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财政部规定自2009年7月1日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大部分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的开展已收到效果。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此提一下本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王琦 《北方经贸》2014,(6):222-222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企业的各个方面,也是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2008年5月,国家财政部联合五部委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国内上市企业在2009年7月1日起施行,同时也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命脉,因此,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要求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依据内部控制目标和范围,企业可以通过以下程序开展内部控制设计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成.为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平稳、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委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起扩大到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该规范体系与此前发布的深交所、上交所内部控制指引和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相比更为详细、深入,紧密结合了我国实际情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8.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内部控制是企业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企业的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实务的角度,具体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及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克服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经贸》2008,(8):66-66
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门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称《基本规范》),这是中国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该《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部新规的推出,意味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正在向国际标准靠拢。  相似文献   

10.
《国际商务财会》2008,(8):25-27
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在此,本刊就基本规范的制定背景、内容方面的重大突破、贯彻实施需要抓好的六项工作以及专家评议进行整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种全新的内部控制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华 《商业研究》2005,(12):62-64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管理手段日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它是一种比照规则进行纠偏的机制,其价值就是为确保规则履行而进行的纠偏。控制与计划是共生的两项管理职能,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规则,在企业中表现为纵向业务流程、横向文字化的岗位职责和数字化的责任预算等。  相似文献   

12.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社会控制和内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梳理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从控制的角度分析:宏观社会控制原因包括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监管控制不力和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控制不力;微观企业内部控制原因包括忽略风险评估和忽视企业文化两个方面.为了更好地防范金融危机的风险甚至经济危机的发生,既要从宏观层面加强监管,及时发现风险.提出警示,形成宏观社会控制,还要从微观层面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要求企业把风险评估及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实处,以增强企业的风险抵卸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跨国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变革的内在作用机理出发,构建了一个跨国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过程控制模型,并在模型中分析了战略性人力资源变革的主要层次、环节和步骤,以及进行过程控制的主要方面,基于此,本文指出了关于跨国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过程控制的相关理论背景及其管理理念的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琪 《商业研究》2005,62(16):38-43
公司兼并和收购市场中企业控制权机机制、控制权争夺的价值、控制权争夺的福利效应、大股东在公司控制权争夺中对公司政策产生影响。外部性排除了负有义务的股东完全取得接管收益的可能性,无论控制权争夺的结果如何,股东财富在控制权争夺其间是增加的。从股东的福利效应方面来说,控制权争夺的失败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损失。大股东提高了预期利润,并且他们所占股份越多,则提高越大。董事会的失误导致了敌意接管的出现,可由公司控制的外部市场对董事会的疏忽作用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15.
目前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梳理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从控制的角度分析:宏观社会控制原因包括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监管控制不力和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控制不力;微观企业内部控制原因包括忽略风险评估和忽视企业文化两个方面。为了更好地防范金融危机的风险甚至经济危机的发生,既要从宏观层面加强监管,及时发现风险,提出警示,形成宏观社会控制,还要从微观层面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要求企业把风险评估及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实处,以增强企业的风险抵卸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会计信息失真,制度不完善,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考核企业干部机制不完善等。企业应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加强权力监督。通过多方努力,形成合力,从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宪政国家从来都是把预算作为宪法的重要内容,财政立宪原则的确立奠定了预算法治化的基础.预算是经议会决议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强制性命令.实现公共财政的目标,进行预算法的修改关键在于预算的法律控制,具体包括预算的国家中心主义理念摒弃,预算法律监督的加强,预算运转程序的健全以及预算责任控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I challeng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discourse of managerial control of employees in four ways. First, I question arguments which suggest that employees are always subject to organizational control. Second, I contrast workplace conditions which support employee self-determination and autonomy with conditions which permit control of employees. Third, I provide an ethical assessment of the normative use of control talk and fourth, I suggest an alternative discourse, a discourse of accountability which appropriately highlights the reciprocity necessary to build ethical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9.
<正>银行保函作为信用程度高、支付方便的一种结算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外经企业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中,并在国际工程招投标、施工过程、完工保修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来适应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