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股市IPO折价存在问题,利用沪深A股的股票发行上市数据,分析我国新股发行市场较高的IPO折价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股市IPO市场化改革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克宁  勾东宁 《浙江金融》2007,(10):42-42,62
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销售,是我国证券市场中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在此轮股市上涨之前的数年内,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曾经长期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加权平均折价率曾经由2001-2002年的不到10%扩大到2004-2005年的40%以上。无论从国际证券市场经验看,还是从我国  相似文献   

3.
引言 首次公开发行折价(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Underpricing,以下简称IPO折价),又称新股上市首日超额回报,是各国证券市场(包括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1)的普遍现象.IPO公司为什么将超额回报拱手相让给投资者,被称为"IPO折价之谜",并引发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2010年沪深两市新上市250余支股票中有50余支新股出现破发,占总发行股票数量的20%左右,可见,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我国新股发行中采用的上市保荐制、询价制及新股发售机制都存在着弊端,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良好运行,制约新股发行市场的发展,所以,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推进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对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股IPO抑价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国市场,而A股市场上IPO抑价率历史上远高于其他国家,本文通过对中国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回顾解释历史上IPO高抑价的成因,其分别来自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定价偏差.并且在分析A股IPO抑价独特性的前提下,提出了针对中国现实情况的政策改革建议,以使我国证券市场在未来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汪沂 《上海金融》2012,(3):35-42,117
新股发行是证券市场的核心制度之一,是证券交易活动的前提。其中IPO定价既是整个新股发行制度的重点环节,也是我国推行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着手点。为实现IPO"市场化"定价,我国历次新股发行改革总是围绕着定价方式本身进行,效仿发达资本市场采用的询价制定价方法,不断改进具体的发售方式,而忽视了市场化定价模式对定价主体最基本的独立性要求。文章分析认为实现我国IPO市场化定价首要任务是对定价主体独立性给予法律制度上的完善,确保定价主体能够名副其实地"自主"决定新股发行价格。从定价主体与政府和定价主体之间两个维度进行制度完善,开放证券市场进入、退出环节,加强审核机关的责任约束;同时从事前约束和事后补偿两方面加强定价主体之间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的新股询价制度没有获得更为令人满意的资源配置效率,询价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加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制度变革,包括新股发行的制度变革在内。应在国家明确的政策支持下,坚持市场化方向,以荷兰式竞标法完善IPO询价制度,在适当时机推行新股的竞价发行。  相似文献   

8.
施耀  宋一鸣  陈作章 《时代金融》2013,(18):257-258
作为证券市场一项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内容,我国新股发行机制自2009年重启IPO以来进行了三次市场化改革,新股发行机制日趋市场化,更加注重保护个人投资者利益。然而,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一直存在着申购机制不公平、询价机制流于形式、"三高"现象严重、炒新股投机需求旺盛推高价格等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从制度设计的本源出发,继续完善现行的发行询价制度,引入辅助性机制调节价格,推进证券监管体制改革,变审批制为注册制,将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郎超 《中国外资》2011,(16):31-32
新股IPO抑价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国市场,而A股市场上IPO抑价率历史上远高于其他国家,本文通过对中国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回顾解释历史上IPO高抑价的成因,其分别来自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定价偏差。并且在分析A股IPO抑价独特性的前提下,提出了针对中国现实情况的政策改革建议,以使我国证券市场在未来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IPO定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股发行(IPO, Initial PublicOffering)定价是股票发行业务中的核心环节,定价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判断发行定价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准是,发行价的确定是否以预期的二级市场价格作为定价基础。新股发行抑价是指新股发行定价存在低估现象(Underpricing),一般证券市场上都存在这一现象,根据一个对32个国家(地区)样本区间的统计,股票上市首日平均收益率达27.86%,这说明新股发行价格和新股上市价格本身还是有所不同。从统计数据看,欧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新股发行抑价程…  相似文献   

11.
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完善新股发行定价是我国证券市场IPO的核心问题。本文在系统介绍股票发行估值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IPO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全球IPO折价现象及理论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所谓IPO折价是指一个股票在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s)后,第一天的收盘价格远高于发行价格的现象.IPO折价现象并非是中国股票市场或新兴市场所特有的,实际上全世界的股票市场都存在此种现象,仅仅在折价程度上有所区别。表1列出了各国学对不同国家(地区)IPO折价程度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国家首次公开发行市场的新股平均抑价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是否为转轨国家以及不同国家间的人均GDP、股票市场发展历史、新股发行方式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该现象.  相似文献   

14.
冯虹 《财会学习》2005,(5):32-35
IPO定价是国际金融界公认的最具迷惑性的难题之一,其发行定价机制非常复杂。新股定价是IPO的核心环节,只有选择合理的定价方式才能充分反映市场需求。确定合理的新股定价发行方式,不仅关系到新股能否顺利正常地发行以及发行人、投资者以及承销商的利益,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我国加入WTO后,证券市场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IPO定价方式将进一步朝着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资本市场对外逐渐开放。  相似文献   

15.
我国A股创业板市场推出后,IPO高折价现象层出不穷.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外国文献中关于IPO折价的“信息非对称”理论基本上不能解释我国创业板IPO高折价现象,而投资者情绪和新股投机氛围是决定IPO折价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IPO抑价是各国在新股发行时所普遍存在的现象.合理的IPO抑价是股票发行人与主承销商所应当给予投资者的回报,但是过高的抑价倍数将可能伤害到部分投资者的认购积极性及本次发行的融资效率.在我国,IPO抑价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应当结合我国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在巩固前期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估值技术、市场化定价、扩大新股供应量等多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自2012年11月16日起,中国股市新股发行暂停至今,这已经是中国股市第8次暂停。但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就是融资和投资,因此暂停新股发行终非长久之计,重启IPO势在必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制度,从而达到从根本上健全我国资本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股市的持续低迷,刚刚上市的新股接连跌破发行价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据统计,自去年6月IPO(新股首次发行)重启以来,截至发稿时为止,已经有十多只个股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