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翻译活动对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壮大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沟通本民族与外来民族之间文化的桥梁,是连接二者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纽带;没有了这一纽带,中华民族的发展绝不会达到如此迅猛的速度,中华民族的壮大也不会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朱晓露 《商》2013,(24):363-363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作为三民主义政策的一部分,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思想理论,是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由不完善走向完善的过程。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根基来源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同时在民国社会,近代军阀作为中国社会变迁的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对当时中国政局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处于同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孙中山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民族主义政策的演变必然和中国近代军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孙中山与近代军阀的互动关系中看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3.
必读     
《商界》2010,(4):148-149
它说:雅克看好中国,因为从文明国家、民族、朝贡体系和统一性这四个方面来看,显然中国历史极为独特。任何一个国家,都习惯于凭经验去看待世界,如果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她就会试图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喜好去塑造世界。因此,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实在有些过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可能也会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像一条线,规范着我们往哪里走;思想政治工作又像一个圆,圈住了我们的发挥空间。有人说它完全是一种限制,但实际上,它在国企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任务,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商》2015,(51)
本文从中越战争开始讲起,思考是什么导致了战争的发生,进而对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进行探究。本尼迪克特认为民族"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是有限的,同时也拥有主权的的共同体"。通过这个定义,他认为民族是一种的现代的想象的方式,强调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现代民族的原型是如何被塑造的,中国民族主义呢?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楠 《华商》2008,(22):110-111
网络民族主义作为民族主义与网络有机结合的表现,已成为一股显著的思潮和社会政治现象。它的出现既顺应了中国民族主义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复兴和蓬勃发展,也充分利用了信息时代的科技手段。它既符合传统的中国民族主义的诸多特点,也表现出了不同往日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钟楠 《华商》2008,(21):110-111
网络民族主义作为民族主义与网络有机结合的表现,已成为一股显著的思潮和社会政治现象。它的出现既顺应了中国民族主义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复兴和蓬勃发展,也充分利用了信息时代的科技手段。它既符合传统的中国民族主义的诸多特点,也表现出了不同往日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一面神奇的镜子,镜子里面看到的是过去,但过去却照着将要发生的事情.同样,内容决定形式,同样的历史发展轨迹在不同的国家披着不同的外衣却以相同的轨迹向前走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中国成立已有65周年,中国的经济由沉沦到改革开放几近40年的腾飞,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以购买力计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华民族终于又一次迎来了历史上的复兴时代.在这个复兴的时代,社会呈现出急剧变化的特点,一个成熟饱满的社会需要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架构和制度体系支撑,反映在政治上就是,我们需要建立起一个适应中国这一社会特点的政治制度体系,去管理好这个国家.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告诉我们政治和管理是从来不分家的.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国情告诉我们,民众需要的是一个政治权力意志和权力执行统一协调的政治体系.同时,公民社会的到来,提醒着我们需要去做好意志贯宣和公民执行二者的统一,既要代表和维护民众的合法利益,同时也要巩固的执政的根基.因此,我们可以再来读读西方,特别是美国这一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样板国家,它一路走过来,是如何慢慢平衡和协调政治和公共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精辟而深刻,反映着那个时代的剧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主要经济体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它在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更重要的是提供灵感。我们需要一起工作,造福那些国家的贫困人口中国正在由世行的主要借款国转变为捐款国。随着中国的变化,我们与中国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关系仍将是一种牢固和富有成果的关系中国在过去25年取得了如此显著的进步,原因之一就是你们从一开始就承认你们需要向世界各国学习,而且以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来学习在这个国家,无论是收入、生活水平、环境、少数民族群体还是宗教,其差异都是惊人的。我很惊奇这些都发生在同一个时区  相似文献   

10.
周韧 《中国广告》2004,(9):106-107
象征和比喻是迁客骚人自古以来就屡用不鲜的文学手法,在许多领域也被广泛使用。例如,长城是中国的象征,而我们又常常将它比喻为一条盘旋的巨龙,借此来提升世界对中华民族的认识以及民族自身的凝聚力和认同感。那么,作为以构成学、材料学、光学、人体工程学、美学等严谨的科学学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进入阶级枉会以来就有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对人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的世纪,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多的机遇、更大的挑战,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角度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思雅 《商》2014,(24):37-37
中国梦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强有力地支撑,中国梦是全民族、全人民的伟大事业,这正需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民族观的教育来支撑才可以实现的,要将中国梦的概念融入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中国梦的全民族的民族精神教育贯彻。  相似文献   

13.
钟淑杯 《消费导刊》2009,(11):205-20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汉唐为何在后世人们心目中有着很高的盛誉呢?汉唐之所以被认为是盛世,并不仅仅是由于其当时居世界首位的物质生产水平,更重要的是汉唐的先进文化与精神面貌,汉唐作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它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是建构新世纪下中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智力支持。民族精神的培育与时俱进,应富有时代气息,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所以汉唐精神作为优秀的民族品格和记忆,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薪火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让它成为中华民族在未来继往开来的岁月里自强不息的永恒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国际经贸组织和经济活动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此,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我们在欢庆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到加入世界组织对我国各领域的影响。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既有有利的积极的一面,又有不利的消极的一面,总的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一些企业往往忽视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认为它们是可有可无的,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当前,各个企业在追求企业和谐发展,共同发展.精神世界的改造就显得更加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重中之中,也是我们面临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1):72-73
基于研究政治的含义以及政治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而更深一步研究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改革,以期结合中国现代政治文明成果和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需求,推进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和政党政治现代化,促进中国政治迈向更加民主,人民权力真正得到保障的那一步,使中华民族更有机会实现民族的崛起与伟大复兴,成为世界性的大国,一个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17.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人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有序,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有青年人发展好了,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希望,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在这之间,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更是他们能够发展好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现如今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仍不乐观,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各高校必须重视起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2012年至今,有一个词语一直都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字眼,也是这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所围绕的核心,即"中国梦"。提到中国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同时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帮助高校学生树立"中国梦",才能够帮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迅速实现"中国梦"。据此,首先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着手解读了"中国梦",然后对"中国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最后就如何开展哈珀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中国梦"教育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巍巍华夏,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渊源流长。曾几何时,中国这只"睡狮"被铁蹄蚕食、瓜分、蹂躏,不甘屈辱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民族史诗!60年,中华民族终于扬眉吐气站起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华民族开始通过经济、军事、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崛起,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强盛,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不断增强,我们更加深刻的明确,弘扬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才是真正的立国之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久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民族自信心的建立,必然引领中国文化的回归。在中国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式建筑文化的回归也体现了民族自信的回归,这些优秀的建筑不但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还将见证一个国家的强盛和时代的发展。当一个国家崛起的时候,如果没有文化崛起作为依托,这种崛起将显得非常脆弱,一个逐渐自信的大国必须要有专属自己的特色符号,这样的符号有着深厚的生长根基,有着别人无法照搬和模仿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象表现。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这建国60周年的时代变迁中,我们曾经有过疯狂模仿外国建筑风格的时期,不论从形式还是文化,都一度陷入这种文化自卑中……建筑风格不伦不类、盲目崇拜西洋之风,这是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20.
都兰军 《品牌》2011,(4):133-137
中国的近现代民族主义思潮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进化论是以早期严复为代表的那一派民族主义的哲学基础.严复从生存竞争和中西文化比较出发,探索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必然性、意义,以及可能性等问题,将中国现代化的内容展现出来,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现代性意识的发展;从生存竞争和现代国家观念出发,严复试图构建一个多民族团结的、自由主义的宪政国家来解决国民对国家的认同问题,这就大大丰富了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民族国家思想;由于特别强调民智和文明在生存竞争的意义,严复认为,中国应该通过“开民智”、“文明排外”等较为温和的方式来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这就为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者如何维护民族利益提供新的思路.严复这一派民族主义者的这些思想是不同于孙中山等其他民族主义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