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合理建池。利用庭院、废坑塘等建池。1、条件:向阳避风、环境安宁、排灌自如、管理方便。2、面积:亲鳖池1亩,水深1.5~2米;成鳖池1~2亩,水深1~1.5米。其中可造一护砌土丘,水面上盖30厘米砂土,供鳖活动与产卵。幼鳖池0.3~0.5亩,水深0.6~1米;稚鳖池0.1~0.2亩,水深0.3~0.5米。其池底修斜,较浅端堆砂土,使一部分出水面,供小鳖活  相似文献   

2.
一、环境条件1、水源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进排水分开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2、环境环境安静,背风向阳。3、池塘龟单养池面积0.5—1亩为宜:混养池面积—14亩,也可由养鱼池或水田改建而成。池水深,坡比1.5—2米13,坡岸留0.5米以上空地供龟活动。池四周建造50厘米高  相似文献   

3.
<正> 1、严格挑选亲鳖。亲鳖最好选择8—9龄大鳖,在华中地区至少要选6龄以上的鳖作为亲鳖,个体重应在1.5—3千克,因为亲鳖个体大小直接关系到所产卵的质量,进而影响稚鳖、幼鳖的质量。亲鳖要求外无损伤内无疾病,体格肥满健壮,体态正常,裙边肥厚不下垂,行动活泼,动作敏捷。亲鳖雌雄搭配比例为4∶1。一亩面积的亲鳖池,控制数量在400—500只,总体重不超过500公斤。  相似文献   

4.
<正>一般50-250g的鳖称之为幼鳖,它是承接稚鳖养殖和育成商品鳖的重要环节,其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如下。1.消毒池塘:在幼鳖放养前7-10天,应将鳖池干塘曝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鳖池进行消毒。在放种前3-4天再往池中注入清新的河水,池内水深保持在60cm左右。2.注意运输:幼鳖种苗运输可采用木箱或塑料箱或布袋包装运输。箱子四周应打孔,内铺湿润的水草,装好幼鳖苗后用盖子  相似文献   

5.
<正> 一、培育池选择 培育池的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1—3亩为宜,水深1.5米左右,池底淤泥少,以砂壤土为好,注排水方便。另外,要配备足够的饵料鱼培育池。鳜鱼池与饵料鱼培育池之比为1:1—2,饵料鱼培育池的条件与常规鱼种池相同。  相似文献   

6.
一、鳖池的建造1.稚鳖池刚出生至10克以下者称稚鳖。池面积为2~8平方米,长方形,深0.3~0.4米。水深保持在0.1~0.15米,池底铺细沙,池上搭盖高出池顶1~1.5米的遮荫棚。两端需建宽约20厘米的休息台。休息台与水面相交处建一个30°的斜坡,以便其上下。2.幼鳖池体重10~100克左右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南漳县下岗职工汪林红,于2003初承包九集镇泉水堰村土地20亩,利用当泉水资源,投资15万元,建鳖池12亩,生态殖中华鳖。当年投放5-400g幼鳖1.1万只,004年又投放6000只,鳖种费用5万元,采用价饲料与鲜活料3∶1比例喂养,两年投入饲费6万元。2004年出售商品鳖3500kg,均价kg80元,  相似文献   

8.
甲鱼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笔者从1999年开始在江西赣州市水产研究所甲鱼场从事甲鱼生态养殖,生态甲鱼的养殖周期一般2~3年,养殖出的甲鱼具有野生特性的优良品质,在市场上十分俏销。一般平均亩产200~260kg,亩均年收益在8000元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已试验摸索出一套规范的生产技术,现简介如下:一、场址选择生态养殖池建设宜建在环境安静、靠近水源、水质干净的区域,养殖池要求都是土池,以正方形为宜,池底土质以砂壤土为宜,淤泥厚度不超过15cm,要求池底平坦,池深1.2~2.5m,面积一般3~5亩,以不超过10亩为宜,有条件的可配套建设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养殖池可用石棉板、砖墙、水泥板等建防逃设施,池中要移植水草,在春季要投放适量螺蚬、河蚌等贝类,使池中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一、建池。甲鱼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建池要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塘作为养殖基地。如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配套建设。塘底没砂性土的,要掺一部分砂性土,塘边和池  相似文献   

10.
<正> 采用温棚培育幼蟹是提高苗种成活率,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养蟹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如对幼蟹进行温棚培育,可使苗种成活率提高20%—30%,商品蟹规格提高1—2级,养蟹效益提高60%以上。温室培育幼蟹的技术要求如下:一、温棚建造。池面积一般为0.5—1亩,池深0.8—1.2米,水深0.3—0.8米,东西向为宜,池底平坦,池坡比1∶1.5左右。塑料大棚采用钢架或竹木框架,两端开门,薄膜上方用  相似文献   

11.
<正> 稚鳖的饲养是人工养鳖的关键一环。因稚鳖体弱幼嫩,个体小,对外界抵抗力弱,特别是对水温要求甚严,常因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稚鳖大批死亡。因此,稚鳖的培育必须抓住以下关键技术: 1.稚鳖池的建造 建在室内或塑料棚内,面积5—10m~2为宜,池深0.5m,池底铺5—  相似文献   

12.
<正> 利用家庭控温养鳖池对早繁河蟹苗进行培育,是将大眼幼体培育成 V 期幼蟹。其生产特点为:养殖周期短、河蟹密度大、成活率较高、占地面积小、管理捕捞方便。具体作法是:1、培育池结构:利用原小型甲鱼温室池,在不影响控温养鳖的情况下,选用双层池中的下层池1只作为  相似文献   

13.
<正>甲鱼养殖者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效益,采取温室高密度加温将稚鳖培育成200-250克的幼鳖,等到第二年天气转暖,室外池水温升高后,将温室甲鱼转移到外塘,养殖商品鳖,这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养殖模式。但如果转塘过程中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甲鱼发病,而引起大量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了做好甲鱼的安全转塘,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试验证明,蟹池通过套养黄颡鱼,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生互补、共同生长,从而达到生态平衡,是实现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的同步提高的一种养殖方式,现将其套养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清整包括池埂修复、清淤、消毒等。培肥水质:用腐熟的有机肥加少量生石灰,堆在池中慢慢释放。移植水草: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水花生等,覆盖面积达池塘面积的60%—70%。投放螺蛳:在清明前每亩水面投放鲜活螺蛳250kg。2、苗种放养蟹种要求规格160只/kg左右,亩放300—500只;黄颡鱼种规格8—9cm,亩放300尾左右;同时亩放抱卵青虾0.5—1kg或2—3cm幼虾1—1.5…  相似文献   

15.
采用温棚培育幼蟹是提高苗种成活率,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养蟹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如对幼蟹进行温棚培育,可使苗种成活率提高20-30%,商品蟹规格提高1—2级,养蟹效益提高60%以上。温室培育幼蟹的技术要求如下:一、温棚建造。池面积一般为0.5-1亩,池深0.8-1,2米,水深0.3-0.8米,东西向为宜,池产坦,池坡比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镇渔业示范户刘元军在扣蟹培育上有一套,为满足宝应湖网围养殖大规格放养的要求,2010年他在自家11亩蟹池安装纳米增氧设备,取得亩产扣蟹268kg,亩纯效益9881元的好成绩,具体做法如下。一、塘口条件池塘共2口11亩,其中扣蟹培育池(1号池)8亩、幼蟹培育池(2号池)3亩,均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沙土底质,水位最深可调节到1.8m,6月份安装微孔增氧设备一套,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娃娃鱼亲体培育1、亲体培育池和亲体放养①亲体培育池 亲体池要依据娃娃鱼独特的生理特点及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进行建造。其目的是有利于亲体娃娃鱼性腺发育。亲体培育池要建成暗道流水循环式或椭圆暗道流水式。池内暗道安装出水管。管径为1.5—2寸,出水管间距30—50厘米。出水管向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大规格鳜鱼种的培育: 1.池塘条件: 养殖鳜鱼的池塘要求选择沙质底,淤泥少,面积2—3亩,水深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新开池要视土质而定,酸性池及池水易混浊的池不适宜饲养鳜鱼。 2.池塘准备和饲料鱼的培育: (1)在4月5日用生石灰清塘,在4月10日前后在池的四角堆放草肥(如池底肥度较好可不施肥),并加注新水0.8—1.0m培育水质,以培育饲料鱼的天然饵料。  相似文献   

19.
<正> 鱼、鳖同池混养,共存互利,相互促进,是提高水体利用率和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科学放养、精心管理,一般每亩水面可产活鳖150—200kg,鲜鱼400—600kg,其经济效益比单池养鳖提高2—3倍,在放养时必须抓好以下技术环节。 一、鳖、鱼池的建造。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池塘条件 1、池塘:试验池位于绍兴县马鞍镇钱江村,为长方形土地,共3只,计14.5亩,池塘水深1.2—1.5m,坡度1∶1.5。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 2、防逃:用钙塑板在池塘上埂围成防逃墙,埋入地下15—20cm,地上高度50cm,池四周围成圆弧形。 3、清塘:1月上旬清除过多淤泥,加固塘埂,补缺堵漏,池底淤泥10—20cm,曝晒数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