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节能降耗是中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本文以1990-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格兰杰因果检验结论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对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进行分解,进一步论证在节能降耗约秉条件下各项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贸易全面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484.9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上半年增长26.3%,金额增加101.2亿元。今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很好,也是我国历史上同期的最高水平。其中,出口为250.5亿元,进口为234.4亿元,分别比去年上半年增长27.1%和25.6%,金额增加53.5亿元和47.8亿元。今年出口仍大于进口,顺差16亿元。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新变化出口商品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为135.3亿元,初级产品的出口为115.2亿元。工业制成品占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日制成品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以及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对日出口虽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已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并且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竞争力指数在不断提高。同时。中日制造业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正在逐渐上升。文章最后重点提出了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我国对日制成品贸易结构改善的对策:积极推进比较优势动态升级,培育产业竞争优势;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曾诚  戴蒽  祁翔 《现代商业》2012,(33):74-76
本文利用1985-2006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商品进出口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来,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环境污染有正向作用,工业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对环境污染呈现负向作用。短期上,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环境污染最为显著,初级产品进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造成的环境污染短期内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日贸易相比2003年增长了26.9%。在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下,两国的进出口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半导体素材成为日本对华出口的新兴力量,而汽车的出口量在不断下降。中国对日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在缓慢提升。贸易地位日趋平等,贸易摩擦逐渐升温是当前阶段中日贸易的新特点。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2005年中日两国贸易仍有可能保持较高增长,贸易额有望攀升到2000亿美元的新高。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中日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江  李琳 《商场现代化》2005,(22):145-147
2004年中日贸易相比2003年增长了26.9%.在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下,两国的进出口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半导体素材成为日本对华出口的新兴力量,而汽车的出口量在不断下降.中国对日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在缓慢提升.贸易地位日趋平等,贸易摩擦逐渐升温是当前阶段中日贸易的新特点.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2005年中日两国贸易仍有可能保持较高增长,贸易额有望攀升到2000亿美元的新高.  相似文献   

7.
赵江  李琳 《商场现代化》2005,(8):145-147
2004年中日贸易相比2003年增长了26.9%。在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下,两国的进出口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半导体素材成为日本对华出口的新兴力量,而汽车的出口量在不断下降。中国对日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在缓慢提升。贸易地位日趋平等,贸易摩擦逐渐升温是当前阶段中日贸易的新特点。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2005年中日两国贸易仍有可能保持较高增长,贸易额有望攀升到2000亿美元的新高。  相似文献   

8.
中日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在提高。笔者通过查找中日2007年有关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数据,计算相应的产业内贸易指标,分析了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同时提出改善中日贸易结构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198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9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7%,增幅之大创三十多年来最高水平。其中,出口达244.4亿美元,比1983年增长10.1%;进口达25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8%。就出口而言,1984年出口贸易额不仅增幅较大,而且商品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上年增长12.6%,所占比重为54.4%,初级产品出口增长24%,所  相似文献   

10.
据海关统计2004年1~1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1547.4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93.2%, 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在总出口中的比重分别上升54.5%和27.9%,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位超过日本升至第3位。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情况改革开放为对外经济贸易铺就了巨大的发展平台,80年代我国外贸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到1990年我国外贸达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快速扩张,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口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升,进出口贸易作为需求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大幅度增强,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需求作用十分突出。进出口贸易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需求因素。笔者就我国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博弈关系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现状,本文对工业三废排放量、十一个主要工业行业进出口贸易中含污量转移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三废排放量与对外贸易增长走势基本吻合。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增长虽然尚未带来整体和大量污染物向国内转移的局面,但也确实对我国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且环境污染物有加快向国内转移的趋势。工业制成品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对于我国外贸及环境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增长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5年以来,我国出口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在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出口商品的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初级产品和低技术制成品的出口为主演变成以低、中、高技术制成品的出口为主。在我国出口快速增长、出口商品构成演变的同时,外国直接投资(FDI)也大量流入我国。FDI对我国出口增长和出口商品结构的演变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出口商品结构的角度,对我国1985-2006年间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分类的数据和GDP数据,运用协整等方法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是:短期内,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都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经济增长对初级产品或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反作用却不明显。长期内,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而初级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起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贸易环境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1995年1月至2009年10月出口贸易的月度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贸易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人民币贬值)对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出口和制成品出口具有正面作用;汇率波动率越大,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就越少;我国出口贸易的收入弹性较高,一般贸易出口和制成品出口对收入的敏感性也较强;加入WTO、采取出口退税和人民币汇率改革3项贸易政策从长期来看,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日贸易以工业制成品贸易为主,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1999-2005年中日工业制成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实证分析,得出中日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同时,本文也根据中国对日本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贸易结构方程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现状,选择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世界实际收入和广东省实际收入这些变量作为影响广东省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解释变量,然后采用贸易加权几何平均法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国外实际收入水平,通过用2000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调整广东省实际收入水平和实际出口,再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来求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对广东省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得出广东省工业制成品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池沁洋  王亚莉 《市场周刊》2020,(20):0126-0127
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工业制成品不仅拥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其出口在世界范围内都有重要的影响力。文章以中俄为例,通过构建贸易引力模型,估计工业制成品的理论贸易量,并用该理论值与实际贸易值相比,得出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19.
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优势指数对广东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已经完成了以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转变,但与其他主要出口省市相比,广东工业制成品总体上竞争力并不显著,而且广东具有优势的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较低。广东应加大对出口产业的投入以及政策支持,大力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际分工的位次。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我国西南地区对东盟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其增长率出现了波动,对东盟进出口占我国对东盟进出口的比重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西南地区对东盟的贸易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这4个经济较为发达的东盟老成员国以及越南、缅甸2个与广西壮族自台区、云南省接壤的新成员国。出口东盟的商品以制成品为主,进口的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西南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存在交通落后、产业结构低下、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将面临部分产业冲击大、边境贸易优势减弱和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等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