易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而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则表明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同时存在长、短期双向因果关系.这意味着在金融深化改革和贸易增长方式调整的特殊历史时期,保持金融和贸易政策的有效组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1—2010年我国27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在加入居民收入波动、金融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三个控制变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及工具变量估计法,对我国财政支出波动与居民消费波动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波动受财政支出波动的影响显著,两者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水平及贸易开放度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波动程度;居民收入波动对消费波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1995~2013年47个国家(地区)27842家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资本账户子项目开放对以研发投入度量的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和股票资本流入显著提高了东道国企业的研发投入,而债务资本流入则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均成立。研究进一步发现东道国初始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可以加强FDI和股票资本流入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影响,同时抑制债务资本流入的负面效应。本文从跨国视角考察了资本账户子项目开放对东道国企业创新的影响,为理解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来自企业创新活动层面的新经验证据,也为一国加快金融开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1985-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对我国地方政府竞争、贸易开放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长期内地方政府竞争和贸易开放均显著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贸易开放的中介效应显著;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竞争、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东中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促进经济增长程度大于贸易开放,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情况与全国不同,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抑制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则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积累、固定资本存量增长均有助于整体经济发展,政府经济参与度增加则抑制经济增长。最后论文就其原因和政策含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建立两个数学模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间的双向影响机制。理论模型显示:金融发展通过影响一国资本密集型出口行业比较优势促进出口结构优化;贸易开放通过增加一国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融资需求,直接推动一国金融发展。研究为金融与出口贸易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可为统筹金融与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危机后世界经济恢复缓慢,外部需求持续低迷,中国商品出口贸易发展增速逐年放缓,为了深入探讨危机后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文章在分析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与中国商品出口贸易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经济发展周期波动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地研究了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经济发展对中国商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中国商品出口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周期阶段,其影响效应具有非对称性,经济发展处于繁荣阶段的拉动效应大于衰退阶段。最后分别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事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三个方面,对后危机时期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交互模型探讨OFDI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门槛模型考察区域吸收能力如何影响OFDI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OFDI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二者之间关系;从分样本看,OFDI显著提升了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运用面板门槛检验环境规制、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在OFDI对GTFP影响中的非线性门槛效应,检验显示环境规制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0.
李巍 《财经研究》2007,33(11):41-52
文章建立一个由金融发展程度、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不稳定指标组成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中国1982~2005年的年度数据对这些变量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的调整动力学进行相关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发展程度、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不稳定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但三者之间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各不相同。所有结果均显示,无论从短期和长期看,金融发展程度对一国的金融稳定具有显著影响,对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李嘉图模型为基础,分析了贸易开放对提升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效应。本文使用1994-2005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就贸易开放对提升中国劳动生产率水平所产生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两个重要的分析结果:第一,贸易开放可以通过比较优势来确定一国专业化产品的生产,如果一国的比较优势存在于干中学系数较大的部门,贸易开放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若一国的比较优势存在于干中学系数较小的部门,贸易开放将降低劳动生产率;第二,本文将贸易开放度分解为自然开放度和政策导向开放度,结果发现,当自然开放度较小时,政策导向开放度的增加将降低劳动生产率;当自然开放度较大时,政策开放度的增加将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1994-2011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CAI指数和RCA指数,并运用动态空间Durbin面板计量方法,全面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以及贸易开放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各成员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和产生"第三方效应"的传导机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无论是在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国际综合竞争力方面,中国与其他东盟10国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优势;(2)货物贸易开放的"第三方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发挥,其进一步开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十分有限;(3)服务贸易开放的"第三方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一种非线性的U型关系,进一步的服务贸易开放能够提高各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本文的实证结论为中国在CAFTA框架下制定贸易开放政策以促进我国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不同产业均衡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行动规划指导下,探寻贸易与环境间的协调机制变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1998—2016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的条件下,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2SLS回归估计,研究贸易开放度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将会加重雾霾污染水平,且出口开放度的影响效应大于进口,"污染避风港假说"在该区是成立的。此外,长三角地区人均收入和雾霾污染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针对上述结论,文章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并从贸易开放、产业结构、公众意识等方面提出有关雾霾治理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集中体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否起到了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作用依然存在争论,其作用机制同样值得进一步讨论。本文基于2007-2018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收入差距存在着显著的正“U”型关系。(2)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间资本错配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通过降低地区间资本错配来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3)扩展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前沿技术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替换核心变量度量方式以及考虑可能的内生性问题以后,主要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5.
对外开放包括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两个维度,但是学者们一般将两者分开进行研究,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的政策次序问题上。所以本文首先对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之间的联系渠道做了简单的理论分析,然后利用43个国家1982—2003年的数据建立了包含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开放度两个变量的P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动态联系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的结果证实贸易开放对金融开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金融开放对贸易开放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对于金融一体化程度不同的国家而言,这些结论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俄在经济方面合作力度逐步提升,多项合作协议和政策的推出把中俄在贸易领域绑定在一起,此外中俄也在不断推进金融改革,而作为金砖国家的合作伙伴,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也在逐步加强.本文主要研究中俄在经济领域合作不断加深的过程中,金融发展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两国金融发展的规模以及金融发展的速度均对双边贸易规模有着促进作用,因而加快两国金融合作进程将能够有效增强双方的贸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孙维峰  黄解宇 《技术经济》2015,34(2):61-67,76
利用2009—201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探讨了金融集聚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地区金融集聚程度与企业的R&D投资强度显著正相关;两者的正相关关系会受到企业所有权性质和企业规模的影响:金融集聚和R&D投资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非国有控股企业样本组中;金融集聚对R&D投资的影响在小企业样本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企业存在着明显的资源误置现象。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集,通过系统GMM方法估计地区与行业的贸易开放水平、国内市场化进程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发现:地区贸易开放水平对资源误置率有倒U型影响,拐点水平为34.85%,且地区贸易开放水平达到24.39%后行业贸易开放才会对资源误置程度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地区市场化进程显著地降低了资源误置程度。这一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正确理解对外贸易与国内市场化进程在资源配置效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智力跨国外流究竟是提升了外流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是导致创新人才流失而削弱了技术创新能力?文章在人力资本异质性的开放经济框架内,将智力外流引入技术创新生产函数,从理论上探讨了智力外流与外流国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构造智力外流指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智力外流与中国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形关系,当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智力外流水平处于倒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因此,鼓励和合理引导人才国际流动对于提升中国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许南  黄颖 《经济地理》2014,(5):91-96
在分析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G-L指数和S指数对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静态和动态测算,并基于2000—2011年中国大陆与香港、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法国、俄罗斯7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将静态面板数据分析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相结合,对影响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入是影响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首要因素,且长期来看其重要性不断加大;其次是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外商直接投资,且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金融服务的促进作用需要长时间才逐渐显现。而市场规模差异、货物贸易密集度和贸易不平衡程度等对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则不明显。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从加大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投入等方面提出中国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