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作为20世纪最具破坏力和蛊惑力的一种全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从女性视角出发,通过对男性文本中女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女性文学创作的研究和对女性文学传统的寻找,揭示了人类文明中的父权制的本质.它强烈要求打破现存的两性秩序,重新确立女性的地位和角色,以最终达到消解男性中心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明 《魅力中国》2013,(29):399-399
雏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文学是女性文学发展的初级阶段,属于女·l生阶段的文学。其特征是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作家被缩减、归并为少数几位伟大的作家。而由此总结出女性作家的全部理论。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的文学评论界对女性文学实行双重评价标准,很难真正从理论上评价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3.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具有黑人民族的性格,又具有美国文化的特色。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此过程中,黑人女性作家自始至终积极地参与了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她们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随着黑人文学的发展而逐渐成熟,从不同角度不断地为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文学和文学传统一直被视作是男性领地和男性实现文化价值观的专制武器,女性文学在1840年前曾一度是一片落寞之地.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难言之痛: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作家被缩减、归并为少数几位伟大的作家,而由此总结出女性作家的全部理论;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的文学评论界对女性文学实行双重评价标准,很难真正从理论上评价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在赞扬女性的同时又无意地贬低了女性。他认为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作品中为男女两性设定了不同的身份和职业;他肯定了女性的地位,认为和谐的家庭一定会有一个理想的女性;但又要求女性内外兼修,这些宜室宜家的女性既要温柔、无私、善良,又要美丽、柔弱、质朴。  相似文献   

6.
新疆哈萨克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华文学宝库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其地理位置、地域文化的影响,文学主题多是草原文化的书写,对女性的关注和研究自古就比较少一些,在这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和关键时刻,朱玛拜·比拉勒作为哈萨克族作家代表之一,特别关注女性和自然,在其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命运悲苦、积极向上、勇敢抗争的女性形象,研究探讨生态主义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探讨21世纪新时期朱玛拜当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杨瑭 《新西部(上)》2014,(5):93-93,90
美国作家芭芭拉·G·沃克在《丑女与野兽——女性主义颠覆书写》中,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改写经典童话,以崭新的视角颠覆传统童话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传达出一种女性主义的思考,在文本中颠覆男性形象,重构女性形象,构建了一个两性和谐的女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新疆文学》 (1980-1984)和《中国西部文学》 (1985-1989),展现20世纪80年代海外作家、内地作家以及本土作家对于新疆形象的不同书写,分析不同作家在书写新疆时有意或无意凸显的文化心态和心理倾向,从而管窥新疆在不同主体视野中的不同形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英国文坛杰出的女作家之一、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以其怀疑、热情与洞察力,仔细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笔触刻画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当然也不乏众多形象鲜明的男性形象。在她的众多作品中女主人公们大都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表现出极强的母性意识,"性解放"的进一步发展也增强了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社会深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刘婉璐 《魅力中国》2013,(8):327-327,329
塔吉雅娜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女主人公的形象,她是19世纪俄罗斯优秀女性形象的典范,也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的化身。本文拟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对该形象予以重新解读。对伦理道德的追求以及对伦理身份的捍卫在塔吉雅娜的性格中占据主导地位。当面临伦理与爱情的两难抉择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捍卫了伦理秩序与道德规范,从而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每个时代的文学创作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战后日本文学的发展也是如此。基于日本自身社会的发展以厦文化全球化的促进。日本女性文学的整体创作思想以及表现手法都在进行着细致的变化。在文化视野下的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运渐超脱传统意义上的角色特点,越来越多的日本作者开始喜欢偏于个人化的日常叙事方式来表迭女性形象。本文基于文化视野,从女性形象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沈洁 《魅力中国》2011,(8):245-245
社会建构着男女两性行为的差别,而大众媒介是建构社会的主要力量,该文章以电视节目《天下女人》为倒,分析了电视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以及提出了媒体应该承担男女平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李静 《黑河学刊》2010,(4):26-27
基于"圣母"与"菩萨"这两个中西方女神的原型,来透视中西方文学中的宗教型女性形象,她们虽然表面被置于崇高神圣的位置,实际上仍然是男性基于自身性别立场创造出来的她者/客体,是一批异化了的文化符号。探寻追踪她们的神性光辉背后的男性中心主义霸权话语的运作。  相似文献   

14.
作为美国少数族裔,美国华裔—直面对着种族歧视、传统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多方面问题与矛盾,而华裔后代也被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等新问题所困扰.他们的话语权也一直被西方为中心的话语权所宰割.华裔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还没有进入白人主流批评家的评论视野.文化表象之间不平等和不均衡的力量之间的对比之下华人形象也在远离故土的文学中有所变异,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局限性显现在文学作品的人物身上.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以及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华裔作家笔下的中国人逐渐脱下丑陋亦或神秘的外衣,展现更趋于真实而不是为迎合西方读者所创造出来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赛珍珠是提倡女性解放的先驱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女性主义作家。她的女性主义意识孕育于不同寻常的家庭,长于美国求学阶段,开花结果于中国的文化大背景下,与西方女性主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她的主要作品,探析她的女性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神性是西方传统写作文化中一个重大的影响性因素,西方文学与宗教具有深厚的关系,圣经文学、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学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作家,他们都从中选取题材进行创造性的再创作。不了解圣经文学就不能够真正了解西方文学。  相似文献   

17.
黄进 《宁波通讯》2009,(11):32-33
女性占人口的一半,必然会成为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而这些形象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时代印记,这种印记集中表现在恋爱婚姻、经济地位、思想观念等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家》《李双双》《当家的女人》等优秀文学作品,分析作家们如何准确地描绘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女性的言语、行为和性格,使其成为鲜活、丰满的女性文学形象,以期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姻生活之中,或隐或显地制约着妇女解放事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一、简介《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曾被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列人“提高艺术水平的文学书目”。小说虽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主人公海丝特被写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的社会。她用自己的“崇高的道德和助人精神”,把象征耻辱的红色的A字(Adultery:通奸)变成了道德与光荣的象征。小说《圣徒传》是加拿大作家尼诺·里奇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作家同样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富于抗争、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克里斯蒂那,曾有评论把她与《红字》中的海丝特相媲美,堪称加拿大的《红字》。  相似文献   

19.
张洁是具有女权主义思想的一位女性作家,其小说伴随着强烈的主体意识,从女性立场出发,对文学大胆言说,揭示了造成女性生存困境与被动地位的种种社会原因,为女性解放找到了一条可能的途径,从而在女性文学话语权实践方面迈出了积极而有意义的一步。在20世纪末的中国文坛上,张洁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以其独特的女性书写在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女性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女性作家常常在她们的作品中,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入微的感知力清晰地剖剥出当代社会生活以及两性之间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的一面,引起了广大读者的重视。当然,作家的创作方法各有各的不同,在众多的女性文学作家中,池莉是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