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要有效防止稻田培育蟹种成活率低的现象产生,首先应搞清楚其成活率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达到其应有的防治效果。 一、稻田培育蟹种成活率低的原因 ①苗种质量差。稻田养殖户多购买人繁蟹苗培育。部分人繁苗在蚤状幼体变态过程中,没有投喂丰年虫或投喂不足,或因大眼幼体淡化时间不足,出池盐度偏高,因而质量差,放养后死亡率高。②没有经过暂养。大眼幼体不经过暂养直接放入稻田养殖,易受青蛙、水蜈蚣、龙虱等危害,死亡率高。③饵料不足。部分养殖户为避免蟹种性早熟,盲目减少投喂量,甚  相似文献   

2.
<正> 利用稻田进行蟹种培育是为稻田养蟹提供苗种生产配套的有效措施。为探索在稻田培育优质蟹种,提高蟹种培育成活率技术,我们在高淳县特种水产苗种场,选择9亩稻田进行大眼幼体培育蟹种的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蟹苗培育成活率达到12.5%,平均规格在300—400只/公斤。  相似文献   

3.
一、暂养问题刚进的幼蟹在新的环境中为适应稻田复合生态环境的需要 ,会在稻田或沟系中到处乱爬 ,对刚活棵的秧苗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 ,必须在田间工程设计时 ,进水口处开挖深1 2米(坡度1∶2 5)左右的暂养池 ,占稻田面积的8 %-10 % ,既保证幼蟹对环境的适应 ,又便于强化培育(特别是当年早繁大眼幼体培育与幼虾培育) ,提高上市规格与成活率。在秧苗活棵后放入稻田 ,减少秧苗被幼蟹糟塌。二、种草问题俗话说“蟹大小 ,看水草”。为模拟虾蟹天然生态环境 ,必须在稻田消毒后 ,及时在环沟、田间沟移栽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等(…  相似文献   

4.
<正> 养蟹生产中常有大眼幼体蜕皮变态为Ⅰ期幼蟹,约4天后上岸死亡的现象。作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分析认为,Ⅰ期幼蟹上岸死亡的原因主要有4:(1)蟹苗质量差(如日龄不足、淡化时间短、降温练苗时间不够、育苗期间高温催苗,造成暂养期间体质弱等);(2)室内育苗池和室外幼蟹池以及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过大;(3)不注重投饲;  相似文献   

5.
<正> 通常情况下,在池塘中将大眼幼体培育成扣蟹一般一年只养一茬,即每年的4—5月份将大眼幼体放入池塘中,年底或翌年2—3月份起捕上市。海门市货隆镇金跃村的水产养殖户谢国立一改常规的培育扣蟹方式,采用大棚培育蟹种,从一年一茬提高到一年三茬,极大地提高了养殖的成活率、池塘的利用率,延长了河蟹当年的生长期,缩短了养殖商  相似文献   

6.
<正> 扣蟹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成蟹养殖的成败。在成蟹池中围网将大眼幼体培育成扣蟹,保证来年成蟹养殖蟹种需求,能够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下面笔者结合  相似文献   

7.
<正> 河蟹的一生是从溞状幼体——大眼幼体——仔蟹——蟹种——成蟹。在海水中潘状幼体中生长发育,经5次蜕皮变为大眼幼体,这阶段生产上称为蟹苗培育阶段。大眼幼体开始逐渐进入淡水生活,经过20天左右的精心培育,完成3次蜕壳成为仔蟹(俗称豆  相似文献   

8.
<正>蟹苗俗称"大眼幼体",是培育蟹种和养殖成蟹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Ⅱ期至V期幼蟹的成活率,因此要重视蟹苗的选购工作。一、了解蟹苗培育过程养殖户在选购蟹苗前,首先要了解蟹苗场整个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亲蟹规格、饲料使用、培育周期等。用于繁殖蟹苗的亲蟹,最好来源于天然湖泊大水体中,且雌、雄蟹应来自不同的水域,避免近亲交配。亲蟹规格:雌  相似文献   

9.
河蟹养殖新技术第三讲河蟹人工繁殖的关键(下)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唐天德三、幼蟹培育技术直接投放蟹苗———大眼幼体进行人工养殖时,死亡率高,成活率较低。目前,推广将大眼幼体培育成Ⅲ-Ⅴ期幼蟹再进行蟹种或成蟹养殖技术,这样直接养殖幼蟹则会大大提...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来我场在育豆蟹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大眼幼体培育成六期豆蟹的成活率均达到75%—80%,也就是每千克大眼幼体成六期豆蟹出苗在9—10万只。这里就怎样才能提高豆蟹成活率谈几点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 前几年,在我场将中华绒螯蟹的大眼幼体(蟹苗)培育到 V 期幼蟹的成活率很低,一般都在10%以下。为了提高蟹苗培育阶段的成活率,1997年我们进行了温棚培育中华绒螯蟹蟹苗的试验。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扣蟹培育这一行业已进入了紧张匆忙的准备阶段,甚至有的养殖户在大年初三、初四已将大眼幼体投放棚中。“扣蟹培育”作为我县一个经济亮点,在沿海呈现出了一派红红火火的繁荣景象。 但是,俗话说:有同本,无同利。回顾每年的扣蟹培育结果,我们每个养殖户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家苗场一个样;一批大眼幼体一个样;一个大棚一个样;一池苗两棚养最后出  相似文献   

13.
<正> 在用大眼幼体培育幼蟹过程中,经常出现Ⅰ期幼蟹爬岸的现象,幼蟹爬出水面,如不及时处理,蟹体表脱水,不久将大批死亡。笔者将诊断和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基本情况:1998年盐都县中兴镇益昌村养殖户薛某,于4月5日从赣榆县通隆水产苗种场购买河蟹大眼幼体2kg,在78m~2塑料大棚中育幼蟹。蟹苗进池后水温18℃~21℃,第3天开始蜕皮  相似文献   

14.
<正> 三、蟹苗运输及暂养技术 河蟹蚤状幼体经五期脱壳变态后,组织器官已完善,头胸甲和腹甲已形成,营鳃呼吸,始称蟹苗,即大眼幼体。 经研究证实,大眼幼体骤然淡化的成活率2日龄时,24小时死亡率为100%,5日龄时成活率才可达到95%。第二章已讲到对大眼幼体的选择一定要经纯淡水暂养试验就是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优质蟹种(又称一龄幼蟹、"扣蟹")是成蟹养殖获得高产、高效益的重要基础。蟹种培育是指利用河蟹大眼幼体(又称蟹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育成规格适宜的蟹种,并取得优质、高产、高效的过程。笔者从事蟹种培育实践和指导推广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现将其关键技术归纳整理成文,以供养殖户朋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 蟹苗培育,尤其是四期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阶段,足量供应适口饵料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在生产中,人工培育动物饵料,因占用水体,成本高。数量不足而造成互相残杀。选用人工配合代用饵料,质量差,适口性不佳,易造成水质污染,育苗成活率低。自1993年开始,我  相似文献   

17.
<正>蟹种在冬季要经过3个多月的越冬期,为了做好蟹种越冬期间管理,提高蟹种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养蟹实践,现将蟹种安全越冬主要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一、越冬前准备1.冬前强化培育越冬前,蟹种必须经过强化培育。当水温在10℃以上时,应加强投喂,以积累脂肪,储存能量,增加体能,供蟹种越冬期消耗。一般以投喂河蟹专用颗粒料为主,辅以部份动物性饵料。要尽量延长投喂期,不能因为蟹种整体吃食量  相似文献   

18.
<正>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幼蟹培育规模居全国之首,去年11月,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幼蟹之乡"称号。该镇的幼蟹培育已有20年历史,从最初培育长江天然大眼幼体,到后来培育工厂化育苗和土池生态育苗的大眼幼体,养殖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放苗密度从最初的0.5kg/亩增加到现在的1.5kg/亩;幼蟹养殖单产不断突破,从最初的30-50kg/亩增加  相似文献   

19.
<正> 利用家庭控温养鳖池对早繁河蟹苗进行培育,是将大眼幼体培育成 V 期幼蟹。其生产特点为:养殖周期短、河蟹密度大、成活率较高、占地面积小、管理捕捞方便。具体作法是:1、培育池结构:利用原小型甲鱼温室池,在不影响控温养鳖的情况下,选用双层池中的下层池1只作为  相似文献   

20.
安徽、江苏内陆地区由大眼幼体培育成200只/kg左右的扣蟹技术,已被广大养殖户掌握;但是有的亩高产能达到150kg低的仅有20多kg,500g大眼幼体的单产也是如此,高的可产100kg低的也只有10多kg,因此如何高产稳产一直是水产同仁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在三年的培育过程中亩产量可稳定在100kg左右,500g大眼幼体培育成的幼蟹可以稳定在75kg左右,现在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