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陶瓷艺术由于几千年的深厚传统模式导致现代陶艺起步较晚,而一些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开始了近现代陶芝的发展.文章顺着构成艺术的发展脉络,探寻现代陶艺的变化,通过现代陶艺家的作品体味几何抽象艺术渗透其间的魅力;以时间为线索,去窥探现代陶艺是怎样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中接纳和吸收了构成艺术.构成艺术的概念和语言逐渐渗透到陶艺的每一块领域,始终是现代陶艺的精神土壤.  相似文献   

2.
卜明慧 《魅力中国》2014,(7):100-100
现代陶艺是伴随科学技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逐渐确立的现代艺术形式。随着现代陶艺逐渐介入景观艺术中,开始对城市环境进行诠释和扩展。而城市景观的设计是非常复杂的课题,它涵盖了艺术、工业、规划等等大量内容。目前,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现代陶艺这一要素的运用较之以前已明显增多,丰富着城市景观设计的艺术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3.
传统陶瓷艺术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传统陶瓷艺术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对当代的传统陶艺、现代陶艺、日用陶瓷设计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们要汲取传统陶瓷艺术中的精髓为现代所用,去设计和创造适应现代人审美的陶瓷艺术作品,让传统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4.
钦州坭兴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重庆荣昌陶同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其生产技艺十分独特,以刀代笔,将中国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家艺术融于一体,形成了古朴雅致、浑然天成的陶艺风格,成为民间一种独特优秀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5.
陈筱云 《魅力中国》2013,(34):79-79
一、前言 “生活陶艺”概念的提出是80年代以后伴随着现代陶艺的发展与成熟产生的新提法,事实上我国的传统陶瓷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今天“生活陶艺”概念所具有的内涵与形式。从“生活陶艺”的发展现状上看,日本、韩国、美国、印度等国家的生活陶艺创作队伍、力度、市场供应明显具有优势。但从历史文脉的发展轨迹及其优厚的传统陶瓷文化积淀来看,我国的生活陶艺一直是影响上述国家生活陶艺发展的主要力量。为何传统陶瓷文化的优势与现代陶瓷艺术和生活陶艺的发展具有着两个不同的文化断层?如何来运用传统陶瓷文化及技艺来提高我国生活陶艺的社会功用价值?如何来权衡中西方生活陶艺界的创作观?以下就古代生活陶艺的发展、现代生活陶艺概念提出的背景与文化特征、生活陶艺发展空间的可延续性等角度出发,重新认识我国的生活陶艺。  相似文献   

6.
<正>用刀如笔陶刻添神韵走进位于荣昌安陶小镇的陶语堂吴华生大师工作室,一排排各形陶器和荣誉证书映入眼帘。这间约20平方米的工作室内,陈列着的数百件陶器,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的是微型山水花鸟虫竹,有的是介绍“中国名陶荣昌陶”的长文书法,画面生动传神,形态自由驰骋,独具中国传统文化韵致。其中,陶语堂出品的“荣昌陶器系列之作”入选2021“重庆好礼·外事礼品”。  相似文献   

7.
负艳静 《魅力中国》2014,(7):104-104
传统生活陶瓷艺术创作的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的生活陶艺发展格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陶瓷创作观念,在某种条件下也为现代的生活陶艺设计者提供了更大的精神支柱与设计方向。直面传统是民族艺术得以发展、崛起的前提.生活陶艺的发展必将体现出民族的精神与气节。  相似文献   

8.
贺煜 《重庆与世界》2023,(11):54-57
<正>荣昌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代尔夫特蓝陶是荷兰的国宝。当荣昌陶遇到代尔夫特蓝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9月24日至10月20日,在重庆荣昌区安富街道安陶小镇,总能见到几位外国艺术家与荣昌本地陶艺大师共同创作陶艺作品的身影,他们时而专注创作、时而交流讨论,画面温馨和谐。由重庆市政府外办积极推动,荣昌区政府与荷兰驻重庆总领事馆联合组织的“千年荣昌·陶意融荷”荣昌—荷兰陶瓷艺术交流系列活动在这里举行。  相似文献   

9.
刻字在中国已有六千年历史之久,一直是书法的附属艺术。发扬国粹,顺应时代发展,运用现代创作理念,使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创新,创作出具有丰富艺术意蕴、深邃艺术意境和生动的艺术作品,则需深谙选题之奥、契刻之法、着色之要。  相似文献   

10.
正纵观中国陶瓷历史演变,陶瓷从陶到瓷再到今天的陶瓷艺术,大致经历了以下重要变革。夏、商、周时期主要是陶,秦汉时期有了带釉的硬陶。到了唐代跨人真正的瓷器时代。宋朝时期陶瓷达到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元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元青花和釉里红的出现使陶瓷艺术有了重要变革,对以后明代"成化以五彩"和清代"粉彩、珐琅彩"瓷的发展鉴定了基础。而到了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将中国的绘画  相似文献   

11.
正大足石刻被誉为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的发现将中国石窟艺术兴盛的历史延长了400多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9月17日至11月17日,"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展出。此次展览是国家博物馆近年来首次举办的有关石窟寺世界文化遗产的展览。  相似文献   

12.
杨英才 《魅力中国》2011,(15):101-101
专业院校在现代陶艺教育中,选择和改造陶艺语言方面是在传统工艺狭义媒介的基础上,不断向广义媒介扩延。同时学术理论在选择和改造媒介上对艺术观念建构的意义,即不断扩延的物质媒介使得陶艺家的艺术观念、精神活动得以完整表达。这一时期以学院派观念艺术为代表的陶艺新秀的不断涌现。我们叫做当代陶艺时期。这样便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徐国栋 《魅力中国》2013,(34):88-88
我国现代陶艺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来,从大众最初所持有的对现代陶艺的蒙眬意识,到200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的成立,也风风雨雨走过了20多个春秋。这期间的坎坷和艰辛,只有那些做陶人才能独自领会。陶艺一直以来都是划入工艺美术的范畴,哪怕你的作品做得再前卫,再艺术,也只能被列入工艺品的范围,就好比孙悟空摆脱不掉的“紧箍咒”,多年来一直困扰和限制着现代陶艺的发展。做陶人也时常以“出生卑微”而自卑。在这里我无意抵毁工艺艺术,只是陶艺作为国际性的艺术语言,不应限定于工艺美术的范围中,而应该属于更宽泛的领域内。由于现代陶艺的“卑微”出生,多年来也没有能够一个适当的名分来为自己办一个像样的、在艺术圈内有影响的展览。随着陶瓷艺术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陶瓷作为纯艺术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4.
陶艺墙壁装饰(以下简称陶艺墙)不仅仅是现代陶艺的一种形式,它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构成因素之一,它同电影、戏剧、文学、音乐等一起共同反映和服务了自己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陶艺墙存在于整体环境艺术中,是周围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下面分别从四个方面来阐述陶艺墙与环境装饰,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老师韩枫林说过,每个陶艺家的人生都应该有一个主题,贯穿陶艺家一生的创作。而我的主题,是保持越窑青瓷的古朴和典雅。"施珍是慈溪市上越陶艺研究所的所长,作为陶艺工匠,她潜心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研究与作品创作,入行至今已有二十余载。提起与陶艺结缘的契机,施珍的脸上写满了对三爷爷施于人的怀念。施于人是中国现代陶瓷艺术教育理论家、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的创始人,也是施珍走上陶艺之路的领路人。"16岁时我随他远赴江西景德镇求学,一直在他身边耳濡目染的我,感受到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外,更被他专注于创新和制陶  相似文献   

16.
正吴海龙,男,1965年12月生,江苏宜兴人。艺名:欧阳海风,吴氏紫砂陶艺第五代传人,国家一级工艺美术设计大师,国礼提供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陶艺紫砂协会会员,中国吴氏陶艺紫砂艺术馆馆长。出生于宜兴紫陶世家——中国吴氏陶艺金鼎商标传承人的吴海龙先生,自幼在宜兴紫陶文化工艺的熏陶下,耳濡目染,从小就对紫砂工艺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和爱好。随后,跟从父亲吴余清学做紫砂,在宜  相似文献   

17.
陈健 《魅力中国》2013,(34):268-268
本文主要论述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中国现代陶艺表现形式的本土性,并分别从艳俗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装置艺术风格的超越性、新表现主义风格的原始性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命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德州黑陶背景及艺术特征,探讨了德州黑陶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和创新思路。指出运用德州活态文化艺术元素于现代服饰设计时要具有整体意识,其整体与细节、图案、色彩、材质、造型等各种要素要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浑然一体,炉火纯青"的设计境界。  相似文献   

19.
<正>玩陶艺、学国学、观艺术家个展、参与动漫活动……在繁华的南京路,"创意100产业园"蕴含并传播各种文化艺术,吸引各类对艺术有研究、有向往的男女老少。正如北京有个"798",文化创意产业园总以"先锋文化"的旗帜,格外引人注目,成为一座城市的艺术名片。作为青岛市区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创意100"浙有名气,为这座海滨城市的文艺气息添上浓烈的一笔。目前,青岛市共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6个,在青岛市制定的《关于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中提出,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20.
刘晓丹 《魅力中国》2009,(12):142-143
从古至今,中国画都离不开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表现形式,是中国画的精髓。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的精辟论述,说明中国传统笔墨已成为表现个性和民族性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是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又是山水画的灵魂之所在,画家的审美理念,所感所观,传情达意都在其笔墨中有具体的体现,并使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