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中外企业文化》2003,(138):17-22
《保险化》去年连续刊登了7期市调报告:中国保险业务员生态大调查、保险公司业绩倍增大调查、中国保险人力资源真实记录、中国保险服务状况大调查、洋保险认知大调查、中国保险培训状况大调查、地下保单黑幕大调查。这些报告刊出后,收到许多读来信,盛赞本刊此举为日常的培训与公司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希望本刊多登一些此类报告。为此,从本期起,本刊设立市场研充专栏,本期的题目是:“2003年深圳市保险公司知名度与美誉度排行榜”,之后我们还将陆续刊出“中国保险代理人生存状况与展业效率大调查”,等等。  相似文献   

2.
提高广告对品牌的贡献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塑造品牌时广告运用的误区 第一,过分依赖广告,崇拜知名度 首先.品牌的知名度是指某一品牌被公众知晓的程度,是品牌的最低层次。不难看出广告是提高知名度的最好办法,它可以使品牌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则是广告最明显的效果.也是广告最主要的作用。但是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是品牌成功的关键,若要得到消费者认可.必须有较高的美誉度。美誉度是品牌在社会消费者心目中信任、赞美的程度、是品牌的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3.
因亲友劝说,难却“盛情”买保险 据报载,在我国买保险者中,真正了解保险的并不多,其中有近半数是因为亲友做了保险代理员,在他们的劝说下,因为抹不开面子买了保险。因为保险公司聘用的保险代理员,其工资收入都是以业务量提成,承揽的保费越多,收入越高。因此,一些代理员为利益驱动,盯住亲友不放,有的大吹特吹保险的收益,有的百般纠缠亲友,让亲友掏钱买下保险,自己从中获利,至于保险适不适合亲友,则不去管了。许多人往往架不住劝说,而入了“圈套”。于是一些代理人便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强拉亲友关系,从中“渔利”。在买保险上一定要“不顾情面”,要弄清楚自己买哪种保险比较适合,不要为情面而买,干自己后悔的事。  相似文献   

4.
由于内部和外部原因,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下降以及销量、市场占有率降低等的品牌失落现象,称为品牌老化。 高知名度低认知度,就如同进入了爱格所说的“墓地”地带。处在这种境地是非常糟糕的,消费者虽然听过这个牌子,在买东西的时候却不会想起这个牌子。要跳出这个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成立的保险公司,中国人保在近60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积累形成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虽然品牌打造占尽“先入为主”之优势,但中国人保仍然在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品牌工程中不遗余力。为此,我们专访了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副总裁周树瑞先生。  相似文献   

6.
《巴蜀质量跟踪》2002,(21):31-31
一位做过多年保健品推销的人士说:“我们最怕消费者问及我们的产品里面到底是什么”。说实在话.这位推销人员够坦诚的了,他反映了保健品推销者的普遍心理。为什么怕消费者问成分呢?他又告诉说”我们过去推销的‘XXX’里面其实就是从‘XXX’中提取的一种有益菌”。这样一说破,不禁让大家噗哧一笑.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7.
创品牌亟待正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冰 《企业天地》2002,(2):39-40
让中国品牌尽快成熟,走出品牌幼稚,已是当前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广告不应丢掉美誉度和亲和力一个品牌要想在市场有好的美誉度和亲和力,就必须把产品宣传与消费者紧密联系起来,联系越广泛越紧密,品牌美誉度和亲和力就会越高。现实中,我们经常从荧屏里看到有些广告重复播映,先不说这些广告是否好,这一行为引得消费者厌烦。企业只知道一味去追求知名度,加大广告投放量,不讲究媒介投放策略,广告在频频曝光中,不但效果没达到,美誉度和亲和力也随之失去。“没有好感,也闹个脸熟。”这一广告的错误运作,对于品牌的美誉度和亲和力丢…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几年,在“618”“双11”等大促节点,促销战线越拉越长,“618”大促也要持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为了让消费者在首轮促销中就放心“剁手”,平台与商家也是给出各种保障。今年的“618”预热期,商家打出“‘618’同价”“价保‘618’”的标语和承诺。“618”开场后,商家又打出“同价‘618’当天”,更是承诺价保30天,让消费者不用担心当前与促销高峰期会有差价。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2005,(5):100-100
吴向东曾提出一个著名的“三角形支点”理论:“三角形顶端的支点,是酒的质量,金六福通过和五粮液合作.这个角已经非常牢固。三角形底端的两个角.一个是酒的文化内涵,当初我们注册‘金六福’商标的时候.就是牢牢抓住了‘福文化’这个卖点,迎合中国人几千年的‘福文化’心理,消费者因此更容易接受并喜爱它。经过市场检验,老百姓在饮宴欢聚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周海龙 《经营者》2010,(3):32-32
秒杀行动很有可能让消费者觉得长城的酷熊是一种非常廉价甚至品质堪忧的汽车。秒杀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却可能损害了它的美誉度  相似文献   

11.
对于投资连结保险,很多人称之为保险产品的一次革命,对其赞许有加;而也有很多人,对其却并不认同。中保人寿总经理李良温这样看待投连产品“人保寿险的投连险一直没有正式投放市场,我本人也不太重视投连产品的上市。”他认为:投连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投资风险完全由客户承担,“保险公司的本质是承保风险,如果一家保险公司把它的风险都转嫁出去了,顾客买保险就成为买风险。另外,保险公司收取投连险管理费,从边际利润看并不少,投保人的负担并不轻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保险业在国内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因购买商业保险而与保险公司之间发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下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此案在责任认定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堪纠缠买保险2000年11月19日晚,刘玲家的门铃响了,她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小军,刘玲立刻明白了她的来意,因为此前小军已来缠了她好几次。“嫂子,你别犹豫了。这祥和定期保险交费少,保障高,投保两年后还可以转换为公司的其他险种,多实惠呀。”小军边说边随手将一份宣传单递给了刘玲。“干脆为孩子他爹入一份,钱交不了多少,也省得他们整天来…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竞争激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某种程度上看,激烈的市场竞争就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弱势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所谓弱势品牌就是指人市时间不长,消费者认知度与认可度较低的品牌。然而在实际中,我们提起一个品牌,往往会看它的知名度如何,美誉度如何,最重要的是看它在消费者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面对着如此环境,弱势品牌该如何进行营销呢?  相似文献   

14.
在服装企业的网络营销中,除了利用企业的官方网站进行营销活动外,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虚拟社区进行消费者公关活动,也是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便捷途径。著名的真维斯“休闲王国”与李宁互动社区就是较为成功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向来注重品牌建设的中国移动通信,以精准的市场定位、灵活的定价策略、增值业务的超前设计及成功的品牌传播策略,不失时机的推出了“动感地带”这一电信服务品牌。较好的满足了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通讯消费需求,“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著名广告语,使“动感地带”的品牌符号和品牌形象为大众所熟知、喜爱,建立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品牌个性,在消费者中有着较高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民生百货大楼和唐城百货大厦是西安最大的两家国有商店,曾经是当地消费者购物的“理想之家”。“从前我们一家人买衣服等生活用品,几乎全是到‘民生’购买”,煤炭部西安设计院的刘军说;“那是因为前些年‘民生’价最低,服务态度也好”。渭南市人民银行的米志发也说,过去“民生”、“唐城”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是“这里是响当当的国有商店,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越来越重视广告的作用。最具说服力的是每年一度的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竞拍,秦池集团曾以3亿多元的天价成了一代标王。然而,知名度不等于美誉度,如果说知名度可以靠金钱堆起来的话,那么美誉度只能靠企业的行动来证明。消费者的口碑,就是传播企业美誉,树立良好形象的一个有效途径。口碑,在营销学中称为“口头交流”,是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在各种消费者群体成员之间的交流活动。一般来说,这种交流的内容包括:产品信息,如产品的特点、新产品的先进技术、性能和质量等;个人经验,在交流中,信息的发布方一般都…  相似文献   

18.
在如今的建材市场,只要一提起“天马”牌水泥产品,人们都会毫不吝惜的对它给予溢美之词。它似乎已经成了“质量过硬,品质上乘”的代名词。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产品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的确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9.
2001年2月8日,中国京剧院在台北国父纪念馆舞台演出《红灯记》。看戏之前,我刚好遇见批准这次来台演出的台湾最高教育主管曾志朗。曹志朗听说我当晚要去看《红灯记》,很高兴地说,“好看啊。不过他们对台湾不太了解,为了‘体贴’我们,把台词都改成‘革命党’三个字,说是不要‘刺激’我们;我就批示,根本不需要。共产党就共产党嘛,什么时代了。 ”  相似文献   

20.
最近,曾在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广告节目中喧闹不休的“上榜品牌”,似乎一下子销声匿迹了。记者就此询问了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副主任郑加强:“中央电视台是否有意减少这类节目的播出?”“不是减少,而是没‘上榜品牌’,从7月6日起,所有行业协会搞的‘排行榜’都停止播出。”郑加强回答得很坚决,同时也是令记者感到几分意外。郑加强解释停掉“上榜品牌”的原因时说:“最初,家电协会搞的冰箱、空调等的‘上榜品牌’,由于操作慎重,效果还是不错的,老百姓也能接受。可后来,‘排行榜’越来越多,什么人都想做,甚至有许多是以赢利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