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高速铁路客运乘务计划的编制问题是高速铁路调度范畴的重要问题,合理优化的乘务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服务范围内乘务工作的效率。文章立足于我国高速铁路现状,针对其线路长度大、覆盖范围广、运输组织复杂的特点,以乘务交路的效率最大为目标函数一,以乘务交路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二,建立高速铁路乘务交路计划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2.
龚燕飞 《现代企业》2021,(2):102-103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在现代教育领域,各门课程都应该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进行,并形成协同发展的有序局面。在高职教育层面,运用"课程思政"能够使职业教育和思想教育达到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从根本上说,空中乘务专业有其鲜明的发展特性,它对于学生的身形姿态、举止言行要求较高,学生只有形成"品貌具优""内外兼修"的职业素养,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应对空中乘务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满足各大航空公司的选人用人需求。本文结合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目标和具体方向,阐述了"课程思政"和空中乘务专业培养的发展要点,以期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3.
该文基于校企合作的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按照“招生、教学、实训、实习、就业”五个环节一体化为目标,设定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所以及教学师资配备等,研究与传统校企合作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和改善人才培养现状,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积极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整合和共享教学资源,实现全国职业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共性需求,提高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教学水平,为学生、教师、邮轮公司员工和社会学习者等不同学习对象的自主学习提供优质、丰富、多样化资源和个性化服务,从而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结合,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系统中一个相对新型的运输方式正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其"安全、准点、快捷、舒适"特性在被广大乘客所接受的同时,更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心剂,甚至成为城市发展的必须和象征。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乘务组织管理进行分析,对电动列车司机乘务组织方式进行优化对比,以达到优化乘务组织方式、节约人力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今年对空中乘务员需求的不断攀升,各个高职院校开设了空中乘务专业.由于此专业的特殊性,其对专业学生的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要求之一.如果评价专业教学成果,评价学生的专业素养情况是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对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考核体系的建立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努力构建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加大了空中乘务人才需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对空中管理以及服务操作专业技能和知识进行全面掌握。作为一名合格的空中乘务人员,需要具备从事地勤服务、空乘服务以及商务工作等综合能力。文章对空中乘务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空中乘务优秀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高速铁路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果。目前,我国铁路总里程为12.7万km,高速铁路里程为2.5万km。高速铁路轨道设备在列车高速运行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磨耗甚至损坏,因此,铁路部门高度重视高速铁路轨道维护工作,通过"严检慎修"确保我国高速铁路轨道维护工作满足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9.
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航企用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通过分析空中乘务员岗位需求,提出空中乘务员的核心业务能力,以此为基础构建空乘专业核心业务群,将其分为空乘服务基础模块和空乘服务技能模块。通过以师生为双主体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以项目制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并完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制度,以及营造课程建设环境等举措建设空中乘务专业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势必建立一支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专业经验与专业智能相结合、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相结合、传承技能技巧与推广先进应用相结合、知识的运用与技能技巧掌握水平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人才队伍,因此,建立和完善高速铁路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成为目前最为迫切和重要的课题,这是高铁时代对路网建设、技术装备及服务质量的高要求、也是对实现铁道部"十二五"发展规划、实现全国铁路远景战略目标的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更是高速铁路安全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利斋  李卫东 《价值工程》2010,29(19):103-104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正进入高峰期。高速铁路的客运需求是有现实基础的,人口多的国情,经济的不断发展,富裕人群的扩大,城市化进程的继续等是刺激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重要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居民收入、产业结构、消费支出、城市化等因素的变化,分析其对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的影响。本文认为未来高速铁路客运需求是不断上升的,可以满足我国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铺架工程对高速铁路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高速铁路建设质量的薄弱环节与关键因素,作者运用排列图法、直方图法和事故树分析法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3.
高铁经济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保障。论文针对2014-2019年河南省高速铁路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分析,选取2014-2019年高速铁路营业里程与河南省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数据,用回归分析法构建高铁营业里程和河南省GDP总量的回归方程。通过回归分析法,对比高速铁路带来的各指标的变化,分析高速铁路开通后对河南省经济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4.
董继芬 《价值工程》2014,(24):73-74
CTCS-2级及CTCS-3级列控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项目中,对保证高速铁路运行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在分析现有安全措施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意外情况、特殊场景等提出以下方案优化思路供研讨。  相似文献   

15.
于荣新 《价值工程》2010,29(24):217-217
动车的出现让中国铁路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这样的中国速度让世界为之瞩目;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客流量和货流量急剧增加,也加大了铁路运力的负担,这些都对目前的中国铁路车站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我国的铁路车站信息系统建设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它的发展速度与铁路硬件的发展速度还存在着时间差。笔者将在本文中对目前中国铁路车站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种种问题和相应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经济效益与建设时机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勇 《价值工程》2004,23(6):24-26
本文从投资经济学角度,研究了高速铁路的建设时机问题。由于高速铁路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其它商品一样,其市场需求符合培育、发展、饱和和停滞这样一个市场经济规律。因此,理论上存在高速铁路的最佳建设时机,使其在与其技术经济特征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建设和运营,充分发挥其运输能力,实现良好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从江苏的区域经济系统的重组,形成新的区域经济体系。在未来运输体系中高铁会占有重要地位,带动整个区域运力的提升。苏北高铁建设将加快江苏区域经济的发展,降低整个物流成本,增加区域物流有效需求,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张瑜 《价值工程》2011,30(30):304-305
近年来,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给航空运输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一些高铁已经开始投运的路线上,航班大量减少,甚至停飞。那么即将来临的更大规模的高铁运营时代又将会对航空运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民航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基于我国高铁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高铁对民航营运的影响,并且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未来航空运输行业应对高铁发展的策略及建议,提出高铁的发展既会给民航事业造成一定的阻力,也会成为其发展的动力。而两者必定在这种相互的适应中共同竞争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客运以其迅捷的运输速度、舒适的站车环境、便利的购票方式、公交化运营模式、全程自助无干扰服务方式等众多优势吸引了广大旅客。与既有线相比较,客运专线由于其本身的特点,所吸引的旅客群体主要为高中端旅客,旅客消费心理和需求都有很大的变化,对旅行过程中的服务质量有更高的预期。影响客运服务质量的因素众多,大部分指标难以量化。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高铁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通过应用实例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智勇 《物流科技》2011,34(9):57-59
对高速铁路运输的现状和社会效益进行了研究,对高速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的竞争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应对措施。认为只有中国民航实行空铁联运,开拓国际航线,提高服务水平,仍能够保持较快速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