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经济》2006,(2):10-15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回顾 (一)国民经济高速平稳发展,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822.77亿元,年均增长16.6%,比“九五”时期快约5.3个百分点,比“十五”计划快7.6个百分点;“十五”前4年年均增长14.4%,高出全国平均增速近5.4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跨上第一个1000亿元用了近50年,第二个1000亿元用了六年。2004—2005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跨上了第三个1000亿元的台阶。2003-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00年的1.44%上升到2004年的1.66%,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4位上升到第23位,在西部地区的位次由第6位上升到第5位。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00元左右,是“十五”计划的1.8倍,年均增长16.5%,比“九五”时期快7.5个百分点,提前6年完成了“十五”计划制定的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十五”时期,随着我市国民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经济总量上,2005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3.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7.1%,已占到全市GDP的一半以上,比“九五”末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是2000年的2.1倍;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绝大多数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完成的;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国税收入7.52亿元,完成地税收入8.52亿元,两税合计16.04亿元,占全部税收总额的89%,比“九五”末期提高21个百分点,是2000年全部税收收入的3倍;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加快,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  相似文献   

3.
高异 《内蒙古工作》2006,(11):29-30
近年来,阿荣旗大力实施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三化”战略,强力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进程,形成了以城镇为依托、以工业为主体、以农牧业为基石,三次产业良性互动,旗域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的喜人景象。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57亿元,比2000年增长271.9%,“十五”期间年均增长30%。2006年上半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8亿元,同比增长41.5%。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河西区认真贯彻国家和天津市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实施“三区”建设发展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圆满完成了第十个五年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2005年实现统计口径生产总值64.04亿元,比2000年增加1.55倍,年均增长20.54%;  相似文献   

5.
“十五”期间,红桥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创新拼搏,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8亿元,年均增长20%;实现区级财政收入2.9亿元,年均增长15.3%。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青海经济研究》2007,(3):13-19
一、青海财政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和评价 (一)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取得可喜进步 1.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5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43亿元,“十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比“九五”时期高出3.3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5087元上升到2005年10043元,  相似文献   

7.
一、天津市财政收入的综合评价 从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天津市随着“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实现,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市财政收入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不足50亿元,90年代末的206.9亿元,进入2001年的304.5亿元,到2005年已达到725.5亿元,比1994年的96亿元增长6.6倍,11年年均递增20.2%。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732.9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3697.6亿元,增长4倍,现价年均递增15.9%。全市财政收入年均递增高出地区生产总值4.3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4年的13.1%上升到19.6%,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新城区依托区位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八大工程”,努力加快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2005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亿元,是2000年的4.5倍,年均增长34.6%;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228元,比上年增长23.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009元,是2000年的1.76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杭锦后旗以旗域经济为统领,以建立畜牧业大旗、产业化强旗为目标,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力实施“三化互动”战略,走出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旗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2005年,全旗生产总值实现3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是“九五”末的2.1倍,五年翻了一番。财政收入达N3.25亿元,比上年增K25%,是“九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22.3%。三次产业之比由2000年的48.2:19.4:32.4调整为2005年的32.4:37.6:30,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突破,全旗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0.
《广西经济》2007,(11):18-20
1.投资增长明显加速。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投资5586.27亿元,比1950—2000年的50年之和还多873.65亿元,年均增长21.8%,高于“九五”时期12.5个百分点。2005年广西全社会投资比上年增长40%,创1994年以来的新高,比2001年提升29.2个百分点,比同期GDP快26.8个百分点,比全国快14个百分点。标志着广西投资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十五”时期北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67亿元,年均增长18.5%;三级财政收入超过30亿元,年均增长35.6%;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是“九五”末的1.6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竞争力显著提高。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十五”时期汉沽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1.8亿元,年均增长12.6%,三级财政收入完成4.92亿元,年均增长10%;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年均增长52.1%。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重庆经济》2006,(8):33-38
一、涪陵区产业发展评价 (一)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具备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十五”期间,涪陵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7.67亿元,是“九五”的1.8倍,年均递增12.6%,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8亿元,在全市排名第6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3375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8.5亿元,年均增长14.7%。财政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22.6%。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8亿元,年均增长34.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4061元增加到6710元。全区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为今后更快更好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重庆经济》2006,(8):4-6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区县、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团结奋进,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一是发展速度创新高,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8.12亿元,增长12.6%,是直辖以来增长最快的半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18亿元,增长14.9%,创1998年以来最高增速。二是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1.2%,提高2.5个百分点;扶持区域中心城市、农村地区、三峡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集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增长12.3%,与全市平均增速差距缩小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首都经济》2012,(1):11-12
本市文创业2011年总收入预计超9000亿元 据透露,北京文化创意产业2011年总收入预计突破90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时期,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_3%,高于全市5.1个百分点。2010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7.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现价增速13.9%。2010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达7442.3亿元。  相似文献   

17.
一、2005年全省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2005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全省各地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保持了各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好势头,为“十五”计划的执行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体来看,2005年全省地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速度、效益同步高位增长,财政收人创多年来的最好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平稳,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各项社会事业进展顺利,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完成省内生产总值544亿元,增长12%,超计划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其中,一产增长5.4%,超计划2.4个百分点;二产增长15.6%,超计划1.6个百分点;三产增长10.1%,超计划1.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67亿元,增长15.2%,超计划5.4个百分点。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1.2亿元,增长19.3%,超计划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天津经济》2006,(2):1-1
2005年,天津市经济增长进入新的上升期,特点是“三五八十”能量释放,“三步走”扎实前行,滨海新区成新的动力。据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663.9亿元,连续10个季度在14%以上的高增长平台上稳定运行,当年新增经济总量552.9亿元。全市财政收入725.5亿元,实现5年上5个百亿台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02元;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884,80亿元,万元生产总值耗能为1.28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是大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时期,是各项社会事业显著进步的时期,是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时期。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28.8亿元,年均增长18.1%,其中区属生产总值76亿元,年均增长20.1%;区级财政收入达到5.23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343元、7601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沂水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农工结合、工业带动”、“三大亮点”和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9.2亿元,是“九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6.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748元,比“九五”末增加5807元,年均增长16.2%。实现财政总收入6.9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是“九五”末的1.5倍,年均增长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